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761争相报喜

小说: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作者:工具超人 更新时间:2025-05-08 10:26:20 源网站:平板电子书
  中午,唐植桐回宿舍吃饭的时候,天还好好的,刚吃了没几口,外面就开始飘落雨滴。

  刚开始还是牛毛细雨,后面雨势渐大,噼里啪啦下了起来。

  “好嘛,怎么又下起雨来了?这日子选的,下午的运动会还怎么开?”罗志平听到下雨的动静,一手拿着馒头,另一手捏着根香椿芽咸菜,跑到宿舍窗口往外看。

  “说不准就只有这一阵,下过去就好了。”路坚透过窗户看看外面的天,略微有些阴,不像是能下很久的样子。

  “那样最好,运动会总不能今儿搞一半,明儿搞一半。”罗志平背对着舍友,盼着雨赶紧停。

  “多下点也挺好,起码地里的庄稼能多收几斗。”卢石在旁边嘟嘟囔囔,作为一个农家子弟,他对雨很有好感,反而觉得运动会无所谓,跑的再快、跳的再高,能吃饱肚子吗?

  也许运动员能吃饱,可种地的百姓呢?

  “老天爷下不下雨,下多久,咱都做不了主,还不如趁这个机会好好睡一觉。我以前就喜欢下雨天,下雨不用出工,躺在床上听着滴滴答答的动静,睡得格外香。吃饭吃饭。”唐植桐开口打了个圆场。

  每个人由于自己身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就不同,带来的观点也就不一致,再往深处说就是阶级了,容易上纲上线,所以唐植桐及时打住了舍友关于下雨的讨论。

  与此同时,邮电学院的体育老师恨不能给二流日报打电话兴师问罪:丫怎么预报的天气?怎么一点都不准?

  农机学院那边却非常高兴,只要雨一下下来,就代表着人工降雨成功了一半,剩下的一半要看这场雨的降水量和降水范围。

  降水量和降水范围当然要靠气象局那边统计,这是两家早就协商好的,不过农机学院还是派出了一名副院长杀向气象局蹲守数据。

  有了数据,才好往上报喜讯。

  最忙碌的要属气象局,雨一开始下,电话就拨了出去,让四九城气象组必须立即着手统计此次降雨量,要在雨停后的第一时间将各气象监测站的数据报上来。

  气象组压根不知道有人工降雨这回事,但上头有命令,只能执行。

  气象监测站有电话的就打电话通知,没电话的只能派人过去蹲守,等雨停后第一时间把数据通过公话汇报上来。

  219宿舍一觉起来,雨还没有要停下的意思,罗志平很有责任心,伸完懒腰就往外走:“不行,我得去问问,这运动会是继续,还是上课。”

  唐植桐瞅着罗志平的背影,摇摇头,这年轻人,沉不住气,这若是放在以后的大学生身上,恨不能运动会暂停、停课一天,这样一来就能痛痛快快玩两天了!

  现在离下午放学还早,唐植桐不着急去接凤珍、静莹,重新躺下,懒洋洋的躺在床上盯着房顶发呆。

  闲着也是闲着,其他舍友有起来去厕所的、有端着盆去盥洗间洗衣服的,卢石和谷漫苍更是在楼道里吆喝开了:“理发!理发!有理发的同学去一楼!”

  还没等罗志平回来,唐植桐躺在床上就听到了外面的喇叭声:“重要通知,重要通知。下午的运动会推迟至三点开始,请运动员们做好准备……”

  一听这个,唐植桐坐了起来。

  下雨带来降温,若是再淋上一场雨,恐怕不想感冒都难,作为有线系593班的生活委员,唐植桐觉得自己得为自己班的同学争取一碗姜汤。

  说干就干,唐植桐下了床,穿好鞋子也出了宿舍。

  魏之桢一听唐植桐的要求,笑着赞道:“你考虑的很周到啊,我们也有这个想法,正要跟食堂那边说一声呢。”

  “嘿嘿,学院考虑周详,是我指手画脚了。”唐植桐一听这茬,也就放下心来,学院若是不同意,自己不光得解释生姜来源,还得借锅,挺麻烦的。

  “你们可是八九点钟的太阳哦,是祖国的未来,可不能在这种事情上出差错。你一会让同学们提着暖瓶去食堂接姜汤就行。我先去趟食堂。”魏之桢笑笑,抬手看看表,得抓紧时间通知食堂熬姜汤,全学院这么多人,工作量不算小。

  临近下午三点,雨势终于小了下来,运动员陆陆续续的来到操场上。

  四九城居民有伞的不多,学生中间有伞的也不多,几把油纸伞顶在观众席上,犹如雨后的春笋和蘑菇似的那么显眼。

  唐植桐下午没有去教室,而是跟着其他同学一起来到操场,告知“热水供应部”同学去食堂打姜汤的同时,也参与一下集体活动,嚎两嗓子,给运动员们加加油。

  裁判员侧着身、弓着腰,将计时器护在身前,生怕进了雨水。

  冒着小雨,唐植桐看的兴致勃勃,眼下虽然条件简陋,但大家都很开心,运动场上时不时传来阵阵喝彩声。

  看到大家兴奋的样子,听着广播里不时播报着简短诗歌、比赛成绩,但唐植桐总感觉少了点什么。

  好一会,他才反应过来,少了《运动员进行曲》的伴奏!

  也不知道小王同学那边进行的怎么样了,这一阵子一点消息都没有,不过唐植桐不敢问,就跟信不过小王同学似的。

  这种情况没持续太久,约莫过了二十来分钟,小雨也停了,太阳钻出了云层,在东边的天空中投射出一抹彩虹。

  彩虹的出现让赛场上气氛更加热烈了,大家伙都忙着看彩虹,连比赛都差点中断。

  彩虹并不是每次下雨都能出现,一年出现的次数屈指可数。

  这要是放在网络发达的时代,还不得掏出手机拍个照发朋友圈?

  大半个四九城都看到了彩虹,但气象局的同志顾不上看稀奇,正不停的接着电话,汇总着这次降雨的情况。

  农机学院的副院长站在气象局的门口,平时不苟言笑的脸上喜笑颜开,虽然最终数据还没有出来,但降水量肯定小不了,因为路边汇集出的水流现在还没有消失。

  他仿佛看到了表彰,这不仅仅是功劳的问题,这是救民于水火,是为社会做贡献,是为人民服务!

  此次人工降雨的数据很快就汇总了出来,降水范围自然比不得天然降雨,覆盖了四九城及周边地区,远一些的县城则滴雨未下。

  尽管如此,参与此次人工降雨的各单位依旧非常兴奋,人工改变天气,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连求七天雨都未必能完成的事情让自己打了两炮就办到了。

  喜讯很快通过农机学院、气象局、军方逐级上报,并扩散开来。

  农机学院的领导在给教育主管部门汇报时并没有忘记唐植桐,在汇报了人工降雨的效果、投入等等信息后,提及了此事是受了唐植桐的启发云云。

  其他部门可以不提,但农机学院不能不提,因为用高射炮实施增雨作业是唐植桐在农机学院做个人报告时当着全校师生代表的面提出来的设想。

  如果把唐植桐给漏掉,其他系统无所谓,但农机学院肯定会背上一个不那么好听的名声,起码得让人说一声吃相难看。

  教育主管部门对唐植桐并不陌生,甚至可以说熟悉。

  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在教育主管部门领导的桌上是韩海舟帮唐植桐完善的那份简化字方案。

  文字改革虽然由文改委主导,但班子成员跟教育部门存在重叠。

  虽然此时可以说唐植桐已经做出了些成绩,但还不足以让领导们重视。

  唐植桐的名字第二次出现在桌上是被接见后,再次加深了教育部门领导对他的印象。

  人工降雨是第三次。

  短短半年间,成绩接二连三,领导在听完汇报后,沉吟一下,先确定了人工降雨的真实有效性,才对农机学院的工作做了肯定,并夸了唐植桐一句:“唐植桐同志很优秀,是我们大学生的优秀代表!”

  夸完并不代表结束,肯定还要有后续动作,不过此时教育部门也顾不上其他的,着重问了一下生产催雨弹的难度,以及开足马力生产能日产多少枚。

  目前部分地区的干旱是全国皆知的,二流报纸从来就没隐瞒过旱情,只不过都是通过成功灌溉多少多少亩的形式见报罢了。

  关于天灾,大部分地方是不捂盖子的,一方面能体现出干了实际工作,另一方面也为今年秋收后的粮食减收埋下伏笔。

  更何况天灾肯定是存在人力所不及的局限,能遮盖一部分人祸。

  至于下面的粮食短缺造成的困难,很多干部都已知晓,但没几个人敢把这种消息直接捅到天上去,毕竟去年某山的一场会议把这种苗头摁的死死的。

  不上报并不代表不会做些什么,各系统该劝退的劝退、粮食定量该压缩的压缩,有困难各系统自己扛了,如今又出现了“龙王爷”式的降雨神器,肯定是要第一时间往上报的。

  并不是着急表功,在这种时刻,酬功是其次的,主要是将这种办法迅速推广开来,缓解干旱地区的旱情!

  唐植桐对此一无所知,坐在操场上傻乐,连打了三个喷嚏。

  去食堂接姜汤的同学早已回来,这边都回来了,广播里才说食堂免费为学生提供姜汤,要有序排队等等。

  享受了一把消息差的“开水供应部”的同学看唐植桐打喷嚏,拎着暖瓶就过来了:“唐老师,喝一碗吧,预防一下,省的感冒了。”

  唐植桐没有拒绝同学的好意,喝了半杯。

  姜汤的味道怎么说呢,辛辣是从舌头的两侧弥漫至整个口腔的,一口咽下去,从喉咙到食道再到胃里,犹如一口白酒下肚一般,全都热乎乎的。

  唐植桐不太喜欢这种感觉,相比于姜汤,他更喜欢干炒鸡里面的姜片,被油炸过的姜片失水小半,但滋味不减,掺杂上荤香和调味品的滋味,放入嘴中咀嚼,虽然也辛辣,但那种层次感是姜汤无法比拟的。

  由于雨停了,没有了接两个妹妹放学的顾虑,一直等到运动会结束,唐植桐才收拾一下往家里走。

  回到家后,小王同学赶忙打开自己的饭盒,说道:“你可算回来了,凤芝都惦记老半天了。”

  “哦?什么好吃的?”唐植桐看了一眼凤芝,她没有反驳小王同学的说法,而且正眼巴巴的盯着饭盒。

  “糖耳朵,咱妈非让等着你回来一起吃。”小王同学从饭盒里捏出一个,先给婆婆,然后才是小姑子、丈夫和自己。

  “嚯,这可是好东西,哪来的?”唐植桐用手接着,嚼了一口,一股沁人心脾的甜味立马在舌尖爆炸开来,将口腔中残留的那点姜味冲刷的一干二净。

  糖耳朵是四九城的一种清真甜点,也叫蜜麻花,因为形状像人的耳朵而得名。

  这种小吃类似于其他地方的蜜三刀,先用温油炸的酥嫩,再趁热放在饴糖中浸透均匀,然后后捞出晾凉。

  小王同学带回来的糖耳朵做法很讲究,一嚼就知道用的发面,松润绵软,轻轻一咬就裂开,下方不用手接着就掉地上了。

  这种品质的点心可不常见,尤其是时下物资紧张,各个点心铺子卖的点心那叫一个练牙,唐植桐觉得给人吃有些浪费,给老鼠磨牙倒是物尽其用。

  也正是因为如此,哪怕点心限量不凭票,唐家也极少买。

  “单位联系了点心厂,帮职工买了点。各种点心都有,我选的糖耳朵。”小王同学见丈夫喜欢,一副快来表扬我的表情。

  “不错不错,还是你会选,糖耳朵可是四九城小吃十三绝中最受欢迎的一种。”唐植桐不吝美言,给小娇妻竖起了大拇指。

  有人说四九城全是地道,没有美食。

  唐植桐觉得这种说法很大程度上是靠谱的。

  就拿点心行业来说,眼下哪怕经过合营,依旧有很多老字号,像什么稻香春、桂香村、兰英斋、福兰斋、正明斋、清华斋、聚祥公、义聚昌等。

  其中有传统点心铺,主营满人喜欢的各类饽饽,那味道怎么形容呢,唐植桐以前曾经收过四九城同事送的京八件,看着精致,吃起来嘛……那叫一地道!

  从那以后再也没碰过。

  糖耳朵属于清真点心铺的拳头产品,其中做的最好的是大顺斋,不过现在也不怎么做了,小王同学这次能买到,实属不易。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最新章节,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