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中华魂 第二十七章
陈玉成信守承诺,很快将我提出的和谈条件写成书信,交给我过目之后派人星夜送往南京天王洪秀全处。
“太后,您看那洪秀全会答应您的条件吗?”香儿问道。
我摇了摇头:“不知道。”
“不知道?”香儿和安德海面面相觑。
“如今曾国藩已经占领安庆,南京早已无险可守,清军对其形成夹击之势,偏偏这个时候英王又被困在庐州,彼此难以呼应,只靠忠王一人,南京实在难以保全。如果洪秀全能够看到此点,或者还有可能接受,若看不到……”
“天王当然明白。”陈秀成走进来,后面跟着荣禄,“而且只要有干王在,对天王痛陈厉害,这事应当可成。”
我知道他素来信服干王洪仁玕,笑了笑没有说话。
洪仁玕乃洪秀全族弟。道光二十三年参加拜上帝会。金田起义后,咸丰二年曾被捕,脱险后转至香港,在那里为外国传教会工作了四年,吸收了大量先进知识。咸丰十年辗转到达天京,被洪秀全封为精忠军师、干王,总理太平天国朝政。在他执政之年,作《资政新篇》,提出一套统筹全局的革新方案。如禁朋党、设新闻官;主张发展交通运输业、修筑道路、制造火车轮船、兴办邮政;鼓励民间开矿、办企业,奖励技术发明;创立银行和发行纸币。另外,他还主张关闭寺庙道观。反对传统迷信,提倡崇信上帝教;设办医院、学堂,革除溺婴、吸食鸦片、妇女缠足等陋习,禁止买卖人口和使用奴婢。在太平天国的对外方略上,他提议与各国通商,允许外国人来中国传授科学技术,但不准其干涉内政等等。这一整套方案地基本就是向西方学习。在中国发展近代化,后经洪秀全审批。旨准刊刻颁布。但因为客观条件的制约,这些条条框框基本上都未能得到有效实施,成为一纸空文。而且,虽然他曾一度总揽太平天**政大权,但资历不深,骤膺高位,难以取得众将领的支持;又因与洪秀全的观念颇有异同。引起洪秀全的猜疑,在咸丰十一年已经失去了洪秀全的信任,安庆失陷后被降为副军师,在太平天国的地位也迅速下降。而在那一场降职地风波中,如陈玉成等干王一系基本上都遭牵连,可见如今太平军内部倾轧之厉害!
对于洪仁玕的那一套施政纲领,平心而论还是很值得赞赏地。然而中国与外国国情毕竟不同,全盘照搬国外的经验必定导致失败的结局。就算是清政府在没有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以行政命令强制实施这些政策也注定无法扭转局面,何况是农民起义建立的太平天国?而且洪仁玕毕竟还是脱不了中国“家天下”的固有观念,一切施政都建立在维护并巩固洪家的统治基础上,这便又走回了**集权地老路,所以他固然比较开明,能够提出一些真正为国为民的主张。我却不敢担保他会赞同这个明显阻挡了洪家一统天下的和谈条款。
这些自然是不能对陈玉成说的,我只好保持沉默。
而对我来说,本就不指望太平天国政府马上答应我的要求,我的如意算盘是,待收服了陈玉成和李秀成,再对洪秀全形成内交外攻双管齐下的态势,则一年以内,太平天国问题便可解决,我便可以专心于恢复国力、与列强竞争。
而且我也几可确定洪秀全在现阶段不会接受我的安排,本来他做地梦就是一统天下。成为九五至尊。如今却要他降格为一方诸侯,这叫他如何心甘?所以陈玉成注定是要失望的。而我则要等到不利的消息传来之后,再做最后一击,让陈玉成倒向我。
于是在各怀心思中,我们只能静静等待南京的回复。
然而还没等到回复传来,忽然有一天,殷变卿率人冲进了我住的房间。
“你们要干什么?!”荣禄面色阴沉,挡在我面前,随行的几名禁军护卫也将我们团团围在中间。
“干什么?这要问你们自己!”殷变卿愤然道,“我就说满人不可信,偏偏英王被你们地花言巧语所蒙蔽,不听我劝!如今果然清军大举攻来,将庐州团团围住,这就是你们满人的信誉吗?!”
“清军围困庐州?”我不由大吃一惊,“荣禄,你没有派人通知多隆阿我们在这里吗?”
荣禄脸色大变,跪下申辩道:“太后,奴才确实已经派人通知多隆阿将军了啊!”
“那是怎么回事?”我也有些迷惑了。
殷变卿冷笑一声,道:“别在这里装模作样了!分明就是你们施的缓兵之计,假惺惺说什么和谈,实际暗中策划要里应外合、夺取庐州、坏我大计!今天就让我抓了你们,绑到城头让他们好看!”
说着一挥手,太平军就要蜂拥而上。他们人数众多,而我们只有十数人,绝对力量悬殊,没有任何悬念。
千钧一发之际,忽然听到一声大喝:“住手!”
陈玉成也带人冲了进来。
殷变卿等人急忙停下,施礼道:“英王!”
“谁准你们来的?”陈玉成怒道。
“英王,清军太可恶了!他们一边跟我们说要和谈,一边又调兵遣将来打我们,这口气怎能吞得下去?待我把他们抓了,绑到墙头去示众!”殷变卿恨恨地说。
“胡闹!”陈玉成斥道,“若是他们真的搞鬼,又哪里敢进入城里?这不是自投罗网吗?有脑子的人都不会这么做!我看其中必定另有蹊跷。”他看向我。
我不由苦笑,道:“我也不知道啊!荣禄肯定已经通知过他们我在这里,可仍然派兵来攻,莫非想要造反?!”
旋即自己也觉得好笑,在“反贼”的大本营中说清军“造反”,实在有些滑稽!
陈玉成却笑不出来,皱眉道:“如今清军围城,大战在所难免,请太后收拾一下,我这便派人送你出去,到清军那里!”
我立知不妙。他虽嘴上说不怀疑我,但心里实已动摇,才会在大战之前将我送走。
我于是笑笑,道:“英王不必担忧,只要让多隆阿知道我在这里,他便不敢攻城的。”
殷变卿急忙道:“不可!如此一来,则人人皆知英王与满人太后有勾结,这可是‘叛逆’的罪行啊!即便有干王代为说项,怕是您也脱不了罪责!”
陈玉成一愣,尖锐的眼光向我看来,我知道他是起了疑心,以为我从一开始便打算以此迫使他“投降”。
正要说话,突然耳边传来轰天巨响,喊杀震天,我们所有人地脸色都是一变——
清军开始攻城了!
陈玉成等人顾不得多说,转头就向外跑去,殷变卿不忘指示太平军严加看管我们,于是我瞬间便从座上宾沦为了阶下囚。
我苦笑着坐下,真是人算不如天算!
怎么也没想到多隆阿竟敢不顾我地安危起兵攻城,导致事态急转直下,眼看就要功败垂成了!
荣禄看了看严阵以待、虎视眈眈的太平军,低声在我耳边道:“太后,不如让奴才护着你杀出去,跟多隆阿会合!”
我瞄了他一眼,摇摇头:“我们才多少人?怎么可能杀得出去?”
他一愣,急道:“那至少要派人给多隆阿报个信,命他立即停止攻城才行啊!不然就算太平军不对您不利,等到城破,乱军之中怕也会伤到您啊!”
我冷冷一笑:“如今多隆阿还会听从命令吗?如果他顾忌我地生死,又怎么敢强行攻城?”
===============================================
每日一更,求推荐 收藏~~
有月票更好~~
^_^
陈玉成信守承诺,很快将我提出的和谈条件写成书信,交给我过目之后派人星夜送往南京天王洪秀全处。
“太后,您看那洪秀全会答应您的条件吗?”香儿问道。
我摇了摇头:“不知道。”
“不知道?”香儿和安德海面面相觑。
“如今曾国藩已经占领安庆,南京早已无险可守,清军对其形成夹击之势,偏偏这个时候英王又被困在庐州,彼此难以呼应,只靠忠王一人,南京实在难以保全。如果洪秀全能够看到此点,或者还有可能接受,若看不到……”
“天王当然明白。”陈秀成走进来,后面跟着荣禄,“而且只要有干王在,对天王痛陈厉害,这事应当可成。”
我知道他素来信服干王洪仁玕,笑了笑没有说话。
洪仁玕乃洪秀全族弟。道光二十三年参加拜上帝会。金田起义后,咸丰二年曾被捕,脱险后转至香港,在那里为外国传教会工作了四年,吸收了大量先进知识。咸丰十年辗转到达天京,被洪秀全封为精忠军师、干王,总理太平天国朝政。在他执政之年,作《资政新篇》,提出一套统筹全局的革新方案。如禁朋党、设新闻官;主张发展交通运输业、修筑道路、制造火车轮船、兴办邮政;鼓励民间开矿、办企业,奖励技术发明;创立银行和发行纸币。另外,他还主张关闭寺庙道观。反对传统迷信,提倡崇信上帝教;设办医院、学堂,革除溺婴、吸食鸦片、妇女缠足等陋习,禁止买卖人口和使用奴婢。在太平天国的对外方略上,他提议与各国通商,允许外国人来中国传授科学技术,但不准其干涉内政等等。这一整套方案地基本就是向西方学习。在中国发展近代化,后经洪秀全审批。旨准刊刻颁布。但因为客观条件的制约,这些条条框框基本上都未能得到有效实施,成为一纸空文。而且,虽然他曾一度总揽太平天**政大权,但资历不深,骤膺高位,难以取得众将领的支持;又因与洪秀全的观念颇有异同。引起洪秀全的猜疑,在咸丰十一年已经失去了洪秀全的信任,安庆失陷后被降为副军师,在太平天国的地位也迅速下降。而在那一场降职地风波中,如陈玉成等干王一系基本上都遭牵连,可见如今太平军内部倾轧之厉害!
对于洪仁玕的那一套施政纲领,平心而论还是很值得赞赏地。然而中国与外国国情毕竟不同,全盘照搬国外的经验必定导致失败的结局。就算是清政府在没有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以行政命令强制实施这些政策也注定无法扭转局面,何况是农民起义建立的太平天国?而且洪仁玕毕竟还是脱不了中国“家天下”的固有观念,一切施政都建立在维护并巩固洪家的统治基础上,这便又走回了**集权地老路,所以他固然比较开明,能够提出一些真正为国为民的主张。我却不敢担保他会赞同这个明显阻挡了洪家一统天下的和谈条款。
这些自然是不能对陈玉成说的,我只好保持沉默。
而对我来说,本就不指望太平天国政府马上答应我的要求,我的如意算盘是,待收服了陈玉成和李秀成,再对洪秀全形成内交外攻双管齐下的态势,则一年以内,太平天国问题便可解决,我便可以专心于恢复国力、与列强竞争。
而且我也几可确定洪秀全在现阶段不会接受我的安排,本来他做地梦就是一统天下。成为九五至尊。如今却要他降格为一方诸侯,这叫他如何心甘?所以陈玉成注定是要失望的。而我则要等到不利的消息传来之后,再做最后一击,让陈玉成倒向我。
于是在各怀心思中,我们只能静静等待南京的回复。
然而还没等到回复传来,忽然有一天,殷变卿率人冲进了我住的房间。
“你们要干什么?!”荣禄面色阴沉,挡在我面前,随行的几名禁军护卫也将我们团团围在中间。
“干什么?这要问你们自己!”殷变卿愤然道,“我就说满人不可信,偏偏英王被你们地花言巧语所蒙蔽,不听我劝!如今果然清军大举攻来,将庐州团团围住,这就是你们满人的信誉吗?!”
“清军围困庐州?”我不由大吃一惊,“荣禄,你没有派人通知多隆阿我们在这里吗?”
荣禄脸色大变,跪下申辩道:“太后,奴才确实已经派人通知多隆阿将军了啊!”
“那是怎么回事?”我也有些迷惑了。
殷变卿冷笑一声,道:“别在这里装模作样了!分明就是你们施的缓兵之计,假惺惺说什么和谈,实际暗中策划要里应外合、夺取庐州、坏我大计!今天就让我抓了你们,绑到城头让他们好看!”
说着一挥手,太平军就要蜂拥而上。他们人数众多,而我们只有十数人,绝对力量悬殊,没有任何悬念。
千钧一发之际,忽然听到一声大喝:“住手!”
陈玉成也带人冲了进来。
殷变卿等人急忙停下,施礼道:“英王!”
“谁准你们来的?”陈玉成怒道。
“英王,清军太可恶了!他们一边跟我们说要和谈,一边又调兵遣将来打我们,这口气怎能吞得下去?待我把他们抓了,绑到墙头去示众!”殷变卿恨恨地说。
“胡闹!”陈玉成斥道,“若是他们真的搞鬼,又哪里敢进入城里?这不是自投罗网吗?有脑子的人都不会这么做!我看其中必定另有蹊跷。”他看向我。
我不由苦笑,道:“我也不知道啊!荣禄肯定已经通知过他们我在这里,可仍然派兵来攻,莫非想要造反?!”
旋即自己也觉得好笑,在“反贼”的大本营中说清军“造反”,实在有些滑稽!
陈玉成却笑不出来,皱眉道:“如今清军围城,大战在所难免,请太后收拾一下,我这便派人送你出去,到清军那里!”
我立知不妙。他虽嘴上说不怀疑我,但心里实已动摇,才会在大战之前将我送走。
我于是笑笑,道:“英王不必担忧,只要让多隆阿知道我在这里,他便不敢攻城的。”
殷变卿急忙道:“不可!如此一来,则人人皆知英王与满人太后有勾结,这可是‘叛逆’的罪行啊!即便有干王代为说项,怕是您也脱不了罪责!”
陈玉成一愣,尖锐的眼光向我看来,我知道他是起了疑心,以为我从一开始便打算以此迫使他“投降”。
正要说话,突然耳边传来轰天巨响,喊杀震天,我们所有人地脸色都是一变——
清军开始攻城了!
陈玉成等人顾不得多说,转头就向外跑去,殷变卿不忘指示太平军严加看管我们,于是我瞬间便从座上宾沦为了阶下囚。
我苦笑着坐下,真是人算不如天算!
怎么也没想到多隆阿竟敢不顾我地安危起兵攻城,导致事态急转直下,眼看就要功败垂成了!
荣禄看了看严阵以待、虎视眈眈的太平军,低声在我耳边道:“太后,不如让奴才护着你杀出去,跟多隆阿会合!”
我瞄了他一眼,摇摇头:“我们才多少人?怎么可能杀得出去?”
他一愣,急道:“那至少要派人给多隆阿报个信,命他立即停止攻城才行啊!不然就算太平军不对您不利,等到城破,乱军之中怕也会伤到您啊!”
我冷冷一笑:“如今多隆阿还会听从命令吗?如果他顾忌我地生死,又怎么敢强行攻城?”
===============================================
每日一更,求推荐 收藏~~
有月票更好~~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