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崧卿把王伦拉到一边,招待他坐下。
这里只是个关隘,而且还是建设中的关隘,旁边的地面上刚刚还在搅拌混凝土,地上有一堆湿烂烂的混凝土,还有一大堆河沙,一大堆灰色的水泥……
旁边还有工人在用水洗清沙子。
傅崧卿在这样的环境下还真没法好好的招待,只能随便摆了张桌子,和王伦对桌坐下。
王伦的眼光在关隘里扫了两圈:“我离开中原五年半,回来已经有点看不懂了,这里究竟是在干嘛?为何要把沙子和这个灰泥混在一块儿搅?”
傅崧卿:“咳,其实我也不懂,据他们说要十几天后才能看到效果。”
王伦:“……”
傅崧卿:“先别管这个了,王大人且说说金国那边的情况,二帝现在如何?”
一说这个,王伦眼圈就红了:“二帝现在过得很难。”
傅崧卿:“啊?”
王伦流泪道:“二帝的妃嫔、女儿等被金将强行索去,为奴为妾,惨不堪言,不少人不堪折辱,投井自尽。他们住的房子很破烂,风从破门往里面灌,晚上也只有一盏油灯,金人让他们省油,不准多点灯……厨子还克扣他们的饭食……只能饱一顿饿一顿……”
(宋徽宗:“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
傅崧卿大怒:“可恶的金贼!此等贼子,我必杀之。出兵,咱们出兵,去把金贼杀个干净。”
王伦赶紧道:“不可!金国势大,此时击之,无异于以卵击石,还请慎重。”
两人这么一句话交谈完毕,突然猛地一下发现,不对劲!
傅崧卿发现了:王伦是个主和派啊。
王伦也发现了:傅崧卿是个主战派啊。
两人的眼神都变得犀利起来……
派系可不是说笑的!不能随便混在一块儿。
两人同时选择了沉默。
就在这时候,一直看起来傻乎乎的,像个农民一样的傻根,开口了:“王大人,金国为何选在这个时候放你归宋,你这一路上可有想过?”
王伦猛地一惊,转头来看,发现眼前这人看起来真的傻乎乎的,一脸农民气息,但他说话时的语气腔调,神态气势,却和外貌不是很搭,像是农民的身体里住了一个睿智的贤者似的。
他好奇地问道:“这位是?”
傅崧卿有点小尴尬地介绍道:“这位是北宋的施工队队长,名叫傻根。”
王伦:“……”
这身份这名字,怎么听都不像是可以讨论国事的人啊?
但岳文轩才不管这么多呢,自己拿了一张凳子过来,在傅崧卿和王伦桌边一坐,三人坐成了一个品字形:“王大人,金国选择在这时候放你回南宋,其实是因为他们正在迅速的变弱。”
王伦:“啊?变弱?”
“没错!就是变弱。”岳文轩笑道:“金国的统治者大约已经发现了,他们的战线过长了,南边打宋,西边打辽、西夏,中间横跨沙莫草原,纵深数千里……就凭金国那原始人一般的内政能力,他们已经捉襟见肘,忙不过来了。”
王伦听了这话,双眼一亮,对眼前这个傻乎乎的人的感观立即变了,这哪是农民能说得出来的话?此人可以聊。
他点了点头:“有理!”
岳文轩继续道:“金国国内,现在也出现了政治斗争了吧?王大人在金国五年半,应该已经感觉到了金国内几派人的互相排挤。”
王伦心中一惊:这事我这种在金国五年多的人知道不奇怪,你一个宋人怎么知道的?
岳文轩:“最最最关键的是,金国被咱们北宋打怕了,所以他想释放对南宋的善意,让南宋与之联盟,南北合击我北宋。”
王伦的眉头,深深地皱了起来。
王伦虽然是个主和派,但他并不是一个投降派。他的主和,是根据两国实力平衡来做的判断,而不像秦桧那样,是个卖国求荣的流派。
王伦在每一次出使金国前,都会对赵构谏言“必以乘机用兵为请,勿复以臣为意”,翻译过来就是“我在金国出使时,如果皇上找到机会,就乘机用兵,不要在意我的死活”。
这么一个人,和秦桧那种议和派,完全不一样。
听了岳文轩这番话,他脑子里转了几圈,抬头:“金国正在变弱……为了议和,所以才放我!此话……听起来倒有几分道理。”
岳文轩:“任何事情,只要看最后的得利者是谁,就会知道是谁搞的阴谋。所以,王大人仔细想想,你若回到南宋,会如何向赵构谏言?”
王伦道:“我原本的打算是,因为金国势,劝官家暂时与金国议和,等找到更好的机会,再出兵恢复失地。”
岳文轩:“看,这答案不就出来了。”
王伦猛地一醒。
“好啦!我要说的说完了。”岳文轩拍拍屁股站了起来,向旁边的工人们招呼道:“走,我来教你们一点小技术。”
他带着一群工人走到了关隘的木墙后面:“今天先教大家怎么给水泥墙打地基!来来来,先在这里,挖一个地基坑……这个坑的深度和宽度,要根据咱们要建的墙的高度来定……嗯……咱们要建的是一个关墙,要有防御效果,起码也得两三丈高,所以这个地基就讲究了……你们过来,从这里开始挖,一个挖到这里……”
他在地上比划着……
工人们就根据他指定的位置,开挖。
工地上一片热火朝天的气氛。
王伦一脸惊愕:“这人究竟是?”
傅崧卿摊了摊手:“王大人既然主张议和,那与本官就不是一路人,本官也不想多说了,王大人自便吧。”
王伦茫然站起。
只见傅崧卿又屁颠屁颠跑去看打地基坑去了。
王伦转过头,就看到张威对着他咧嘴笑:“使节大人,既然你是使节,我们就会不扣留你,可以让你穿过北宋的地盘,回南宋去。但是,我觉得你回去也没多大意思,南宋太弱,咱们北宋却很强。你反正是靖康年间的大臣,对你来说,二帝都尚在,该效忠九皇子还是十七皇子又有多大的差别呢,何不好好的重新考虑考虑?”
这里只是个关隘,而且还是建设中的关隘,旁边的地面上刚刚还在搅拌混凝土,地上有一堆湿烂烂的混凝土,还有一大堆河沙,一大堆灰色的水泥……
旁边还有工人在用水洗清沙子。
傅崧卿在这样的环境下还真没法好好的招待,只能随便摆了张桌子,和王伦对桌坐下。
王伦的眼光在关隘里扫了两圈:“我离开中原五年半,回来已经有点看不懂了,这里究竟是在干嘛?为何要把沙子和这个灰泥混在一块儿搅?”
傅崧卿:“咳,其实我也不懂,据他们说要十几天后才能看到效果。”
王伦:“……”
傅崧卿:“先别管这个了,王大人且说说金国那边的情况,二帝现在如何?”
一说这个,王伦眼圈就红了:“二帝现在过得很难。”
傅崧卿:“啊?”
王伦流泪道:“二帝的妃嫔、女儿等被金将强行索去,为奴为妾,惨不堪言,不少人不堪折辱,投井自尽。他们住的房子很破烂,风从破门往里面灌,晚上也只有一盏油灯,金人让他们省油,不准多点灯……厨子还克扣他们的饭食……只能饱一顿饿一顿……”
(宋徽宗:“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
傅崧卿大怒:“可恶的金贼!此等贼子,我必杀之。出兵,咱们出兵,去把金贼杀个干净。”
王伦赶紧道:“不可!金国势大,此时击之,无异于以卵击石,还请慎重。”
两人这么一句话交谈完毕,突然猛地一下发现,不对劲!
傅崧卿发现了:王伦是个主和派啊。
王伦也发现了:傅崧卿是个主战派啊。
两人的眼神都变得犀利起来……
派系可不是说笑的!不能随便混在一块儿。
两人同时选择了沉默。
就在这时候,一直看起来傻乎乎的,像个农民一样的傻根,开口了:“王大人,金国为何选在这个时候放你归宋,你这一路上可有想过?”
王伦猛地一惊,转头来看,发现眼前这人看起来真的傻乎乎的,一脸农民气息,但他说话时的语气腔调,神态气势,却和外貌不是很搭,像是农民的身体里住了一个睿智的贤者似的。
他好奇地问道:“这位是?”
傅崧卿有点小尴尬地介绍道:“这位是北宋的施工队队长,名叫傻根。”
王伦:“……”
这身份这名字,怎么听都不像是可以讨论国事的人啊?
但岳文轩才不管这么多呢,自己拿了一张凳子过来,在傅崧卿和王伦桌边一坐,三人坐成了一个品字形:“王大人,金国选择在这时候放你回南宋,其实是因为他们正在迅速的变弱。”
王伦:“啊?变弱?”
“没错!就是变弱。”岳文轩笑道:“金国的统治者大约已经发现了,他们的战线过长了,南边打宋,西边打辽、西夏,中间横跨沙莫草原,纵深数千里……就凭金国那原始人一般的内政能力,他们已经捉襟见肘,忙不过来了。”
王伦听了这话,双眼一亮,对眼前这个傻乎乎的人的感观立即变了,这哪是农民能说得出来的话?此人可以聊。
他点了点头:“有理!”
岳文轩继续道:“金国国内,现在也出现了政治斗争了吧?王大人在金国五年半,应该已经感觉到了金国内几派人的互相排挤。”
王伦心中一惊:这事我这种在金国五年多的人知道不奇怪,你一个宋人怎么知道的?
岳文轩:“最最最关键的是,金国被咱们北宋打怕了,所以他想释放对南宋的善意,让南宋与之联盟,南北合击我北宋。”
王伦的眉头,深深地皱了起来。
王伦虽然是个主和派,但他并不是一个投降派。他的主和,是根据两国实力平衡来做的判断,而不像秦桧那样,是个卖国求荣的流派。
王伦在每一次出使金国前,都会对赵构谏言“必以乘机用兵为请,勿复以臣为意”,翻译过来就是“我在金国出使时,如果皇上找到机会,就乘机用兵,不要在意我的死活”。
这么一个人,和秦桧那种议和派,完全不一样。
听了岳文轩这番话,他脑子里转了几圈,抬头:“金国正在变弱……为了议和,所以才放我!此话……听起来倒有几分道理。”
岳文轩:“任何事情,只要看最后的得利者是谁,就会知道是谁搞的阴谋。所以,王大人仔细想想,你若回到南宋,会如何向赵构谏言?”
王伦道:“我原本的打算是,因为金国势,劝官家暂时与金国议和,等找到更好的机会,再出兵恢复失地。”
岳文轩:“看,这答案不就出来了。”
王伦猛地一醒。
“好啦!我要说的说完了。”岳文轩拍拍屁股站了起来,向旁边的工人们招呼道:“走,我来教你们一点小技术。”
他带着一群工人走到了关隘的木墙后面:“今天先教大家怎么给水泥墙打地基!来来来,先在这里,挖一个地基坑……这个坑的深度和宽度,要根据咱们要建的墙的高度来定……嗯……咱们要建的是一个关墙,要有防御效果,起码也得两三丈高,所以这个地基就讲究了……你们过来,从这里开始挖,一个挖到这里……”
他在地上比划着……
工人们就根据他指定的位置,开挖。
工地上一片热火朝天的气氛。
王伦一脸惊愕:“这人究竟是?”
傅崧卿摊了摊手:“王大人既然主张议和,那与本官就不是一路人,本官也不想多说了,王大人自便吧。”
王伦茫然站起。
只见傅崧卿又屁颠屁颠跑去看打地基坑去了。
王伦转过头,就看到张威对着他咧嘴笑:“使节大人,既然你是使节,我们就会不扣留你,可以让你穿过北宋的地盘,回南宋去。但是,我觉得你回去也没多大意思,南宋太弱,咱们北宋却很强。你反正是靖康年间的大臣,对你来说,二帝都尚在,该效忠九皇子还是十七皇子又有多大的差别呢,何不好好的重新考虑考虑?”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沙盘上的大宋,沙盘上的大宋最新章节,沙盘上的大宋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沙盘上的大宋,沙盘上的大宋最新章节,沙盘上的大宋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