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书友28367491的100大洋的打赏!谢书友1888504067的月票鼓励!谢各位好友的推荐票!
现在本类型站不安排推荐,对***排行榜,粉丝排行榜都屏蔽了,好在有这么多书友一如既往的支持!给您们鞠躬了!
---------------------------------------------------------------------------------------------------------------
“喻会计,就是我和曾队长嘛,搞个炖钵下点菜就行了。 *哈孔用挥懈愫貌攀谴笫履亍!蹦匣辫蚕M嘁凰劬Γ侍饩托∫恍?
“说实话,这万虎菊一个是老实人,二个可能是想第一个工程,就是小工程,也要把它搞好。质量还可以。”喻会计说。
“我也是这么看的。”曾令伟说。
他们两个一说这房子做的质量还可以,南槐瑾就放了一半的心了。南槐瑾心里知道,这可是自己参加工作,或者是担任领导后做的基建方面的第一件事,如果质量出了问题,会给自己造成很大的影响的。至少自己心理上会出现阴影。现在听说还可以,不仅放下了心,在做事方面,对钱会成也增加了不少的好感。人无完人,只要人家在努力干活,就要看到人家积极的一面。
三人到了工地,南槐瑾简直有些吃惊了,现在墙已经用砖和石头砌了起来,正在上格木檩子了。这格木檩子被雪压断了几根细的,现在换上了几根粗的,南槐瑾悄悄数了下原先的格木檩子用了几根,和现在墙上做的放格木的垛,现在放格木的垛要在一间屋里就多两个。也就是格木放的密了。南槐瑾对钱会成的好感又加了一层。
三十年后南槐瑾故地重游。杨柳小学已经撤销,没有了老师,也没有了学生,更没有了书声琅琅。原先的教学楼被十几个农户买去,分成了好多套单家独套的房子。这坡上的土坯,干打垒,砖石建筑的房子,就剩下现在维修过的。其他的都坍塌了。由于在这上面生活,用水不方便,所以也就是这几间房子像破庙一样矗在那里。南槐瑾站在这房子面前,想起三十年前的那雪,那人,物是人非,还有在土里的人。心里感慨万千,不禁潸然泪下。搞得随行的也黯然。
钱会成见三个人上来就迎过来敬烟:“请领导检查。”钱会成说这话时脸上还露出得意的神情。
“等我们看了再说。”曾令伟说。
曾令伟和喻会计这里瞄,那里看。
“从整个情况来说,还可以,今天看样子可以上瓦了。注意把瓦稍微密一些,将来也好捡屋时不添瓦。”曾令伟说。
“我是多备了些瓦。”钱会成说着就指了指旁边堆的瓦,“我把这瓦都上到屋面去。南校长,把你的大电筒借我,晚上如果可以打晚工把瓦铺好就铺了算了。”
“行。”南槐瑾很高兴钱会成把事情这么积极做完。
“我先走了,钱主任,现在说好,过会儿你就和曾队长,南校长一起到我家吃晚饭。”喻会计见曾令伟对钱会成这次的表现还满意,就真心地邀请钱会成。
“好叻。”钱会成见喻会计现在是真心相请,也就没有多虚套。喻会计说好了,然后就先走了。
“我们杵在这里,对他们做事有影响,还是到我那里,还有几个事情要说。”南槐瑾见自己和曾队长站在那里,场子也不够宽敞,碍手碍脚的,又冷就喊曾队长下去烤火。
曾令伟也不笨,就点点头。
两人回到南槐瑾的寝室,南槐瑾突然想起来就对曾令伟说:“还真有个事情没有给你汇报呢。”
“你老弟怎么也学会官场那一套了,什么汇报呀,请示呀。要说我们都是差不多的,就叫通气。再说还说什么真有事情要说,原来你刚才说的假话呀。”曾令伟对南槐瑾放低自己身架的态度既有好感又觉得不安。原来的赵晋成毕竟是一个民办老师,必须在自己手里领薪酬。自己就是无形中的老板,现在南槐瑾是公派,而且看那架势,还有很高的上升空间,自己可不能做大了,将来不好看。
“就依老哥的,不说汇报了,就叫通气,通气。下学期柳翠要调到城关小学去。”南槐瑾对曾令伟说。
“什么?柳翠要调到城关小学去?”曾令伟一时还接受不了这个消息。
“是的。”南槐瑾肯定地说。
“为什么?她可是才民转公,你看她这半年从一个代课老师变为民办老师,又由民办老师转为公立老师。现在又调到城关小学去。是不是太走运了。”曾令伟不能理解。
“柳翠本身素质不差。而且她有很强的上进心。在当代课老师时就把能成为比较正式的教师编制――民办老师当作奋斗的目标。又恰逢民转公的政策。在遭遇不公正评价后又另辟蹊径,获得领导的认可。这样奋斗的人有这个结果,这很正常呀,要不然谁还努力呢。”
“不行,我要去找你的老师,把柳翠留下来。我们杨柳小学没有人才怎么行,这里还办学不办?难道我们杨柳大队的子女就不该有好的老师来教?”曾令伟的本位主义抬头了。南槐瑾知道不把他的这种想法压下去,势必会影响柳翠的进步。也许就真的把柳翠霸在杨柳小学了。那时还是比较尊重基层的意见的。而且分级办学,教育局怎么也要给大队一个面子。谁有钱谁就是老大。
“这王组长也做不了主,是教育局直接下达的调令。”
“我就去找郑局长。我不是吹,他们要是一意孤行是要承担后果的”曾令伟说。
“老哥,算啦,你当杨柳大队的大队长做的已经够好了,人才走了,我们可以选拔再培养。不要影响柳翠个人前程,再说,有杨柳大队走出去的人,将来大队的利益需要照顾时,是不是会多一份力量和渠道。”
“那她走了,学校就一下走了两个,赵晋成,柳翠。今年民转公四个就走了两个。学校还搞得喊吗?”曾令伟担心说。
“账不能这么算。赵晋成走了,他的老婆林诗韵上班了。而且能力,责任心各方面都在赵晋成之上。这个人数没有减少,力量反而加强了。我给王组长提了要求,要他给我们补一个公立老师来。这不就平衡了。”
“会调人来吗?”曾令伟听这么说情绪好了点。
“已经落实了。”南槐瑾告诉他,并且想说为什么会是他,话到嘴边还是吞了下去。
“是谁?能力怎样?”
“不会是有很强能力的,只要来个人就行。多一双手做事就行。现在不知道是谁。我想只会比柳翠差。”南槐瑾本来准备告诉曾令伟这个人是谁,和自己的想法,但想到自己这么做本身就有些阴险。别人知道了不好。咬人的狗从来不叫的。“我就在想,你的才能也不差,就为什么没有考虑把你调到城关小学去呢。这样,你也照顾了家,柳翠也隔家近。”曾令伟问南槐瑾。“老哥说到这里,我就给你讲个故事。明朝初年,刚当皇帝的朱元璋为了了解老百姓的疾苦,自己经常微服私访。一日朱元璋走到t县一个古庙时口渴难忍,于是便坐下歇息。恰在这时,从山坡上的茅草房里走出一个农夫,提着一壶茶水正打这里经过。经过简单交谈,农夫知道这个过路人口渴难耐,就亲手给这个过路人倒了一杯茶水。当然这个农夫绝没有想到喝茶之人,就是当今皇帝朱元璋。朱元璋喝完了茶,就向农夫亮明了身份,并亲口赐封他为t县七品县令。农夫献茶当县令这件事,一时间传得沸沸扬扬。在通县县城有一名苦读十年、几次赶考未中的书生心中忿然不平,便于古庙题写了两句话:十年寒窗下,不如一杯茶。翌年,明太祖重游此庙,见题句,知道是针对自己而题,遂提笔写道:他才不如你,你缘(命)不如他。我不是有什么怀才不遇,命运不公的想法和情绪。每个人的际遇不一样。再说杨柳小学也需要我呀。”南槐瑾讲了故事,心里还不是有一股不平之气。但这不平之气任其发展,对自己也是不利的。
“老弟,你的境界超出了你的年龄阶段。我很佩服和欣赏。”
“其实,我当时看到这个故事后就有很多感慨。第一、农夫遇到朱元璋、并且能够即时提供出朱元璋彼时最需要的东西,这确实有极大运气的成分,但这种情况已经是一种小概率事件了,搞教育绝对不能迷信运气。
“第二、书生有能力却没有遇到好机会,一方面有自身运气欠佳的因素,另一方面是因为书生不能总是呆在家中苦读、不能总是指望‘赶考’,要想获得成功的机会,就得经常出去转转、主动去寻找贵人;像柳翠参加民转公考试,一堂好课的比赛。如果她就是藏在深闺人未识,还不是会终老于林下。
“第三、农夫只用‘一杯茶’便换来了一个好机会,但其能否把握好这样一个机会确实值得商榷和怀疑;农夫代表着那种在偶然中走向成功的,若无真本事,也必将代表着那类在必然中走向失败的。
“第四、还是那句老话‘是金子总会发光’,作为书生,虽然没有遇到皇上的命,但十年寒窗却是不会白读的,运气和机会可能不如农夫,但其一旦遇上农夫那样的机会,他的发挥空间势必大过农夫,最起码当他获得了农夫的机会,他有更大的概率能够做得比农夫要好。所以十年磨一剑,要耐得住寂寞。”南槐瑾把自己的体会说了出来。
“老弟,你这一席话,让我感觉到我遇到你还是太晚了。早遇到你,也许又是一个样子呢。”曾令伟颇有感慨地说。
“不能这么说。我就来个迷信的东西,我看你的面相,还要升官的。绝对不会就是大队长后大队书记。应该是一个脱离农村的干部。”
“真有那么一天,我请你上一个月的餐馆。”曾令伟有些激动地说。后来这上一个月的馆子就成了南槐瑾经常拿他开玩笑的话题。
“连续上一个月?”
“连续上一个月。”曾令伟没有想到誓言好说却难兑现呢。
雎县就有一个笑话。说许愿的人姓许。受愿的姓望。
“好,从今天起我就姓望了。”
两人亦庄亦谐地聊天,好不快意。平时也没有这么单一的时间在一起交流沟通。
天色渐渐暗了下去,南槐瑾就对曾队长说:“我给钱会成送电筒上去,然后再等他一起去喻会计那里。”
“我们一起去看,多一双眼睛,他们不敢马虎的。”曾令伟说。
两人上去后就见在那里树了两架梯子。梯子上隔三格就站一个人,一手掌梯子,一手就把下面的瓦往上递,搞得接力的方法。还有两个人,搞得更绝,一个在下面往上面抛,另外一个就在上面接。
因为需要合作,所以显得场面很热闹,再说传瓦上去,手忙嘴闲,互相之间打嘴仗的就多。
万虎菊在屋面上把瓦摆开,南槐瑾没有看到钱会成,正在奇怪,原来钱会成也在屋面,在那面。因为屋顶的遮挡,南槐瑾是进了屋里往上看,透过屋面的缝隙见他正在布瓦。
“钱主任,手电筒给你。”南槐瑾喊钱会成。
“给他们在下面穿瓦的。”
“你在上面要注意安全呀。”南槐瑾提醒着说。
“我会注意的。”
南槐瑾和曾令伟看了会儿也就没有什么问题了。南槐瑾见传瓦的往屋顶转移,人手就显得有些稀疏了就对曾令伟说:“你到我屋里去喝茶,我也有点想过一下小时候传瓦的瘾了。”
“这新瓦还可以,老瓦上面都是些脏东西糊了你的手。”曾令伟劝道,“再说是包干了的。”
“就当锻炼身体的。”南槐瑾坚持,“再说手一洗不就干净了。”
“我也算一个,哪能我一个人去烤火的。”
两人说完就就各插到一个队伍里。这些泥瓦匠都是杨柳大队的,见大队长和他们一起干活,简直受宠若惊。速度也就提高了不少。
南槐瑾边传瓦就想起小时候自己的一桩划不来的事情。当时南槐瑾放学回家,正遇到邻居做房子在传瓦,而且人手明显不足,南槐瑾虽说当时才读小学三四年级,一个是个子肯长,更主要的是传瓦活不重,但要的人多。南槐瑾参加传瓦还是算个顶个的一个。
当时做新房的主人是不给传瓦的付报酬的,家境好的会给传瓦的人煮一碗面条。有的还会加一个荷包蛋。
这做新房子的主人家子女多,又还没有‘成’人,所以家庭还是比较困难的。
瓦传好后,主人就给每一个帮助传瓦的端来一碗面条。南槐瑾可怜人家的生活实际,就坚决不接受面条,还说了一句后来南槐瑾才觉得很蠢的话:“你家这么造孽,节约一点是一点。”造孽是雎县方言,就是赤贫的意思。
那主人端着面条什么也没有说转身就走了,脸上露出很不高兴的神情。
后来南槐瑾遇到他,和他打招呼,人家也不理自己的。
这件事对南槐瑾的影响很大,南槐瑾才明白,接受人家的谢意也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的一个方面。
不一会儿,所有的瓦都传到屋面上去了。南槐瑾就和曾令伟在雪地上抓了些雪擦手。传瓦的师傅都上到屋面去布瓦。几垄就有一个人,他们布瓦的速度很快。
南槐瑾和曾令伟干了会儿活以后,感觉身上很暖和了,甚至有些热,就解开衣服。
南槐瑾看了下手表,五点半了,就对曾令伟说:“我们下去等钱会成,然后把火封一下。再说我们刚才干活背上有汗,回汗了会感冒的。”
“走。”曾令伟也不想在这雪地老站着。
“钱主任,我在下面屋里等你,搞好了就快点下来,我们一起去。”南槐瑾对钱会成喊道。
“好,你们先去也行。”
“我们先去了还不是要等你来了才能吃饭。动作快点。”
“我们很快就把瓦铺好。铺好了我就来了。”钱会成说。
南槐瑾在下面和曾令伟没有烤多大一会儿,钱会成就来了。
“瓦铺好了?”南槐瑾问。
“差不多了,今晚下雪也不怕了。明天就可以粉好。”
“这虽然是老房子,但粉墙的时候是不是把它都粉一下,这样效果会好些呢。”南槐瑾突然想到新砌的墙粉了看起来干干净净的,老墙就不会好看呢。
“这个,这个。”钱会成这个了几个没有应承。
“我过会儿和老喻商量下,把给老墙重新粉了的给你算钱,由大队出,可以吧。”曾令伟说。
南槐瑾才明白钱会成几个这个的意思。这可不是自己刚才头脑一发热就说的。曾令伟对自己的想法是真的支持。
“我上去给老表说一声,要他算一下,明天要几个瓦匠和小工。石灰和沙也要再运一些来。”
“这我们不管,反正最后验收要整旧如新就行。”曾令伟说。“好。”钱会成马上出门去落实了。南槐瑾心里想着这就是雷厉风行了。可是平常的工作中似乎就缺乏这样的干劲。-- by:dad856|65025|16701273 -->
现在本类型站不安排推荐,对***排行榜,粉丝排行榜都屏蔽了,好在有这么多书友一如既往的支持!给您们鞠躬了!
---------------------------------------------------------------------------------------------------------------
“喻会计,就是我和曾队长嘛,搞个炖钵下点菜就行了。 *哈孔用挥懈愫貌攀谴笫履亍!蹦匣辫蚕M嘁凰劬Γ侍饩托∫恍?
“说实话,这万虎菊一个是老实人,二个可能是想第一个工程,就是小工程,也要把它搞好。质量还可以。”喻会计说。
“我也是这么看的。”曾令伟说。
他们两个一说这房子做的质量还可以,南槐瑾就放了一半的心了。南槐瑾心里知道,这可是自己参加工作,或者是担任领导后做的基建方面的第一件事,如果质量出了问题,会给自己造成很大的影响的。至少自己心理上会出现阴影。现在听说还可以,不仅放下了心,在做事方面,对钱会成也增加了不少的好感。人无完人,只要人家在努力干活,就要看到人家积极的一面。
三人到了工地,南槐瑾简直有些吃惊了,现在墙已经用砖和石头砌了起来,正在上格木檩子了。这格木檩子被雪压断了几根细的,现在换上了几根粗的,南槐瑾悄悄数了下原先的格木檩子用了几根,和现在墙上做的放格木的垛,现在放格木的垛要在一间屋里就多两个。也就是格木放的密了。南槐瑾对钱会成的好感又加了一层。
三十年后南槐瑾故地重游。杨柳小学已经撤销,没有了老师,也没有了学生,更没有了书声琅琅。原先的教学楼被十几个农户买去,分成了好多套单家独套的房子。这坡上的土坯,干打垒,砖石建筑的房子,就剩下现在维修过的。其他的都坍塌了。由于在这上面生活,用水不方便,所以也就是这几间房子像破庙一样矗在那里。南槐瑾站在这房子面前,想起三十年前的那雪,那人,物是人非,还有在土里的人。心里感慨万千,不禁潸然泪下。搞得随行的也黯然。
钱会成见三个人上来就迎过来敬烟:“请领导检查。”钱会成说这话时脸上还露出得意的神情。
“等我们看了再说。”曾令伟说。
曾令伟和喻会计这里瞄,那里看。
“从整个情况来说,还可以,今天看样子可以上瓦了。注意把瓦稍微密一些,将来也好捡屋时不添瓦。”曾令伟说。
“我是多备了些瓦。”钱会成说着就指了指旁边堆的瓦,“我把这瓦都上到屋面去。南校长,把你的大电筒借我,晚上如果可以打晚工把瓦铺好就铺了算了。”
“行。”南槐瑾很高兴钱会成把事情这么积极做完。
“我先走了,钱主任,现在说好,过会儿你就和曾队长,南校长一起到我家吃晚饭。”喻会计见曾令伟对钱会成这次的表现还满意,就真心地邀请钱会成。
“好叻。”钱会成见喻会计现在是真心相请,也就没有多虚套。喻会计说好了,然后就先走了。
“我们杵在这里,对他们做事有影响,还是到我那里,还有几个事情要说。”南槐瑾见自己和曾队长站在那里,场子也不够宽敞,碍手碍脚的,又冷就喊曾队长下去烤火。
曾令伟也不笨,就点点头。
两人回到南槐瑾的寝室,南槐瑾突然想起来就对曾令伟说:“还真有个事情没有给你汇报呢。”
“你老弟怎么也学会官场那一套了,什么汇报呀,请示呀。要说我们都是差不多的,就叫通气。再说还说什么真有事情要说,原来你刚才说的假话呀。”曾令伟对南槐瑾放低自己身架的态度既有好感又觉得不安。原来的赵晋成毕竟是一个民办老师,必须在自己手里领薪酬。自己就是无形中的老板,现在南槐瑾是公派,而且看那架势,还有很高的上升空间,自己可不能做大了,将来不好看。
“就依老哥的,不说汇报了,就叫通气,通气。下学期柳翠要调到城关小学去。”南槐瑾对曾令伟说。
“什么?柳翠要调到城关小学去?”曾令伟一时还接受不了这个消息。
“是的。”南槐瑾肯定地说。
“为什么?她可是才民转公,你看她这半年从一个代课老师变为民办老师,又由民办老师转为公立老师。现在又调到城关小学去。是不是太走运了。”曾令伟不能理解。
“柳翠本身素质不差。而且她有很强的上进心。在当代课老师时就把能成为比较正式的教师编制――民办老师当作奋斗的目标。又恰逢民转公的政策。在遭遇不公正评价后又另辟蹊径,获得领导的认可。这样奋斗的人有这个结果,这很正常呀,要不然谁还努力呢。”
“不行,我要去找你的老师,把柳翠留下来。我们杨柳小学没有人才怎么行,这里还办学不办?难道我们杨柳大队的子女就不该有好的老师来教?”曾令伟的本位主义抬头了。南槐瑾知道不把他的这种想法压下去,势必会影响柳翠的进步。也许就真的把柳翠霸在杨柳小学了。那时还是比较尊重基层的意见的。而且分级办学,教育局怎么也要给大队一个面子。谁有钱谁就是老大。
“这王组长也做不了主,是教育局直接下达的调令。”
“我就去找郑局长。我不是吹,他们要是一意孤行是要承担后果的”曾令伟说。
“老哥,算啦,你当杨柳大队的大队长做的已经够好了,人才走了,我们可以选拔再培养。不要影响柳翠个人前程,再说,有杨柳大队走出去的人,将来大队的利益需要照顾时,是不是会多一份力量和渠道。”
“那她走了,学校就一下走了两个,赵晋成,柳翠。今年民转公四个就走了两个。学校还搞得喊吗?”曾令伟担心说。
“账不能这么算。赵晋成走了,他的老婆林诗韵上班了。而且能力,责任心各方面都在赵晋成之上。这个人数没有减少,力量反而加强了。我给王组长提了要求,要他给我们补一个公立老师来。这不就平衡了。”
“会调人来吗?”曾令伟听这么说情绪好了点。
“已经落实了。”南槐瑾告诉他,并且想说为什么会是他,话到嘴边还是吞了下去。
“是谁?能力怎样?”
“不会是有很强能力的,只要来个人就行。多一双手做事就行。现在不知道是谁。我想只会比柳翠差。”南槐瑾本来准备告诉曾令伟这个人是谁,和自己的想法,但想到自己这么做本身就有些阴险。别人知道了不好。咬人的狗从来不叫的。“我就在想,你的才能也不差,就为什么没有考虑把你调到城关小学去呢。这样,你也照顾了家,柳翠也隔家近。”曾令伟问南槐瑾。“老哥说到这里,我就给你讲个故事。明朝初年,刚当皇帝的朱元璋为了了解老百姓的疾苦,自己经常微服私访。一日朱元璋走到t县一个古庙时口渴难忍,于是便坐下歇息。恰在这时,从山坡上的茅草房里走出一个农夫,提着一壶茶水正打这里经过。经过简单交谈,农夫知道这个过路人口渴难耐,就亲手给这个过路人倒了一杯茶水。当然这个农夫绝没有想到喝茶之人,就是当今皇帝朱元璋。朱元璋喝完了茶,就向农夫亮明了身份,并亲口赐封他为t县七品县令。农夫献茶当县令这件事,一时间传得沸沸扬扬。在通县县城有一名苦读十年、几次赶考未中的书生心中忿然不平,便于古庙题写了两句话:十年寒窗下,不如一杯茶。翌年,明太祖重游此庙,见题句,知道是针对自己而题,遂提笔写道:他才不如你,你缘(命)不如他。我不是有什么怀才不遇,命运不公的想法和情绪。每个人的际遇不一样。再说杨柳小学也需要我呀。”南槐瑾讲了故事,心里还不是有一股不平之气。但这不平之气任其发展,对自己也是不利的。
“老弟,你的境界超出了你的年龄阶段。我很佩服和欣赏。”
“其实,我当时看到这个故事后就有很多感慨。第一、农夫遇到朱元璋、并且能够即时提供出朱元璋彼时最需要的东西,这确实有极大运气的成分,但这种情况已经是一种小概率事件了,搞教育绝对不能迷信运气。
“第二、书生有能力却没有遇到好机会,一方面有自身运气欠佳的因素,另一方面是因为书生不能总是呆在家中苦读、不能总是指望‘赶考’,要想获得成功的机会,就得经常出去转转、主动去寻找贵人;像柳翠参加民转公考试,一堂好课的比赛。如果她就是藏在深闺人未识,还不是会终老于林下。
“第三、农夫只用‘一杯茶’便换来了一个好机会,但其能否把握好这样一个机会确实值得商榷和怀疑;农夫代表着那种在偶然中走向成功的,若无真本事,也必将代表着那类在必然中走向失败的。
“第四、还是那句老话‘是金子总会发光’,作为书生,虽然没有遇到皇上的命,但十年寒窗却是不会白读的,运气和机会可能不如农夫,但其一旦遇上农夫那样的机会,他的发挥空间势必大过农夫,最起码当他获得了农夫的机会,他有更大的概率能够做得比农夫要好。所以十年磨一剑,要耐得住寂寞。”南槐瑾把自己的体会说了出来。
“老弟,你这一席话,让我感觉到我遇到你还是太晚了。早遇到你,也许又是一个样子呢。”曾令伟颇有感慨地说。
“不能这么说。我就来个迷信的东西,我看你的面相,还要升官的。绝对不会就是大队长后大队书记。应该是一个脱离农村的干部。”
“真有那么一天,我请你上一个月的餐馆。”曾令伟有些激动地说。后来这上一个月的馆子就成了南槐瑾经常拿他开玩笑的话题。
“连续上一个月?”
“连续上一个月。”曾令伟没有想到誓言好说却难兑现呢。
雎县就有一个笑话。说许愿的人姓许。受愿的姓望。
“好,从今天起我就姓望了。”
两人亦庄亦谐地聊天,好不快意。平时也没有这么单一的时间在一起交流沟通。
天色渐渐暗了下去,南槐瑾就对曾队长说:“我给钱会成送电筒上去,然后再等他一起去喻会计那里。”
“我们一起去看,多一双眼睛,他们不敢马虎的。”曾令伟说。
两人上去后就见在那里树了两架梯子。梯子上隔三格就站一个人,一手掌梯子,一手就把下面的瓦往上递,搞得接力的方法。还有两个人,搞得更绝,一个在下面往上面抛,另外一个就在上面接。
因为需要合作,所以显得场面很热闹,再说传瓦上去,手忙嘴闲,互相之间打嘴仗的就多。
万虎菊在屋面上把瓦摆开,南槐瑾没有看到钱会成,正在奇怪,原来钱会成也在屋面,在那面。因为屋顶的遮挡,南槐瑾是进了屋里往上看,透过屋面的缝隙见他正在布瓦。
“钱主任,手电筒给你。”南槐瑾喊钱会成。
“给他们在下面穿瓦的。”
“你在上面要注意安全呀。”南槐瑾提醒着说。
“我会注意的。”
南槐瑾和曾令伟看了会儿也就没有什么问题了。南槐瑾见传瓦的往屋顶转移,人手就显得有些稀疏了就对曾令伟说:“你到我屋里去喝茶,我也有点想过一下小时候传瓦的瘾了。”
“这新瓦还可以,老瓦上面都是些脏东西糊了你的手。”曾令伟劝道,“再说是包干了的。”
“就当锻炼身体的。”南槐瑾坚持,“再说手一洗不就干净了。”
“我也算一个,哪能我一个人去烤火的。”
两人说完就就各插到一个队伍里。这些泥瓦匠都是杨柳大队的,见大队长和他们一起干活,简直受宠若惊。速度也就提高了不少。
南槐瑾边传瓦就想起小时候自己的一桩划不来的事情。当时南槐瑾放学回家,正遇到邻居做房子在传瓦,而且人手明显不足,南槐瑾虽说当时才读小学三四年级,一个是个子肯长,更主要的是传瓦活不重,但要的人多。南槐瑾参加传瓦还是算个顶个的一个。
当时做新房的主人是不给传瓦的付报酬的,家境好的会给传瓦的人煮一碗面条。有的还会加一个荷包蛋。
这做新房子的主人家子女多,又还没有‘成’人,所以家庭还是比较困难的。
瓦传好后,主人就给每一个帮助传瓦的端来一碗面条。南槐瑾可怜人家的生活实际,就坚决不接受面条,还说了一句后来南槐瑾才觉得很蠢的话:“你家这么造孽,节约一点是一点。”造孽是雎县方言,就是赤贫的意思。
那主人端着面条什么也没有说转身就走了,脸上露出很不高兴的神情。
后来南槐瑾遇到他,和他打招呼,人家也不理自己的。
这件事对南槐瑾的影响很大,南槐瑾才明白,接受人家的谢意也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的一个方面。
不一会儿,所有的瓦都传到屋面上去了。南槐瑾就和曾令伟在雪地上抓了些雪擦手。传瓦的师傅都上到屋面去布瓦。几垄就有一个人,他们布瓦的速度很快。
南槐瑾和曾令伟干了会儿活以后,感觉身上很暖和了,甚至有些热,就解开衣服。
南槐瑾看了下手表,五点半了,就对曾令伟说:“我们下去等钱会成,然后把火封一下。再说我们刚才干活背上有汗,回汗了会感冒的。”
“走。”曾令伟也不想在这雪地老站着。
“钱主任,我在下面屋里等你,搞好了就快点下来,我们一起去。”南槐瑾对钱会成喊道。
“好,你们先去也行。”
“我们先去了还不是要等你来了才能吃饭。动作快点。”
“我们很快就把瓦铺好。铺好了我就来了。”钱会成说。
南槐瑾在下面和曾令伟没有烤多大一会儿,钱会成就来了。
“瓦铺好了?”南槐瑾问。
“差不多了,今晚下雪也不怕了。明天就可以粉好。”
“这虽然是老房子,但粉墙的时候是不是把它都粉一下,这样效果会好些呢。”南槐瑾突然想到新砌的墙粉了看起来干干净净的,老墙就不会好看呢。
“这个,这个。”钱会成这个了几个没有应承。
“我过会儿和老喻商量下,把给老墙重新粉了的给你算钱,由大队出,可以吧。”曾令伟说。
南槐瑾才明白钱会成几个这个的意思。这可不是自己刚才头脑一发热就说的。曾令伟对自己的想法是真的支持。
“我上去给老表说一声,要他算一下,明天要几个瓦匠和小工。石灰和沙也要再运一些来。”
“这我们不管,反正最后验收要整旧如新就行。”曾令伟说。“好。”钱会成马上出门去落实了。南槐瑾心里想着这就是雷厉风行了。可是平常的工作中似乎就缺乏这样的干劲。-- by:dad856|65025|167012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