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朝阳回到燕京时正是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比往年更加闷热难耐。
他在书房写作时,树上的蝉鸣搅得人心烦意乱,小孙和小朱急老板之所急,想老板之所想,到了晚上,便出动抓知了。
冬冬和晏晏看得兴致勃勃,这还是他们从小到大第一次抓知了,虽然是全程旁观。
小朱是把抓知了的好手,手电往树上一照,自制的粘杆一粘一个准儿,看得两个孩子满眼新奇「可惜少了点,要不可以炸着吃!」小朱看着网子里的知了,有些遗憾的说。
冬冬听说过知了的这个吃法,却从来没有尝试过,好奇的问:「怎么炸?」
「把头、翅膀、尾巴都摘掉,往油锅里一扔就行,炸完放点盐和胡椒———”
小朱一边说着,一边露出回味之色,炸知了可是他童年难得的美味零食。
晏晏露出嫌弃的表情,「那也太残忍了!」
冬冬却不理她的嫌弃,着小朱起锅烧油,要尝尝炸知了的味道。
二十多分钟后,面对着一盘黑的油炸知了,冬冬有些迟疑,这玩意看着真谈不上一点食欲。
小朱率先捏着一只扔进了嘴里,随即露出品尝美味的表情,见状冬冬便也往嘴里塞了一只。
脆脆的口感,味道更多是盐和胡椒的风味,
他轻感眉头,感觉一点也不像小朱描述的那么好吃。
「没什么味道啊!」
小朱连着吃了两三只才停下来,说道:「你从小不缺油水,肯定不觉得好吃,其实我现在也没觉得有多好吃。可对于我小时候,这就是人间美味啊!」
恰好这时林朝阳从书房出来,见着他们炸知了,走过来颇有兴致的尝了两只,说:「味道不错!」
冬冬想起了小时候老父亲给他讲过的「珍珠翡翠白玉汤」的故事,原来他们吃的不是味道,而是回忆。
但最终,那一盘炸知了还是没有被吃光,回忆再美好也不能顶饭吃。
98年的夏天,燕京城一派岁月静好,但对于很多国人来说可能是永生难忘的。
电视上,「洪峰」、「抢险」、「决堤」、「转移受灾群众」等词汇被反复提及,洪水肆虐的画面看得人揪心不已。
每每看到电视画面中那些冒着生命危险在抗洪救灾的人民子弟兵,小孙、小朱总是格外激动,
恨自己早退伍了几年,不能为国分忧、为民解难。
当听到某地又有战士牺牲的时候,两人更是红了眼眶。
实际上不仅是他们,全国人民都在关注着这场百年不遇的洪灾。
8月16日晚,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凤凰卫视联合推出抗洪赈灾募捐演出《我们万众一心》直播。
这场晚会仅用了8天时间筹备,来自全国各地的千余名演员踊跃参加了演出。
陶玉书也发动了林氏影业的影响力,几十位港台明星登台表演献艺。
3个多小时的晚会共收到各界捐款和捐物总值9亿,其中陶玉书旗下林氏影业、明报企业和泡泡宇宙合计捐款1.5亿人民币。
另有一位不具名的捐赠者,为所有牺牲战士捐款5000万人民币,以保障烈属们今后的生活。
艰难的夏天终于过去了,长江水域的流量开始回落,这场牵动整个中国的洪水终于进入了尾声,老百姓们的关注焦点也逐渐转移向了别处。
9月中旬,由林氏影业联合漫威娱乐打造的漫改电影《刀锋战士》于北美率先上映。
电影去年11月才立项,不到一年时间就上映,如此高的效率完全得益于以李仁港为主的幕后团队,甚至连电影那为数不多的特效都是由香江的新视觉特效工作室制作的。
《刀锋战士》的投资和制作主打的就是一个短平快,按照陶玉墨的想法,既然是试错,那自然是要把各项成本压缩到最低,这其中也包括时间成本。
但《刀锋战士》制作上的短平快,并未影响电影本身的质量。
这些年来,林氏影业不断向好莱坞输送香江的电影人才,香江的效率加好莱坞的技术,在林氏影业的团队当中形成了完美的融合。
《刀锋战士》上映首周末,取得了17,426,570美元票房。上映四周,北美地区总票房达到了7562万美元。
这部电影投资仅为2000万美元,光凭着北美地区票房就已经大赚。
按照林氏影业的预估,要是算上未来全球上映的票房收益、录像带收益、电视台播放等诸多盈利,《刀锋战士》的盈利将超过8000万美元,而这还不是最关键的。
最关键的是,《刀锋战士》的成功终于让好莱坞正视起漫威娱乐旗下的漫画角色。
正如《综艺》杂志在评述中所说的那样:
「刀锋是最不可能获得票房成功的一个漫威漫画形象。电影中的血腥场面导致受众有限,而且刀锋这个漫画角色相对而言也不那么出名,但它仍然大获成功,这太不可思议了!
《刀锋战士》让好莱坞第一次意识到漫威的漫画系列电影别具一格。」
《刀锋战士》的成功让好莱坞见识到了漫威漫改电影的魅力,也盘活了漫威娱乐的电影化道路林氏影业当初重金收购漫威娱乐,他们的心思并不难猜,很多好莱坞的投资人,制作人都曾嘲笑过他们是异想天开。
因为他们的想法不止有一个人尝试过,乔治·卢卡斯、詹姆斯·卡梅隆—可这些曾经点石成金的知名制作人、导演却无一例外的都失败了。
但所有人都没有想到,林氏影业真的成功了,并且是以如此高的效率。
一年前还濒临破产的漫威娱乐,就这样实现了华丽转身。
就在《刀锋战士》上映第三周时,索尼影业火速与林氏影业、漫威娱乐签订合同,对外宣布将投入1.2亿美元合力开发《蜘蛛侠》电影。
蜘蛛侠是漫威旗下的人气漫画角色之一,早年版权授予过多家电影公司,之前陶玉墨联系索尼影业想收回版权,却被财大气粗的索尼拒绝了。
现在一见漫改电影有利可图,索尼影业立刻上赶着找了过来。
1.2亿美元的制作经费在好莱坞已经是顶级投资了,又有索尼影业和林氏影业双强加持,消息传出后,立刻在好莱坞和美国漫画爱好者当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漫威娱乐的漫画角色一下子成了香饶,前来询问、谈判的好莱坞公司如过江之鲫。
这个时候的陶玉墨一反当初要收回版权时的低姿态,充分的演绎了什么叫狮子大张口。
漫威随便一个二线漫画角色就叫价百万美元授权费,不仅如此,漫威还要参与电影的全球票房分成,比例不低于5%,录像带、周边利润分成50%。
她如此大的胃口直接吓退了一众前来寻求合作的好莱坞公司,可陶玉墨对此却不以为意,这帮来谈合作的人90%都是想跑过来占便宜的。
真正有诚心合作的人可不会轻易被她的条件吓跑,漫天要价,落地还钱嘛。
除了索尼影业,手握《x战警》版权的福克斯的态度也暖味了起来,要知道陶玉书跟福克斯的老板默多克可是死对头。
当年老头做局要入股星空卫视,最后却被陶玉书偷了家,恼羞成怒之下,旗下的新闻媒体没少给林氏影业的电影泼冷水。
这次福克斯来求合作,陶玉墨有些犹豫,想了一下,决定给姐姐打个电话。
「他们要合作就谈嘛,生意是生意,感情是感情,不要混为一谈。」
陶玉墨以前一直觉得她在商业上比姐姐更有天分,连姐夫也经常这样说,可今天姐姐的一番话却让她刮目相看。
瞧瞧人家这格局,人家这境界,真有巨商风范!
「行,既然你都这么说了,那我就正常推进合作了。」
放下电话,陶玉书拿着最新的《亚太观察家》样刊,嘴角带着些轻蔑的笑容。
生意是生意,感情是感情,这话是她说的,并且她也是这么做的。
次日《亚太观察家》出刊,一则不起眼的消息登上了杂志版面,内容是英国卫星电视公司正推动对英超联赛的领头羊曼彻斯特联队进行收购。
《亚太观察家》主攻英语市场,成立四年以来已经成为亚洲首屈一指的商业杂志,在香江、东南亚、英国等国家都建立起了发行体系,影响力不俗。
这则新闻发表以后,很快就被英国的《卫报》转载。
《卫报》与《泰士报》《每日电讯报》并称英国三大日报,由约翰·爱德华·泰勒创办于1821年5月5日,因总部设于曼彻斯特而称为《曼彻斯特卫报》,直到1959年才改为《卫报》。
骨子里的「曼彻斯特」基因让他们对于英国卫星公司收购「曼联」的消息极为敏感,一下子便注意到这个新闻。
一番求证之后,发现《亚太观察家》的报道竟然是真的,这一下子《卫报》可坐不住了。
英国卫星电视公司隶属于新闻集团,是默多克旗下的重要产业,早在6年前英超联赛刚刚起步的时候英国卫星电视公司就以每年6000万英榜的高价买下了电视转播权。
1996年英国卫星电视公司又以每年1.675亿英镑的转播费与其签订了为期4年的转播协议,应该说英国卫星公司对英超联赛的支持是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的。
但这恰恰也成为了问题,你新闻集团掌握了英超联赛的转播权还不够,还要控制球队和联赛?
作为新闻集团在英国的老对手,《卫报》自然不希望让默多克如愿以偿,进一步扩张影响力。
更何况,曼彻斯特本身就是《卫报》起家的地方,报社内从老板到员工,有许多曼联球迷。
身为球迷,每人都不希望自己喜爱的球队变成一位亿万富豪的玩物。
《卫报》经过一番调查,拿出来的报道要比《亚太观察家》的内容更加详实,他们甚至打探到了英国卫星电视公司给曼联的报价一6.25亿英榜。
这个数字比俱乐部的实际总价值1.4亿英镑整整高出了3倍多,如此大手笔的出价自然引来了俱乐部股东们的垂涎。
本来事情都快确定了,谁也没想到《卫报》突然在背后放冷箭。
他们的新闻一出,球迷群体一片哗然,
如今的英超还未进入金元时代,球迷们对大资本家购入俱乐部的行为非常抵触。
尤其是默多克还是出身于澳大利亚,他先掌握了《泰士报》《太阳报》等英国最有影响力的报纸,现在又要控制足球联赛,是想要干什么?
我带英当年可是你土澳的宗主国,简直是倒反天罡!
随着新闻的影响力不断发酵,一些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媒体也参与了进来,英国球迷的反对声一浪高过一浪。
他们通过媒体进行言论上的攻击,游行示威,还组织起了「反默(多克)同盟」等各种方式来阻止这笔「将改变欧洲足球发展方向」的交易。
球迷的反对和对手媒体的推波助澜为本来顺利的谈判制造出了波澜,要还只是如此,也不会给默多克添多少麻烦。
事件发酵半个月后,英国公平交易局开始介入进这次收购事件,才是真正麻烦的地方。
英国卫星电视公司控制着英超联赛的转播,现在又要控制联赛俱乐部,很显然已经触及到了「垄断」这个敏感议题。
默多克的如意算盘打的啪啪响,却不想鱼还没吃到,先惹了一身腥。
郁闷之余,他自然少不了要调查一番,得知是《亚太观察家》坏了他的好事,除了愤怒之外,
他也感到一丝无奈。
到了陶玉书和默多克现在这个事业体量,他们是不可能拿对方怎么样的,无非是抓住对方小辫子,时不时的互相恶心一下。
这就是商业现实。
想到这里,默多克也只能把心中的愤怒压下去,静待时机反击。
反正他和陶玉书也明白,虽然奈何不得对方,但握手言和也是不可能的。
他默多克这一生的对手有很多,也不介意多一个陶玉书。
「”..—公平交易局的调查结束之前,英国卫星电视公司对曼联队俱乐部的收购将进入无限期停滞。
据英国《卫报》援引公平交易局官员看法,他们认为假如由英国卫星电视公司控制曼联俱乐部,这将使其在足球赛事转播权的谈判中处于不公平的领先地位—
看着《明报》的报道,陶玉书的心情愉快,
就像她说的,生意归生意,感情归感情。不能为了做生意,连送到眼前的报复机会都不要。
搅了默多克的局,让她出了一口心中的恶气,但在她看来这还不够。
「林太,梁先生来了。」
「请他进来。」
这两年,陶玉书在香江常驻的时间越来越少,跟梁伯韬见面的次数也不像以前那么多了,今天的见面是两人今年以来的第一次见面。
时隔近一年再见面,梁伯韬的气质沧桑了很多。
他三十三岁创立百富勤,用了十年时间将它发展成为一家拥有240亿港元资产的跨国金融集团,在这次金融风暴以前已经是整个亚洲除日本的几家大银行之外最大的投资银行。
可惜,现在这一切都已经是过去式了。
过去十年,百富勤一直保持着激进的扩张,这也是它能在短时间内快速崛起的原因。
但也恰恰是因为过于激进的政策,让百富勤忽略了金融市场的风险,它在业太地区的业务很多都布局在了印尼和泰国,其在这两个市场的营业额占集团营业额的53%。
97年亚洲金融危机,泰国和印尼首当其冲,在这两个国家押下重注的百富勤也因此损失惨重。
在金融危机的连锁反应之下,百富勤的财务状况迅速恶化,仅仅坚持了不到半年时间,便于98
年1月宣布破产。
百富勤破产,对于梁伯韬个人的经济状况其实没多大影响,他依旧是亿万富豪。
但他曾经所创造的那些财富神话、为投资人所带来的巨额收益,却都已经成了泡影,因而这大半年他也颓废了不少。
见面寒暄几句,梁伯韬的神色有些复杂。
这些年来他跟陶玉书的合作很默契,双方可以说是共同成长,曾经梁伯韬以为陶玉书虽然是他的客户、他的甲方,但自己的事业成就并不逊于陶玉书。
可一场金融风暴让他终于看清了双方之间的差距,曾经数百亿资产的百富勤一夜之间灰飞烟灭。
而陶玉书所掌握的那些上市公司,市值虽受到了些影响,却根基未动,反而是陶玉书在两个月前动用了大量的资金回购了旗下公司的股票。
刚刚过去的8月份香江金融危机正式解除,陶玉书成了第一位敢于投入真金白银为自家公司拉升股价的富豪。
市场也给予了她最丰厚的回报,不到两个月时间里,林氏影业、明报企业、泡泡宇宙等几家公司的股价平稳上升,目前已经恢复到了97年7月的市值。
金融危机前套现,金融危机后增持,一来一回之间,几十亿港元的净利就这样轻而易举的到手了。
其所掌握的股权不仅没少,反而还变多了。
这样的赚钱速度比抢钱还快,可梁伯韬却嫉妒不起来。
因为他知道,这才是真正的顺势而为。
而他的失败,恰恰就是因为不明白这个道理。
「”.—港府的调查已经结束了,我们百富勤是干净的,它的倒闭完全是我们的刚自用所导致的。
百富勤虽然设立了信贷委员会和风险管理部门,却未能制衡业务部门强大的权力。
特别是金融危机发生的时候,我们完全失去了警惕性。
追求业绩的目标完全盖过了防范风险的意识,最终使股东和员工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公司破产这半年,梁伯韬总结了很多,平时他也不会对外人提及,只有在面对陶玉书这个老客户、老朋友时,他才愿意多说几句。
聊了好一阵子,待梁伯韬诉说完对失败的总结和心中的郁闷,陶玉书才说出她今天找梁伯韬来的目的。
「我想让你把百富勤在大中华区的投资和证券业务重新组织起来。」
尽管在来时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可听到陶玉书的话,梁伯韬的心脏还是忍不住漏了一拍。
「林太,你还愿意相信我?」
「我们合作了这么多年,为什么不相信你?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为什么失败。」
在陶玉书看来,梁伯韬的能力毋庸置疑,如果硬要说有欠缺,只能说是犯了贪婪的原罪。
可人非圣贤,面对摆在面前的利益和机会,又有几个人会眼睁睁的看着它溜走呢?
陶玉书深知她的事业能在金融危机中平稳运行,甚至收获不菲,当然跟她一向的行事风格保守有关系,但同样也离不开丈夫的提醒。
跟梁伯韬相比,她不过是因为背后有个男人而已。
辛苦十年的事业灰飞烟灭,不说名声尽毁,至少曾经因为他点石成金的手段而将他搞搞捧起的投资人们,已经将他弃如蔽履。
这个时候,陶玉书仍旧与当年那般信重他,梁伯韬心中不禁生出士为知己者死的感动,
两人细细的交谈了一番,定下了合作模式,陶玉书出钱、梁伯韬出力未来崭新的百富勤将把投资重心放在大中华区域。
更准确点的说法,应该是中国内地。当然了,如果在欧美、日韩、东南亚等地要是有好的投资机会的话,也是不能浪费的。
陶玉书选择拉拢梁伯韬,是出于长时间合作的信任,也是因为这两年家族财富开始分散向多个国家,已经到了不得不找一个他信得过的顶尖人才来打理的地步。
跟梁伯韬确定了合作事宜之后,陶玉书交给了梁伯韬第一个任务。
前往英国,以最小的代价拿下曼联的控制权。
陶玉书搅局不是目的,目的是要把肉抢到自己碗里来。
他在书房写作时,树上的蝉鸣搅得人心烦意乱,小孙和小朱急老板之所急,想老板之所想,到了晚上,便出动抓知了。
冬冬和晏晏看得兴致勃勃,这还是他们从小到大第一次抓知了,虽然是全程旁观。
小朱是把抓知了的好手,手电往树上一照,自制的粘杆一粘一个准儿,看得两个孩子满眼新奇「可惜少了点,要不可以炸着吃!」小朱看着网子里的知了,有些遗憾的说。
冬冬听说过知了的这个吃法,却从来没有尝试过,好奇的问:「怎么炸?」
「把头、翅膀、尾巴都摘掉,往油锅里一扔就行,炸完放点盐和胡椒———”
小朱一边说着,一边露出回味之色,炸知了可是他童年难得的美味零食。
晏晏露出嫌弃的表情,「那也太残忍了!」
冬冬却不理她的嫌弃,着小朱起锅烧油,要尝尝炸知了的味道。
二十多分钟后,面对着一盘黑的油炸知了,冬冬有些迟疑,这玩意看着真谈不上一点食欲。
小朱率先捏着一只扔进了嘴里,随即露出品尝美味的表情,见状冬冬便也往嘴里塞了一只。
脆脆的口感,味道更多是盐和胡椒的风味,
他轻感眉头,感觉一点也不像小朱描述的那么好吃。
「没什么味道啊!」
小朱连着吃了两三只才停下来,说道:「你从小不缺油水,肯定不觉得好吃,其实我现在也没觉得有多好吃。可对于我小时候,这就是人间美味啊!」
恰好这时林朝阳从书房出来,见着他们炸知了,走过来颇有兴致的尝了两只,说:「味道不错!」
冬冬想起了小时候老父亲给他讲过的「珍珠翡翠白玉汤」的故事,原来他们吃的不是味道,而是回忆。
但最终,那一盘炸知了还是没有被吃光,回忆再美好也不能顶饭吃。
98年的夏天,燕京城一派岁月静好,但对于很多国人来说可能是永生难忘的。
电视上,「洪峰」、「抢险」、「决堤」、「转移受灾群众」等词汇被反复提及,洪水肆虐的画面看得人揪心不已。
每每看到电视画面中那些冒着生命危险在抗洪救灾的人民子弟兵,小孙、小朱总是格外激动,
恨自己早退伍了几年,不能为国分忧、为民解难。
当听到某地又有战士牺牲的时候,两人更是红了眼眶。
实际上不仅是他们,全国人民都在关注着这场百年不遇的洪灾。
8月16日晚,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凤凰卫视联合推出抗洪赈灾募捐演出《我们万众一心》直播。
这场晚会仅用了8天时间筹备,来自全国各地的千余名演员踊跃参加了演出。
陶玉书也发动了林氏影业的影响力,几十位港台明星登台表演献艺。
3个多小时的晚会共收到各界捐款和捐物总值9亿,其中陶玉书旗下林氏影业、明报企业和泡泡宇宙合计捐款1.5亿人民币。
另有一位不具名的捐赠者,为所有牺牲战士捐款5000万人民币,以保障烈属们今后的生活。
艰难的夏天终于过去了,长江水域的流量开始回落,这场牵动整个中国的洪水终于进入了尾声,老百姓们的关注焦点也逐渐转移向了别处。
9月中旬,由林氏影业联合漫威娱乐打造的漫改电影《刀锋战士》于北美率先上映。
电影去年11月才立项,不到一年时间就上映,如此高的效率完全得益于以李仁港为主的幕后团队,甚至连电影那为数不多的特效都是由香江的新视觉特效工作室制作的。
《刀锋战士》的投资和制作主打的就是一个短平快,按照陶玉墨的想法,既然是试错,那自然是要把各项成本压缩到最低,这其中也包括时间成本。
但《刀锋战士》制作上的短平快,并未影响电影本身的质量。
这些年来,林氏影业不断向好莱坞输送香江的电影人才,香江的效率加好莱坞的技术,在林氏影业的团队当中形成了完美的融合。
《刀锋战士》上映首周末,取得了17,426,570美元票房。上映四周,北美地区总票房达到了7562万美元。
这部电影投资仅为2000万美元,光凭着北美地区票房就已经大赚。
按照林氏影业的预估,要是算上未来全球上映的票房收益、录像带收益、电视台播放等诸多盈利,《刀锋战士》的盈利将超过8000万美元,而这还不是最关键的。
最关键的是,《刀锋战士》的成功终于让好莱坞正视起漫威娱乐旗下的漫画角色。
正如《综艺》杂志在评述中所说的那样:
「刀锋是最不可能获得票房成功的一个漫威漫画形象。电影中的血腥场面导致受众有限,而且刀锋这个漫画角色相对而言也不那么出名,但它仍然大获成功,这太不可思议了!
《刀锋战士》让好莱坞第一次意识到漫威的漫画系列电影别具一格。」
《刀锋战士》的成功让好莱坞见识到了漫威漫改电影的魅力,也盘活了漫威娱乐的电影化道路林氏影业当初重金收购漫威娱乐,他们的心思并不难猜,很多好莱坞的投资人,制作人都曾嘲笑过他们是异想天开。
因为他们的想法不止有一个人尝试过,乔治·卢卡斯、詹姆斯·卡梅隆—可这些曾经点石成金的知名制作人、导演却无一例外的都失败了。
但所有人都没有想到,林氏影业真的成功了,并且是以如此高的效率。
一年前还濒临破产的漫威娱乐,就这样实现了华丽转身。
就在《刀锋战士》上映第三周时,索尼影业火速与林氏影业、漫威娱乐签订合同,对外宣布将投入1.2亿美元合力开发《蜘蛛侠》电影。
蜘蛛侠是漫威旗下的人气漫画角色之一,早年版权授予过多家电影公司,之前陶玉墨联系索尼影业想收回版权,却被财大气粗的索尼拒绝了。
现在一见漫改电影有利可图,索尼影业立刻上赶着找了过来。
1.2亿美元的制作经费在好莱坞已经是顶级投资了,又有索尼影业和林氏影业双强加持,消息传出后,立刻在好莱坞和美国漫画爱好者当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漫威娱乐的漫画角色一下子成了香饶,前来询问、谈判的好莱坞公司如过江之鲫。
这个时候的陶玉墨一反当初要收回版权时的低姿态,充分的演绎了什么叫狮子大张口。
漫威随便一个二线漫画角色就叫价百万美元授权费,不仅如此,漫威还要参与电影的全球票房分成,比例不低于5%,录像带、周边利润分成50%。
她如此大的胃口直接吓退了一众前来寻求合作的好莱坞公司,可陶玉墨对此却不以为意,这帮来谈合作的人90%都是想跑过来占便宜的。
真正有诚心合作的人可不会轻易被她的条件吓跑,漫天要价,落地还钱嘛。
除了索尼影业,手握《x战警》版权的福克斯的态度也暖味了起来,要知道陶玉书跟福克斯的老板默多克可是死对头。
当年老头做局要入股星空卫视,最后却被陶玉书偷了家,恼羞成怒之下,旗下的新闻媒体没少给林氏影业的电影泼冷水。
这次福克斯来求合作,陶玉墨有些犹豫,想了一下,决定给姐姐打个电话。
「他们要合作就谈嘛,生意是生意,感情是感情,不要混为一谈。」
陶玉墨以前一直觉得她在商业上比姐姐更有天分,连姐夫也经常这样说,可今天姐姐的一番话却让她刮目相看。
瞧瞧人家这格局,人家这境界,真有巨商风范!
「行,既然你都这么说了,那我就正常推进合作了。」
放下电话,陶玉书拿着最新的《亚太观察家》样刊,嘴角带着些轻蔑的笑容。
生意是生意,感情是感情,这话是她说的,并且她也是这么做的。
次日《亚太观察家》出刊,一则不起眼的消息登上了杂志版面,内容是英国卫星电视公司正推动对英超联赛的领头羊曼彻斯特联队进行收购。
《亚太观察家》主攻英语市场,成立四年以来已经成为亚洲首屈一指的商业杂志,在香江、东南亚、英国等国家都建立起了发行体系,影响力不俗。
这则新闻发表以后,很快就被英国的《卫报》转载。
《卫报》与《泰士报》《每日电讯报》并称英国三大日报,由约翰·爱德华·泰勒创办于1821年5月5日,因总部设于曼彻斯特而称为《曼彻斯特卫报》,直到1959年才改为《卫报》。
骨子里的「曼彻斯特」基因让他们对于英国卫星公司收购「曼联」的消息极为敏感,一下子便注意到这个新闻。
一番求证之后,发现《亚太观察家》的报道竟然是真的,这一下子《卫报》可坐不住了。
英国卫星电视公司隶属于新闻集团,是默多克旗下的重要产业,早在6年前英超联赛刚刚起步的时候英国卫星电视公司就以每年6000万英榜的高价买下了电视转播权。
1996年英国卫星电视公司又以每年1.675亿英镑的转播费与其签订了为期4年的转播协议,应该说英国卫星公司对英超联赛的支持是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的。
但这恰恰也成为了问题,你新闻集团掌握了英超联赛的转播权还不够,还要控制球队和联赛?
作为新闻集团在英国的老对手,《卫报》自然不希望让默多克如愿以偿,进一步扩张影响力。
更何况,曼彻斯特本身就是《卫报》起家的地方,报社内从老板到员工,有许多曼联球迷。
身为球迷,每人都不希望自己喜爱的球队变成一位亿万富豪的玩物。
《卫报》经过一番调查,拿出来的报道要比《亚太观察家》的内容更加详实,他们甚至打探到了英国卫星电视公司给曼联的报价一6.25亿英榜。
这个数字比俱乐部的实际总价值1.4亿英镑整整高出了3倍多,如此大手笔的出价自然引来了俱乐部股东们的垂涎。
本来事情都快确定了,谁也没想到《卫报》突然在背后放冷箭。
他们的新闻一出,球迷群体一片哗然,
如今的英超还未进入金元时代,球迷们对大资本家购入俱乐部的行为非常抵触。
尤其是默多克还是出身于澳大利亚,他先掌握了《泰士报》《太阳报》等英国最有影响力的报纸,现在又要控制足球联赛,是想要干什么?
我带英当年可是你土澳的宗主国,简直是倒反天罡!
随着新闻的影响力不断发酵,一些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媒体也参与了进来,英国球迷的反对声一浪高过一浪。
他们通过媒体进行言论上的攻击,游行示威,还组织起了「反默(多克)同盟」等各种方式来阻止这笔「将改变欧洲足球发展方向」的交易。
球迷的反对和对手媒体的推波助澜为本来顺利的谈判制造出了波澜,要还只是如此,也不会给默多克添多少麻烦。
事件发酵半个月后,英国公平交易局开始介入进这次收购事件,才是真正麻烦的地方。
英国卫星电视公司控制着英超联赛的转播,现在又要控制联赛俱乐部,很显然已经触及到了「垄断」这个敏感议题。
默多克的如意算盘打的啪啪响,却不想鱼还没吃到,先惹了一身腥。
郁闷之余,他自然少不了要调查一番,得知是《亚太观察家》坏了他的好事,除了愤怒之外,
他也感到一丝无奈。
到了陶玉书和默多克现在这个事业体量,他们是不可能拿对方怎么样的,无非是抓住对方小辫子,时不时的互相恶心一下。
这就是商业现实。
想到这里,默多克也只能把心中的愤怒压下去,静待时机反击。
反正他和陶玉书也明白,虽然奈何不得对方,但握手言和也是不可能的。
他默多克这一生的对手有很多,也不介意多一个陶玉书。
「”..—公平交易局的调查结束之前,英国卫星电视公司对曼联队俱乐部的收购将进入无限期停滞。
据英国《卫报》援引公平交易局官员看法,他们认为假如由英国卫星电视公司控制曼联俱乐部,这将使其在足球赛事转播权的谈判中处于不公平的领先地位—
看着《明报》的报道,陶玉书的心情愉快,
就像她说的,生意归生意,感情归感情。不能为了做生意,连送到眼前的报复机会都不要。
搅了默多克的局,让她出了一口心中的恶气,但在她看来这还不够。
「林太,梁先生来了。」
「请他进来。」
这两年,陶玉书在香江常驻的时间越来越少,跟梁伯韬见面的次数也不像以前那么多了,今天的见面是两人今年以来的第一次见面。
时隔近一年再见面,梁伯韬的气质沧桑了很多。
他三十三岁创立百富勤,用了十年时间将它发展成为一家拥有240亿港元资产的跨国金融集团,在这次金融风暴以前已经是整个亚洲除日本的几家大银行之外最大的投资银行。
可惜,现在这一切都已经是过去式了。
过去十年,百富勤一直保持着激进的扩张,这也是它能在短时间内快速崛起的原因。
但也恰恰是因为过于激进的政策,让百富勤忽略了金融市场的风险,它在业太地区的业务很多都布局在了印尼和泰国,其在这两个市场的营业额占集团营业额的53%。
97年亚洲金融危机,泰国和印尼首当其冲,在这两个国家押下重注的百富勤也因此损失惨重。
在金融危机的连锁反应之下,百富勤的财务状况迅速恶化,仅仅坚持了不到半年时间,便于98
年1月宣布破产。
百富勤破产,对于梁伯韬个人的经济状况其实没多大影响,他依旧是亿万富豪。
但他曾经所创造的那些财富神话、为投资人所带来的巨额收益,却都已经成了泡影,因而这大半年他也颓废了不少。
见面寒暄几句,梁伯韬的神色有些复杂。
这些年来他跟陶玉书的合作很默契,双方可以说是共同成长,曾经梁伯韬以为陶玉书虽然是他的客户、他的甲方,但自己的事业成就并不逊于陶玉书。
可一场金融风暴让他终于看清了双方之间的差距,曾经数百亿资产的百富勤一夜之间灰飞烟灭。
而陶玉书所掌握的那些上市公司,市值虽受到了些影响,却根基未动,反而是陶玉书在两个月前动用了大量的资金回购了旗下公司的股票。
刚刚过去的8月份香江金融危机正式解除,陶玉书成了第一位敢于投入真金白银为自家公司拉升股价的富豪。
市场也给予了她最丰厚的回报,不到两个月时间里,林氏影业、明报企业、泡泡宇宙等几家公司的股价平稳上升,目前已经恢复到了97年7月的市值。
金融危机前套现,金融危机后增持,一来一回之间,几十亿港元的净利就这样轻而易举的到手了。
其所掌握的股权不仅没少,反而还变多了。
这样的赚钱速度比抢钱还快,可梁伯韬却嫉妒不起来。
因为他知道,这才是真正的顺势而为。
而他的失败,恰恰就是因为不明白这个道理。
「”.—港府的调查已经结束了,我们百富勤是干净的,它的倒闭完全是我们的刚自用所导致的。
百富勤虽然设立了信贷委员会和风险管理部门,却未能制衡业务部门强大的权力。
特别是金融危机发生的时候,我们完全失去了警惕性。
追求业绩的目标完全盖过了防范风险的意识,最终使股东和员工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公司破产这半年,梁伯韬总结了很多,平时他也不会对外人提及,只有在面对陶玉书这个老客户、老朋友时,他才愿意多说几句。
聊了好一阵子,待梁伯韬诉说完对失败的总结和心中的郁闷,陶玉书才说出她今天找梁伯韬来的目的。
「我想让你把百富勤在大中华区的投资和证券业务重新组织起来。」
尽管在来时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可听到陶玉书的话,梁伯韬的心脏还是忍不住漏了一拍。
「林太,你还愿意相信我?」
「我们合作了这么多年,为什么不相信你?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为什么失败。」
在陶玉书看来,梁伯韬的能力毋庸置疑,如果硬要说有欠缺,只能说是犯了贪婪的原罪。
可人非圣贤,面对摆在面前的利益和机会,又有几个人会眼睁睁的看着它溜走呢?
陶玉书深知她的事业能在金融危机中平稳运行,甚至收获不菲,当然跟她一向的行事风格保守有关系,但同样也离不开丈夫的提醒。
跟梁伯韬相比,她不过是因为背后有个男人而已。
辛苦十年的事业灰飞烟灭,不说名声尽毁,至少曾经因为他点石成金的手段而将他搞搞捧起的投资人们,已经将他弃如蔽履。
这个时候,陶玉书仍旧与当年那般信重他,梁伯韬心中不禁生出士为知己者死的感动,
两人细细的交谈了一番,定下了合作模式,陶玉书出钱、梁伯韬出力未来崭新的百富勤将把投资重心放在大中华区域。
更准确点的说法,应该是中国内地。当然了,如果在欧美、日韩、东南亚等地要是有好的投资机会的话,也是不能浪费的。
陶玉书选择拉拢梁伯韬,是出于长时间合作的信任,也是因为这两年家族财富开始分散向多个国家,已经到了不得不找一个他信得过的顶尖人才来打理的地步。
跟梁伯韬确定了合作事宜之后,陶玉书交给了梁伯韬第一个任务。
前往英国,以最小的代价拿下曼联的控制权。
陶玉书搅局不是目的,目的是要把肉抢到自己碗里来。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文豪1978,文豪1978最新章节,文豪1978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文豪1978,文豪1978最新章节,文豪1978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