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第二版的消息?难道还有消息,比头版头条的国事访问还要重要吗?

  大部分时候,事情的重要性在新闻版面上越是靠前,就越是重要。

  但也不尽然,小作家提醒刘芯武:“主编,你忘记了步鑫生……”

  步鑫生?

  啊!这个人!

  这人引发了“厂长文学”,是去年被上级选拔出来、宣传出来的代表性人物,他最初登上《人人日报》就是在第二版头条上。

  刘芯武手忙脚乱,立刻翻起了报纸的第二页,终于他看到了那一条让他心跳都快要停止的新闻:

  【向余切同志致敬!】

  在这第二版里面,新闻谈到了作家余切效仿古代从军的文人,既写下了让战士们喜欢的,又亲自上阵击杀了敌人!

  这怎么能呢?

  【战士们登上主峰,完全胜利后山呼万岁!此时,不知道有谁说出‘我们在一起’的口号,他们手拉着手,数次重复了这一句话】

  这是多好的场景,多美的话。

  刘芯武知道新闻一定有一些美化,但不会彻底颠倒黑白,这代表余切确实做出了某种壮举——简直是军旅作家心中的最高理想了,实现了浪漫主义情怀。

  但凡是任何人,刘芯武都要为他感到高兴,为他写一篇歌功颂德的文章。

  然而这个人偏偏是余切。新闻上附有战士们在主峰手拉着手的照片,在当前的作战形式下,余切几乎会得到绝对的支持!

  刘芯武只觉得天旋地转,两眼一黑。他心道:我完了,我这下完了!

  余切通过做拉美文学方面的研究,否定了刘芯武作为研究者的价值,使他的研究水平成为公认的笑柄,没有任何人相信刘芯武的评论文章还具备高价值。

  作家圈中充斥着“俺寻思之力”,也即当大家认为你有威望的时候,你做什么都是“行”的,当大家认为你失去威望的时候,你做什么都不行。

  这是为啥作家可以不装逼,但绝不能被打脸。

  儿童作家郑渊洁去参加作协会议,看大家为了各种文学流派争论得不可开交,于是胡诌了一个不存在的作家和作品,因为他说得笃定,大家竟然围绕着这个作品评论的头头是道,令郑渊洁大失所望,宣布退出作协——作家圈就是这样。

  余切所撰写的“新现实”文学和军旅文学,也如同两把尖刀,已经抵进了刘芯武的脖颈,让他快要失去作为一个作家的吸引力。

  伤痕文已经很久没有重磅作品了,大众都去看余切的东西。

  刘芯武不知道伤痕文必然衰落,他只觉得这是余切个人导致的结果,掘了他的根。

  余切在拉美文学研究会上的话,再次在刘芯武的耳边响起:“你还是不懂,因为你来错局了。”

  不,不,我没有来错……难道我来错了?

  他找来了所有能找到的资料:

  川省电视台播放了录制的“老山慰问汇演”,在那里余切和全国知名女演员宫雪扮演一对情侣,宫雪甚至为了他流下眼泪。

  《军报》刊登了“鼠洞餐厅”和“纸条游戏”等轶事,把余切比作为“最旗帜鲜明,最身体力行支持橄榄绿的青年作家”。

  军史博物馆宣布,要把“囍”字的破洞竹帘子,收藏到自卫反击战相关藏品中。……

  刘芯武的脑子一团乱麻,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狠人?他都下猫耳洞了,对人开枪了,难道还会放过其他人吗?

  余切还有啥是不行的,还有啥是能被挑刺的?

  幻想文学?《未婚妻的信》也是胡编乱造的故事,结果真实的帮助了老山作战。

  个人作风?他大是大非没错,又亲身涉险。

  学历作假?他是燕大的,我是师专生。

  此时,刘芯武终于感到了自己的束手无策,他知道自己为何不喜欢余切,因为他不是余切。

  整个四月末,刘芯武苦思冥想几天,简直要恍惚了,越来越多的报道出来:战士们致敬……新的在酝酿……《军文艺》亲自邀请……领导赏识……参加慰问嘉奖……极为畅销的连环画……

  每一样都做到了最绝。他仿佛看到余切本人就站在他面前大笑:

  “一定是你每次写东西都差不多差不多,所以你一到发表的时候,就总是差一点差一点!关键时刻你也差一点,全盘皆输——我还没有用力,你已经要倒下了。”

  在这种痛苦下,新的痛苦又开始。他总在怀疑自己能否写出好的东西,并在这种重压下曾超越自我,但有时候,压力已超过了人的承受能力。

  青年节,老山战役发生后的第一个星期,燕京的青年人们沉浸在节日的氛围中。

  6=9

  燕大高校圈组织了盛大的青年圆舞会,歌唱家李谷壹老师的《年轻的朋友》在燕京的许多街道上放着,恰逢“青年节”65周年纪念,上级要举办了一场“青年联欢会”,文艺界的许多大腕名角应邀出席并表演。

  《人民文学》新上任的总主编王濛找到刘芯武,希望他能为如今“代表性的青年作家”余切写一篇报告文,在首都各界先进青年6000多人的大会中朗诵。

  王濛是刘芯武尊重的人之一,他俩只差八岁,但王濛年少成名,19岁已经写成了激情洋溢的《青春万岁》。而刘芯武却波澜不惊的做了15年中学教师,才发表了《班主任》。

  从骨子里面,刘芯武崇拜天才,许多人说他个性十分温和,对生了病的爱人耐心,常常为她煎药,对编辑很尊敬,含笑眯缝着眼看着人,内向腼腆……

  但他写的文章却很大,很有力量,他总是“敏锐觉察到社会脉动,而适时提出了振聋发聩的问题”,这是他蛰伏十数年弯道超车的法宝,也是他本来的天赋。

  发现了吗?

  他和余切是相似的,但余切没有那蛰伏的十五年,遇上了文学的好时代。

  那原先是王濛给刘芯武的正面评价。但是,他正在全部的、彻底的被余切全包围式的超越。

  (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文豪1983,文豪1983最新章节,文豪1983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