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堂这边,除了汤若望吸纳信徒并没有他想象中那般顺利之外,其他一切顺利。

  而接下来,贾琮开始在蓟州城中,厉兵秣马,蓄势待发。

  一个多月后,等农耕结束之后,就是他用兵的时候。

  而这一个多月的功夫,其实是留给士兵熟悉热武器的时间。

  贾琮在西方购买了一批燧发枪。

  燧发枪在原本火枪基础上,取掉了发条钢轮,在击锤的钳口上夹一块燧石。

  射击时,扣引扳机,在弹簧的作用下,将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门边上,冒出火星,引燃火药击发。

  其大大简化了射击过程,提高了发火率和射击精度,使用方便,而且成本较低,便于大量生产。

  这一次,贾琮足足采购了一千支,还有弹药若干。

  这个数量,自然是不多的。

  不过有一千支,前期在解放蓟州的时候,也是够用了。

  而接下来,等汤若望师徒两人帮他们将火器营和匠器营的工匠都培训好之后,他们就可以自己生产燧发枪。

  甚至更精准的火器了。

  至于火炮,根据口径大小不同,贾琮一共购买了十尊和炮弹若干。

  而购买的这些大炮,因为数量的缘故,其实也派不上什么大用场。

  贾琮购买的主要原因,还是想让火器营和匠器营的工匠用来作为参照物。

  将来在铸造大炮的时候,便能有个比照,便是要做改进,也有一个实物参照。

  而火器营那边,目前仍然有少部分人制作手榴弹。

  而余下之人,则都是在制作燧发枪所需要的子弹。

  而制作燧发枪子弹的工艺,也是从西方买回来的。

  可以说,这时候的西方,真的是唯利是图。

  只要有钱,真的是几乎什么东西都能买的到。

  接下来一月多功夫,整座蓟州城,进入到备战期。

  其实在外面上,倒是看不出什么来的。

  毕竟接下来,贾琮也只是想要扫荡整个蓟州而已。

  并非远军作战,也不需要携带大量的粮草,自然也不需要提前准备粮草。

  因此备战期只是在各军中才有体现,在这一月功夫中,军中加强了训练。

  尤其是一千人的火枪队,更是日夜进行训练三段式射击。

  这一次大夏的奇兵便是这支火枪队,利刃军将会作为伏军使用。

  不知不觉中,二十余日功夫过去,蓟州城中的百姓,也开始忙碌起来。

  蓟州城周围,也有着大片的土地。

  而这些土地,原本都被蓟州城中,满清的贵族圈了去。

  而如今随着蓟州城被解放,这些土地,贾琮拿出其中一多半来,按照人头,平均分配了下去。

  至于剩下的土地,贾琮专门派士兵去耕种。

  倒不是贾琮想要贪墨下这些土地。

  而是蓟州城中,汉人百姓,本就被满清屠戮残害了许多,而满清百姓,又被贾琮通通处死。

  因此,目前蓟州城中,人口十分短缺。

  贾琮留下的这些土地,便是留着以后分配用的。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接下来,蓟州城百姓,进入到农忙时节。

  而今年与往年不同的是,大家眼睛里,都有了希望,脸上都有了笑容。

  因为他们都感觉,日子越来越有了盼头。

  这时候,贾琮上奏,欲要发兵,一举拿下整个蓟州。

  他虽然是蓟州节度使,但是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自然是要上禀给永隆帝知道。

  因为他这一次用兵,极有可能会引发两国再一次大战。

  朝廷那边,也必须要做好准备才行。

  几日之后,永隆帝接到了贾琮的奏报。

  看过之后,永隆帝并没有叫臣子们议事。

  他沉思半晌之后,果断同意了贾琮的行动,然后让人将王命送往蓟州。

  因为永隆帝知道,这件事情,只要一拿到朝堂上议论。

  必然会引得两帮人争论。

  而最终也惟有自己拍板,才能最终定下此事。

  而如此一来,势必会将此事泄露出去,被满清提前有所提防。

  因此,倒是不如干脆自己决定了的好。

  且说蓟州城中,贾琮等到王命之后,麾下士兵,早已准备就绪,蓄势待发。

  接下来,各路大军,都相续展开行动。

  最早展开行动的,是倪二的特情组。

  经过倪二几个月的发展,目前特情组已经发展了三百多个情报人员。

  这些情报人员,几乎遍布蓟州。

  如今大军要展开行动,这些情报人员,便先负责起战前情报的搜集工作。

  而根据他们搜集来的情报显示,目前整个蓟州各地,虽然都在防备之中,但是防备并不严密。

  这也是正常现象。

  大夏既然夺回了蓟州城,那么蓟州剩下的地区,自然会有所防范。

  但是因为他们都知道蓟州城中的兵力不多。

  如果没有大夏朝廷的配合的话,他们自保有余,进取不足,不具备向外大肆扩充的能力。

  因此他们的防备,并不严密。

  而他们不知道的是,贾琮已经在蓟州城中招兵买马,并且他们所使用的武器,也是鸟枪换炮。

  既然他们防备并不严密,那就更好办了。

  接下来,贾琮直接派出柳湘莲的利刃军,配合大夏五万兵马,全面出击。

  蓟州城中,便只留下一万士兵守城。

  而这一次柳湘莲主要动用的是利刃军中的一千暗影军。

  这些暗影军,悄悄潜入到蓟州城周围的城池中。

  然后在满清守军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开始夺取城门,打开城门。

  放潜伏在城外的夏军进城,然后夺取整座城池。

  大夏军队,分兵四处,短短一天功夫内,便连下四城。

  其实这些城池都不大——好吧,整个蓟州,除了蓟州城,便没有第二座如此规模的大城。

  这些小城,本来守军就极少,有的甚至只有三五百守军。

  大夏大军压境,便是强行攻城,很快也能将之拿下。

  更何况,他们还如此不讲武德,还搞偷袭。

  不过,在第一天连破四城之后,剩下的城池,便全都警惕起来。

  下一次再想用这种方式破城,便不能够了。

  并且,蓟州城出动的消息,也被满清方面,迅速传递出去。

  相信只用一二日功夫,和蓟州毗邻的檀州、顺州、幽州的满清大军,便能得到消息。

  至于满清朝廷方面,得到消息的速度,便要慢上许多。

  而他们得到反馈并且做出反应,并且派出兵马来,所需要的时日就更长了。

  因此,短时期内,只需要防备檀州、顺州、幽州三洲之地的满清大军便足够了。

  这三洲,是必然会派出大军进行夹击的。

  去年满清大军虽然在蓟州城外吃了大亏,但是他们是在攻城的时候吃的亏。

  在城外的野战方面——好吧,在大夏使用了手榴弹之后,他们也吃过一次大亏。

  但是现在,他们已经搞明白了手榴弹的攻击方式,并且知道了该如何防范手榴弹。

  甚至他们军中,也配备了一批手榴弹。

  因此,这一次他们若知道蓟州城中的夏军,竟然敢主动出击,必然会被他们一些厉害尝尝。

  而这一次解放整个蓟州的军事行动,贾琮也并没有准备兵贵神速。

  而是准备稳扎稳打。

  因为无论如何,都是要和其他州的满清士兵做过一场的。

  只有把他们打怕了打疼了,他们才会老实。

  既然如此,那就没必要一味追求快了。

  因此,在拿下四个小城之后,贾琮便派人完全掌控了四座小城。

  将城中的满清大小官员,通通处死。

  甚至城中迁徙过来的满清百姓,也都纷纷处死。

  他倒不是嗜杀,只是不愿意在大后方留下隐患。

  并且还派出官员,接管了四座小城。

  而四座小城的汉人百姓,自然无比欢喜。

  这里距离蓟州城不远,他们多少也都听说过蓟州城中的事情。

  也早就盼着朝廷大军到来了。

  第二日,大军继续向前推进。

  这一次,柳湘莲率领的利刃军则是隐在了暗处。

  这利刃军,本就不是用做正面战争的。

  如今满清方面有了防范,利刃军便派不上用场。

  第二日上午,五万夏军将蓟州第五座城池团团围困住。

  城中的满清士兵,纷纷涌上城墙。

  他们脸上,无不露出绝望之色。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守军不过一千,面对五十倍于自己的兵力,双方实力悬殊过大,他们根本无法抗衡。

  然则,这些满清士兵,则是已经做好了以身殉城的打算。

  八旗子弟,驰骋天下,纵横无敌。

  他们可以死,但是绝对不能窝窝囊囊的死去。

  夏军在蓟州城,给他们满清八旗军造成了巨大的损伤。

  而这一次,他们也要让夏军见识一番,他们满清八旗军守城的厉害。

  这一次,哪怕夏军最终能够破城,他们也要在夏军身上,咬下一块肉来。

  此时,城墙之上,已经堆满了守城物资。

  这一千满清士兵,面对夏军团团包围,已经蠢蠢欲动起来。

  然则,夏军方面,并没有攻城的打算。

  很快,满清士兵,便是看到,夏军竟是拉出两尊火炮出来。

  这火炮,正对准他们的城门,然后不断矫正着炮口。

  不多时,瞄准完毕,两个炮兵开始点火。

  轰!轰!

  伴随着两声巨响,地面猛烈颤动起来。

  城墙上的清军,感觉整座城墙都在抖动,有种随时都要坍塌的感觉。

  城墙上的泥土,簌簌剥落而下。

  而城门,则是直接被轰出两个大口子。

  城门后防守的清军,被这两炮,轰死了许多。

  剩下的人,也无不心惊胆颤。

  而接下来,夏军方面,又开始再一次瞄准点火。

  轰!轰!

  原本就被轰的摇摇欲坠的城门,此时终于坍塌。

  “冲!杀啊!”

  “杀!”

  “杀!”

  城墙上,原本士气昂扬,只待以身殉城的满清士兵。

  在大夏几炮轰开了城门之后,他们的士气,便为之一泄。

  夏军迅速冲入城中,只小半个时辰功夫,便全歼所有清军,收复此城。

  整座蓟州,也不过十五六座城池而已。

  今日才第二日功夫,他们便拿下了五座城池。

  并且,今日还并没有结束。

  两天功夫,他们便拿下了三分之一个蓟州。

  而在休息了一个时辰之后,贾琮留下几百士兵镇守。

  然后带领大军,继续进攻下一座城池。

  下一座城池,倒是一座中型城池。

  这一次攻城的难度,必定要大了一些。

  不过贾琮也并没有怎么放在心上。

  因为满清人口就有限,兵力自然也是有限的,这座城池虽然是中型城池,但是里面留守的兵力并不多。

  也只有区区一千五百人而已。

  照理说,这样的大城,至少也要三千人防守。

  只是单是蓟州,便有十六座城池。

  这十六座城池加在一起,就需要万余兵马。

  更不要说,镇守蓟州城的兵马,足足高达五万人之多。

  而实际上,燕云十六州,也惟有蓟州城乃是要道,驻守兵力最多。

  其他十五州,并没有这么多兵力镇守。

  因为整个满清加在一起,一时间也难以凑齐五十多万兵马来。

  对这座中城,贾琮仍然采取围困然后用大炮轰城的破城方式。

  在火炮面前,或许那些大城的城门,足够坚实,还能勉力抵挡的住。

  但是这样的中城,完全无法抵挡住火炮的攻击。

  因此没用多久,城门便被轰开。

  这座城池,随即也落入到大夏手中。

  在夺城的过程中,夏军倒是出现了一些伤亡。

  不过伤亡并不算大。

  接下来,贾琮开始在城中清理满清士兵和百姓,并且留下人手接管城池。

  如今,他们已经夺下六座城池。

  贾琮也没有选择继续攻城,而是先让大军驻扎了下来。

  晚上的时候,此次出征的先锋官吴山,前来求见。

  贾琮命人将他请入到军帐之中。

  吴山拜见了贾琮之后说道:“将军,末将此次前来,乃是特意为人请功。”

  大军出行,自然有人专门记录军功。

  只要主帅清明,军中便没有冒功领赏的事情。

  一般军功都是在战后,统计完毕之后,禀报上去,然后统一赏赐。

  当然,也有在战时,因为立下大功,当场战场提拔的。

  而这吴山,乃是先锋官,按理说,提拔个伍长、什长,根本不需要来知会他。

  难道他还想提拔个百夫长、千夫长出来不成?

  这等层次的底层官员的提拔,就没有这么随意了。

  只是,这才攻下几座城池?

  统共也才攻下六座城池而已——噢,倒也不算少了。

  只是这六座城池,第一天的四座,还是分兵攻陷的。

  吴山麾下士兵,统共也就参加三次战争而已,又能立下多少功劳?

  想到此处,贾琮不由问道:“吴将军,不知你要为谁请功?”

  吴山说道:“启禀将军,我要为麾下士卒贾环请功。”

  “他入伍以来,先后参加三次夺城战,每次都奋勇杀敌,三次战争,他总共杀死十七名清军。”

  “按照军功,他甚至可以升任百夫长。只是因为资历尚浅的缘故,因此,我才准备先将其提升为什长。”

  “只等后面再立功劳,我便会为其上报战功,保其升任百夫长。”

  贾环?

  开什么玩笑?

  这家伙刚刚参军,参加了三次战争,就杀了十六个清军?

  他什么成色,贾琮难道还不知道?

  想到此处,贾琮不由说道:“吴将军,贾环乃是我族弟,他能力如何,我是深知的。”

  “这是军中,一切都凭军功说话,且不能因为他是我族弟,你便格外关照。”

  “在我军中,一切但凭军功说话。”

  闻听此言,吴山猛然起身说道:“将军,若非贾环是将军族弟,末将又何必前来请示?早就直接提任其为什长了。”

  “贾环作战勇猛,重袍泽之情,还请将军不要因为他是你族弟,而故意压制,末将不服!”

  咦?

  难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贾环如今真的如此勇猛了不成?

  贾琮点头说道:“吴将军,若果真如此,那你的请功,我允了。”

  闻言,吴山大喜道:“多谢将军,既如此,末将先行告退。”

  等吴山走后,贾琮兀自疑惑不已。

  他不由将贾苍叫来,然后询问道:“贾环在军中表现如何?”

  贾苍禀报道:“回将军,贾环在军中三战杀死十六名满清士兵。”

  贾琮又问道:“这十六个清军,都是他自己杀的?”

  贾苍回道:“的确是他自己杀的,不过……”

  贾琮眼神一凛问道:“不过什么?”

  被贾琮一追问,贾琮只好无奈说道:“不过这十六个清军,其实是被贾环身边袍泽制服之后,贾环补得刀……”

  好家伙,贾琮直呼好家伙。

  我就说,贾环什么时候变的如此勇猛了。

  这不就是那些纨绔武二代最喜欢干的事儿吗?

  虽然他这不是冒功,但几乎也算是抢功了。

  此举,必然会让他遭到身边士兵记恨,怕是用不多久,就会害掉他的性命。

  并且,还会带怀军中风气。

  贾琮不由阴沉着脸问道:“是他以身份逼迫别人这么做的?”

  贾苍说道:“回将军,不是,是贾环利诱,许诺等他以后当官之后,必定会庇护这些士卒。”

  “与他同伍的士卒,皆被他所收买,因此才……”

  听到这里,贾琮脸色再次一变。

  威逼和利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若他搞威逼那一套,贾琮绝对马上将他踢出军中去。

  而若是搞利诱的话……

  这倒是这货能做出来的事情。

  贾琮不动声色,准备先静观其变。

  先让他当这个什长看看再做计较吧。

  ……

  且说大夏出兵夺取蓟州大小城池的消息,很快便是传到檀州、幽州和顺州这三洲之地。

  三洲之地的满清主将,都是又愤怒又惊恐。

  因为这三洲之地的驻军都不多,远远少于蓟州。

  三州之地加在一起,也不过五万兵马而已。

  这个数量,也不过和蓟州的夏军持平。

  而他们,并不敢倾巢而出。

  但是又不能眼睁睁看着夏军攻击他们的城池而不去救援。

  这三州的主将,经过一番商议之后,最终决定。

  每一州派一万骑兵,驰援蓟州。

  虽然去年夜战中,他们因为第一次碰到大夏的手榴弹,吃过一次大亏。

  但是如今,他们已经弄明白了手榴弹的攻击方式。

  甚至他们军中,已经装备了手榴弹。

  他们始终坚信,八旗骑兵,野战无敌。

  八旗满万不可敌。

  更何况,他们如今出动三万骑兵。

  进可攻、退可守,至不济,也能立于不败之地。

  这三洲,本就毗邻蓟州。

  不过三洲要协同作战,一起发兵,然后合并围剿蓟州。

  因此,至少也要三五日功夫才能成行。

  且说蓟州这边,夏军以每日一城的速度,向前推进。

  等满清三州合兵三万兵马抵达的时候,大夏已经再下五城。

  至此,一共十六座城池的蓟州,已经被拿下了十一城。

  此时,满清三州联军三万骑兵,和大夏的五万兵马,相隔三十里。

  双方大战,一触即发。

  此时,双方对地形都十分谙熟。

  满清这边自然不用说了,他们占据燕云十六州十几二十年光景。

  自然早就绘制出了详尽的地图。

  并且这三洲的将领,也不会不关注他们毗邻的蓟州地形。

  而贾琮,这几日每日占据一城,稳扎稳打,并没有急着收复整个蓟州。

  为的就是在探测地形。

  目前贾琮也将周围的地形,摸的一清二楚。

  此时,双方都在寻求战机。

  满清方面,吃一堑长一智。

  如今打死他们,他们也不会选择继续攻城。

  去年攻城,他们实在是吃了太大的亏。

  足足死了十五万上下的士兵。

  如今,他们在寻求野战。

  而对大夏来说,他们掌握着战或不战,什么时候战,在什么地方战的主动权。

  反正满清方面也不可能来攻城。

  此时,贾琮正在和军中将领,商议着作战计划。

  如今他们这边,有一万六千骑兵,剩下三万四千人,全是步兵。

  而一万八千骑兵之中,有贾琮最先带领的一万三千骑兵团,最终扩军到一万五千人。

  剩下的三千骑兵,是由柳湘莲利刃军团的骑兵。

  在骑兵方面,一万八千对三万,在数量上,他们只有对方的一半多一点。

  当然,总兵力上,大夏方面,远远超出。

  只是,对方满清大军,屡次在自己身上吃亏,这一次,若是没有好机会的话,他们只怕不敢随便展开进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在红楼肝属性,我在红楼肝属性最新章节,我在红楼肝属性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