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的藩王制度,是拥有明显问题的。
这点上,开朝之时,兴许庆皇只觉得提升自家地位了。
当时所处的环境。
让庆皇做出了自己的儿子,都该当实权藩王的决定。
只是……
那个时候的庆皇,根本没有想到,后来自己的儿子会那么多。
多到他有些都不认识,甚至可能都没见过。
更想不到。
若按照当年的制度,一字王,也就是拥有实际封国,以及极大权力的亲王,就能封足足二十四位!
这会给大庆的制度,造成极大的冲击。
也会让朝廷百官,直接就要跪拜二十四位君王!
而最为关键的。
是这些亲王,都是世袭罔替,一直到大庆朝没了,他们的后代都仍旧是亲王,朝廷供养。
可话又说回来了。
如果照这么一代一代封下去。
一个朝代怎么也得会有十多位皇帝。
光世袭罔替亲王的数量,怕不是就得上百人?
这将会给朝廷带来极大的负担。
若站在朝廷的角度上,秦风甚至有些理解了,当年的自己以及几位兄长。
为什么会被整的那么惨。
“若按照这种册封制度,一直延续下去,削藩是必然的事儿。”
秦风感觉出秦樉的不爽。
秦樉明显觉得那些藩王,虽然不熟悉。
但也都是自家人。
都得听自己这个宗藩之首的话。
自然是越多越好。
可站在整个天下的角度上来看。
并不是这么回事儿。
奈何秦樉并不太明白。
“天下那么大?为何要削藩?像我们一样,全都封出去不就好了?”
秦樉明显觉得。
远封明显能解决一定的问题。
况且。
辽地绘制的天下万国堪舆全图,兄弟几人早已瞧见。
也知晓大庆只是占据了天下最中心的位置,还有更加辽阔的土壤,或者说是蛮荒尚且未曾归化之地。
秦风摇头。
“我们这一代兄弟,尚不会对朝廷造成多少危害。”
“可后来的亲王,能能个个都保证如我们兄弟一般吗?真的不会对那个皇位有想法?真的不会付出行动?”
“谁敢?谁敢动我不揍死他!”秦樉瞬间瞪大了眼睛,甚至有些气急败坏。
他还真的没有站在更高的角度上,来看这个问题。
“如今揍这些小亲王,不过直接让人抓住直接打就行了。”
“可未来这群小王们,都有了自己的封地,再要打,那就是要交战了。”
秦樉听此。
也不免沉默了。
若是交战,那个下场,的确很难受得了。
甚至一个操作不好。
怕是都会回到战国时代,再打个几百年,而后再出现一位始皇帝。
实际上。
先前的几百年,已经有这个趋势了。
南北两个朝代,都自称为正统。
就连西边出现的小朝,也自诩为正统。
直到大庆出现,才让天下重新归为一体。
事实上。
再统南北,驱逐鞑虏,就已经让庆皇的地位成为史上最高的皇帝之一了。
更不用说。
大庆如今名义上的版图。
已经大到难以进行有效治理了。
宗藩制度,也从坏政,变成了好政。
至少秦风这一代的宗藩,是不会出现什么问题的。
未来这群藩王们,也都不会有人不听话。
这主要还是当年秦标教育的好,基本素养相对都比较高。
“可最终让那群逆臣如了愿,我这心里还是不爽!”
秦樉无能吼了声。
说白了。
还是当年被那群文臣折腾的太惨。
被秦风一说,他也完全明白。
降低藩王权柄,这是必然的事儿。
若还如同这般,那么未来朝廷削藩恐怕是必然的举措。
而一旦削藩,必然出乱子。
大家都是姓秦的,都是兄弟,可如今坐到了那个皇位上,就要对我们这些兄弟下手?
可若不削弱藩王。
未来的大庆,供养不起如此多的王!
秦风倒是平静。
“如今本该有一字王的,降为二字王,权柄也随之降低了许多。”
“可却给了他们一个机会,若是这群二字王与国有功,未来未必不可混到一字王的名号。”
“省着未来藩王一旦做大了,变到了封无可封的地步。”
秦樉忍不住看了看秦风。
“封无可封,老六你这是在说自己吧。”
秦风摸了摸鼻子。
“到了我们这个位置,基本上完全就是与国同休了,是否再有什么名号,也没有多大意义。”
秦樉点了点头。
“说的也是,古代的宰相权力,恐怕都没有如今我们这般的大,更不用说老六你还如此的年轻。”
古往今来的宰相,都是年纪较大之人。
除了甘罗十三岁封相之外。
当年甘罗十二岁,到赵国为使者,不费吹灰之力,让赵国割据给秦国五座城池。
当年还只是秦王的始皇帝大喜,亲自册封甘罗为相!
只不过。
甘罗这个相,只是丞相并非宰相。
而且甘罗的爷爷,也同样是秦国的左丞相,而且再往上几代人,都在秦国内做重要的官位。
若无此事儿,甘茂也不可能十二岁,就当了丞相。
在秦风看来,这件事儿其实更像是在安慰秦勋贵们的心。
通过甘罗,告诉所有老秦的勋贵们。
你们祖祖辈辈为秦国出的力,他秦王嬴政,同样没有被忘记。
当然。
这也许只是一种猜想。
可从表面上来看。
甘罗十二岁为相,的确厉害,而且厉害的有些离谱。
如今的秦风已经二十五岁,放在大庆,这已经算是正儿八经的成年人,甚至处于身体机能最巅峰的状态。
再往后。
人的身体基本就要进入到衰退期,虽然能通过一些办法来延迟,降低衰败的速度。
而且随着人生阅历更加丰富,做事儿更能做到举重若轻。
再加上以往的功劳。
如今在大庆朝堂上大权在握,再加上庆皇的信任,基本上没有任何异常的声音。
只不过。
秦博却突然道。
“最近宫里,特别是后宫那边,传出来一些不好的流言。”
三人忍不住望去,只听秦博继续道。
“后宫许多贵妃不满,觉得二哥三哥与老六,大权在握获得足够好处后,堵死了她们儿子的路。”
……
这点上,开朝之时,兴许庆皇只觉得提升自家地位了。
当时所处的环境。
让庆皇做出了自己的儿子,都该当实权藩王的决定。
只是……
那个时候的庆皇,根本没有想到,后来自己的儿子会那么多。
多到他有些都不认识,甚至可能都没见过。
更想不到。
若按照当年的制度,一字王,也就是拥有实际封国,以及极大权力的亲王,就能封足足二十四位!
这会给大庆的制度,造成极大的冲击。
也会让朝廷百官,直接就要跪拜二十四位君王!
而最为关键的。
是这些亲王,都是世袭罔替,一直到大庆朝没了,他们的后代都仍旧是亲王,朝廷供养。
可话又说回来了。
如果照这么一代一代封下去。
一个朝代怎么也得会有十多位皇帝。
光世袭罔替亲王的数量,怕不是就得上百人?
这将会给朝廷带来极大的负担。
若站在朝廷的角度上,秦风甚至有些理解了,当年的自己以及几位兄长。
为什么会被整的那么惨。
“若按照这种册封制度,一直延续下去,削藩是必然的事儿。”
秦风感觉出秦樉的不爽。
秦樉明显觉得那些藩王,虽然不熟悉。
但也都是自家人。
都得听自己这个宗藩之首的话。
自然是越多越好。
可站在整个天下的角度上来看。
并不是这么回事儿。
奈何秦樉并不太明白。
“天下那么大?为何要削藩?像我们一样,全都封出去不就好了?”
秦樉明显觉得。
远封明显能解决一定的问题。
况且。
辽地绘制的天下万国堪舆全图,兄弟几人早已瞧见。
也知晓大庆只是占据了天下最中心的位置,还有更加辽阔的土壤,或者说是蛮荒尚且未曾归化之地。
秦风摇头。
“我们这一代兄弟,尚不会对朝廷造成多少危害。”
“可后来的亲王,能能个个都保证如我们兄弟一般吗?真的不会对那个皇位有想法?真的不会付出行动?”
“谁敢?谁敢动我不揍死他!”秦樉瞬间瞪大了眼睛,甚至有些气急败坏。
他还真的没有站在更高的角度上,来看这个问题。
“如今揍这些小亲王,不过直接让人抓住直接打就行了。”
“可未来这群小王们,都有了自己的封地,再要打,那就是要交战了。”
秦樉听此。
也不免沉默了。
若是交战,那个下场,的确很难受得了。
甚至一个操作不好。
怕是都会回到战国时代,再打个几百年,而后再出现一位始皇帝。
实际上。
先前的几百年,已经有这个趋势了。
南北两个朝代,都自称为正统。
就连西边出现的小朝,也自诩为正统。
直到大庆出现,才让天下重新归为一体。
事实上。
再统南北,驱逐鞑虏,就已经让庆皇的地位成为史上最高的皇帝之一了。
更不用说。
大庆如今名义上的版图。
已经大到难以进行有效治理了。
宗藩制度,也从坏政,变成了好政。
至少秦风这一代的宗藩,是不会出现什么问题的。
未来这群藩王们,也都不会有人不听话。
这主要还是当年秦标教育的好,基本素养相对都比较高。
“可最终让那群逆臣如了愿,我这心里还是不爽!”
秦樉无能吼了声。
说白了。
还是当年被那群文臣折腾的太惨。
被秦风一说,他也完全明白。
降低藩王权柄,这是必然的事儿。
若还如同这般,那么未来朝廷削藩恐怕是必然的举措。
而一旦削藩,必然出乱子。
大家都是姓秦的,都是兄弟,可如今坐到了那个皇位上,就要对我们这些兄弟下手?
可若不削弱藩王。
未来的大庆,供养不起如此多的王!
秦风倒是平静。
“如今本该有一字王的,降为二字王,权柄也随之降低了许多。”
“可却给了他们一个机会,若是这群二字王与国有功,未来未必不可混到一字王的名号。”
“省着未来藩王一旦做大了,变到了封无可封的地步。”
秦樉忍不住看了看秦风。
“封无可封,老六你这是在说自己吧。”
秦风摸了摸鼻子。
“到了我们这个位置,基本上完全就是与国同休了,是否再有什么名号,也没有多大意义。”
秦樉点了点头。
“说的也是,古代的宰相权力,恐怕都没有如今我们这般的大,更不用说老六你还如此的年轻。”
古往今来的宰相,都是年纪较大之人。
除了甘罗十三岁封相之外。
当年甘罗十二岁,到赵国为使者,不费吹灰之力,让赵国割据给秦国五座城池。
当年还只是秦王的始皇帝大喜,亲自册封甘罗为相!
只不过。
甘罗这个相,只是丞相并非宰相。
而且甘罗的爷爷,也同样是秦国的左丞相,而且再往上几代人,都在秦国内做重要的官位。
若无此事儿,甘茂也不可能十二岁,就当了丞相。
在秦风看来,这件事儿其实更像是在安慰秦勋贵们的心。
通过甘罗,告诉所有老秦的勋贵们。
你们祖祖辈辈为秦国出的力,他秦王嬴政,同样没有被忘记。
当然。
这也许只是一种猜想。
可从表面上来看。
甘罗十二岁为相,的确厉害,而且厉害的有些离谱。
如今的秦风已经二十五岁,放在大庆,这已经算是正儿八经的成年人,甚至处于身体机能最巅峰的状态。
再往后。
人的身体基本就要进入到衰退期,虽然能通过一些办法来延迟,降低衰败的速度。
而且随着人生阅历更加丰富,做事儿更能做到举重若轻。
再加上以往的功劳。
如今在大庆朝堂上大权在握,再加上庆皇的信任,基本上没有任何异常的声音。
只不过。
秦博却突然道。
“最近宫里,特别是后宫那边,传出来一些不好的流言。”
三人忍不住望去,只听秦博继续道。
“后宫许多贵妃不满,觉得二哥三哥与老六,大权在握获得足够好处后,堵死了她们儿子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