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英国人也找过拿破仑三世希望他能签署放弃危地马拉和萨尔多瓦的声明,作为报酬英国将会向法兰西第二帝国政府提供一笔贷款。
很明显英国人低估了路易·拿破仑,也低估了法国人。
路易·拿破仑拒绝在协议上签字,不只是拿破仑三世,路易·菲利普、奥马尔公爵,甚至尚博尔伯爵都拒绝在这份丧权辱国的协议上签字,哪怕是对他们自身有再大的好处也不行。
法国人不点头,英国人还真不敢强占危地马拉和萨尔多瓦,只敢暗戳戳地渗透、扶植代理人来间接控制。
不过由于有英国人在,法国人也不敢贸然出兵收复失地。
然而有了奥地利帝国的支持情况就完全不同,英国不可能同时和法国、奥地利两个列强交恶,甚至英国为了拉拢法国不倒向奥地利一方会主动让出两地,或者更进一步直接出兵帮法国平叛。
至于金本位改革,对于法国来说也同样有利。法国金融界此时并不乏眼光长远之人,路易·拿破仑和亚历山大·科洛纳·瓦莱夫斯基也都是远见卓识的政客。
他们甚至还要感谢弗兰茨帮他们解决了一个大麻烦,毕竟在任何一个国家进行货币改革都要面对不同利益集团的反扑。
而此时法兰西第二帝国政府只需要将一切责任都丢给奥地利帝国就可以完美解决。
他们可不觉得奥地利帝国这么简单就能获得货币同盟的主导权,其他国家也没那么容易放弃,想要决出胜负最后大概率还要靠武力手段。
除非一国能控制全世界一半以上的黄金储备,这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哪怕是英国也不行。
以此时法国的实力也根本不具备竞争货币同盟主导权的资格,与其现在下场和英国、奥地利拼个你死我活,倒不如先将危地马拉和萨尔多瓦落袋为安。
弗兰茨支持拿破仑三世拿回危地马拉和萨尔多瓦自然有他的打算,推行金本位改革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为了限制英国在中美洲的发展。
在新格拉纳达归附西班牙之后,奥地利帝国的中美洲殖民地唯一的威胁就只剩下英国人了。
虽说此时奥地利帝国中美洲殖民地已经基本完成对原住民的驱逐和压制,但很难保证英国人过一段不会再次放毒。
弗兰茨不想过早地刺激英国人,但整天被动防御也不现实,所以他决定给英国人找点事儿做。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墨西哥这个不靠谱的盟友。这个不靠谱不只是弱小,而且十分不稳定,甚至还有叛变的风险.
至于普鲁士的选择,此时的威廉四世并没有勇气去违抗弗兰茨的意志,奥地利帝国的使者到了柏林没多久之后他就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约翰·罗素没空过度纠结法国人和普鲁士人的选择问题,他现在要做的是尽量减少损失。
“看在上帝的份上!查尔斯先生,您赶紧做点什么!我们真的要完蛋了!”
“首相大人,我们应该先稳定局势,购入黄金,然后抛售白银。”
“天呐,你这样做我们还怎么稳定局势?”
约翰·罗素一阵无语,财政大臣查尔斯·伍德做法明明是前后矛盾。
“首相大人,我们可以先发布公告,利用这段时间赶紧出货。否则等消息传开之后,我们就解不了套了。”
约翰·罗素明白查尔斯·伍德的意思,不过这个特殊时期,他也没什么好办法。英国政府肯定承受不起这样的损失,单方面退出欧罗巴货币同盟也没用。
奥地利人掀起的这场金融海啸必将席卷全球,那层窗户纸被戳破是早晚的事情。
英国政府的这份公告有没有用呢?当然有用,英国贵金属价格的波动明显减弱。
不过伦敦金融城的大佬们却并不相信英国政府的公告,他们都有自己的渠道和判断。只是这些人也明白,如果操之过急,他们也会遭受损失。
于是乎巴林银行、罗斯柴尔德银行、巴克莱银行、格尼银行、劳埃德保险公司、库茨保险公司纷纷发布公告声称要与英国政府共同进退。
有了这些大佬下场,英国贵金属的价格终于稳定住了,甚至还出现了小幅上扬。
各种报纸也是一片赞颂之声,一大堆小人物通过购买贵金属逆天改命的故事也被搬上舞台。
法国方面的情况也差不多,弗兰茨对这种把戏只是置之一笑,顺便还派人去薅了几把羊毛。
其实布鲁克男爵的数据不准确,先不说在西班牙的意外收获,单单是每年从殖民地运回的黄金就不只是表面上的数字。
而此时在澳大利亚发现的金矿,他们也不该归到英国人的名下。那些金矿中有相当一部分都在弗兰茨的掌控之中,不过是寄名在英国皇室之下而已。
(第十二卷圣君临朝,第三十四章生意。)
每年奥地利帝国在澳大利亚的公司会通过利奥波德一世给英国王室提供十万英镑的分红。
对于英国王室来说十万英镑意味着什么呢?
在1837年维多利亚即位之初,王室年俸就已经确定为38.5万英镑。英国王室所有的产业每年收入大约10万英镑,也就是说英国王室的年收入在48.5万英镑左右。
十万英镑哪怕对英国王室来说也是相当具有诱惑力,为此维多利亚夫妇会想方设法地保住奥地利帝国的这家公司。
之所以会造成这种情况,除了弗兰茨舍得下本钱以外,英国政府对英国王室的限制也要背大锅。
在1794年维多利亚的前任威廉四世即位时英国王室的年俸高达51万英镑,即便是四十年前也比她高出了近三分之一,如果再算上时代发展和贬值等因素英国王室的待遇几乎削减了一半。
与此同时王室的产业也在不断萎缩,工业时代的发展导致王室领地的收入持续降低,但王室的各项开销却在与日俱增。
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政府也不能怪英国王室自己开动脑筋,有着英国王室的庇护,奥地利帝国的澳洲公司无论是抢矿,还是占地统统无往不利。
在英国国内英国王室可能还要注意形象别被人抓住把柄,但在殖民地英国王室的招牌可没人敢乱砸。
很明显英国人低估了路易·拿破仑,也低估了法国人。
路易·拿破仑拒绝在协议上签字,不只是拿破仑三世,路易·菲利普、奥马尔公爵,甚至尚博尔伯爵都拒绝在这份丧权辱国的协议上签字,哪怕是对他们自身有再大的好处也不行。
法国人不点头,英国人还真不敢强占危地马拉和萨尔多瓦,只敢暗戳戳地渗透、扶植代理人来间接控制。
不过由于有英国人在,法国人也不敢贸然出兵收复失地。
然而有了奥地利帝国的支持情况就完全不同,英国不可能同时和法国、奥地利两个列强交恶,甚至英国为了拉拢法国不倒向奥地利一方会主动让出两地,或者更进一步直接出兵帮法国平叛。
至于金本位改革,对于法国来说也同样有利。法国金融界此时并不乏眼光长远之人,路易·拿破仑和亚历山大·科洛纳·瓦莱夫斯基也都是远见卓识的政客。
他们甚至还要感谢弗兰茨帮他们解决了一个大麻烦,毕竟在任何一个国家进行货币改革都要面对不同利益集团的反扑。
而此时法兰西第二帝国政府只需要将一切责任都丢给奥地利帝国就可以完美解决。
他们可不觉得奥地利帝国这么简单就能获得货币同盟的主导权,其他国家也没那么容易放弃,想要决出胜负最后大概率还要靠武力手段。
除非一国能控制全世界一半以上的黄金储备,这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哪怕是英国也不行。
以此时法国的实力也根本不具备竞争货币同盟主导权的资格,与其现在下场和英国、奥地利拼个你死我活,倒不如先将危地马拉和萨尔多瓦落袋为安。
弗兰茨支持拿破仑三世拿回危地马拉和萨尔多瓦自然有他的打算,推行金本位改革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为了限制英国在中美洲的发展。
在新格拉纳达归附西班牙之后,奥地利帝国的中美洲殖民地唯一的威胁就只剩下英国人了。
虽说此时奥地利帝国中美洲殖民地已经基本完成对原住民的驱逐和压制,但很难保证英国人过一段不会再次放毒。
弗兰茨不想过早地刺激英国人,但整天被动防御也不现实,所以他决定给英国人找点事儿做。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墨西哥这个不靠谱的盟友。这个不靠谱不只是弱小,而且十分不稳定,甚至还有叛变的风险.
至于普鲁士的选择,此时的威廉四世并没有勇气去违抗弗兰茨的意志,奥地利帝国的使者到了柏林没多久之后他就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约翰·罗素没空过度纠结法国人和普鲁士人的选择问题,他现在要做的是尽量减少损失。
“看在上帝的份上!查尔斯先生,您赶紧做点什么!我们真的要完蛋了!”
“首相大人,我们应该先稳定局势,购入黄金,然后抛售白银。”
“天呐,你这样做我们还怎么稳定局势?”
约翰·罗素一阵无语,财政大臣查尔斯·伍德做法明明是前后矛盾。
“首相大人,我们可以先发布公告,利用这段时间赶紧出货。否则等消息传开之后,我们就解不了套了。”
约翰·罗素明白查尔斯·伍德的意思,不过这个特殊时期,他也没什么好办法。英国政府肯定承受不起这样的损失,单方面退出欧罗巴货币同盟也没用。
奥地利人掀起的这场金融海啸必将席卷全球,那层窗户纸被戳破是早晚的事情。
英国政府的这份公告有没有用呢?当然有用,英国贵金属价格的波动明显减弱。
不过伦敦金融城的大佬们却并不相信英国政府的公告,他们都有自己的渠道和判断。只是这些人也明白,如果操之过急,他们也会遭受损失。
于是乎巴林银行、罗斯柴尔德银行、巴克莱银行、格尼银行、劳埃德保险公司、库茨保险公司纷纷发布公告声称要与英国政府共同进退。
有了这些大佬下场,英国贵金属的价格终于稳定住了,甚至还出现了小幅上扬。
各种报纸也是一片赞颂之声,一大堆小人物通过购买贵金属逆天改命的故事也被搬上舞台。
法国方面的情况也差不多,弗兰茨对这种把戏只是置之一笑,顺便还派人去薅了几把羊毛。
其实布鲁克男爵的数据不准确,先不说在西班牙的意外收获,单单是每年从殖民地运回的黄金就不只是表面上的数字。
而此时在澳大利亚发现的金矿,他们也不该归到英国人的名下。那些金矿中有相当一部分都在弗兰茨的掌控之中,不过是寄名在英国皇室之下而已。
(第十二卷圣君临朝,第三十四章生意。)
每年奥地利帝国在澳大利亚的公司会通过利奥波德一世给英国王室提供十万英镑的分红。
对于英国王室来说十万英镑意味着什么呢?
在1837年维多利亚即位之初,王室年俸就已经确定为38.5万英镑。英国王室所有的产业每年收入大约10万英镑,也就是说英国王室的年收入在48.5万英镑左右。
十万英镑哪怕对英国王室来说也是相当具有诱惑力,为此维多利亚夫妇会想方设法地保住奥地利帝国的这家公司。
之所以会造成这种情况,除了弗兰茨舍得下本钱以外,英国政府对英国王室的限制也要背大锅。
在1794年维多利亚的前任威廉四世即位时英国王室的年俸高达51万英镑,即便是四十年前也比她高出了近三分之一,如果再算上时代发展和贬值等因素英国王室的待遇几乎削减了一半。
与此同时王室的产业也在不断萎缩,工业时代的发展导致王室领地的收入持续降低,但王室的各项开销却在与日俱增。
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政府也不能怪英国王室自己开动脑筋,有着英国王室的庇护,奥地利帝国的澳洲公司无论是抢矿,还是占地统统无往不利。
在英国国内英国王室可能还要注意形象别被人抓住把柄,但在殖民地英国王室的招牌可没人敢乱砸。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最新章节,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最新章节,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