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小财神 第七百一十一章 安排出路

小说:贞观小财神 作者:洗澡的兔子 更新时间:2024-08-07 05:57:17 源网站:顶点小说
  如今,身份不一样了,沈安也需要时间好好适应一下。

  要说钱,自然是他的最爱,现在为了做官,这方面的爱好也只能先放下。

  就像李世民告诫他的,要收敛。

  赚惯了块钱的他,还当真有点收不住手。

  主要是他一开始根本就不想做官啊!

  他又不是正经的唐人,不具备唐人那种陈腐的观念,他完全不介意被他们看成是商人。

  也不会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就像很多后人解释的,在哪个年代,其实最贫苦的仍然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

  就算是把他们的身份地位抬到前面,压在手工艺人和商人的前面又如何?

  他们既不能像匠人一样可以吃饱肚子,养活一家人,更不可能拥有商人的万贯家产。

  看起来体面的身份,不过是镜花水月,每每有灾荒,他们总是最先受到冲击的一群人。

  四处讨生活也没有好去处,斗米百钱的时候,更是连肚子都填不饱。你以为在这辉煌的贞观之年,人人都可以吃饱饭,穿新衣了?

  呵呵,想的太简单了!

  即便是在这辉煌的长安城,不能填饱肚子的平民也要多少有多少。古代朝廷的执行力,着实有限。

  再加上,唐初吸取隋末的经验,大量精简了官员,整个长安城,能算得上是朝廷在册的官员,也就一千号人左右。

  这一千号人要负责的,是一个幅员辽阔,地域差距极大的庞大帝国,他们哪里有精力把每件事都解决好?

  他们能做的,顶多就是促进生产,劝课农桑,平抑粮食价格,手段不丰富,效果也不甚好。

  他们只管这样去做,却并不能保证百姓们都能买到粮食。

  这还只是有关于吃饭的一个方面,所谓稻米,白面,在大唐的长安城,基本上并不属于普通农户。

  他们辛勤耕作,一年四季不停的忙碌,可能够日日都管饱的,只是糙米饭,或是麸皮饭而已。

  所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沈安也思考了很多。

  他在大唐呆的时间越长就越加感觉,应该为百姓们做点实事,不要总是想着赚钱的事情。

  若说钱,他现在已经有很多很多了,在长安城,他可以拍着胸脯喊,这些钱他两辈子都花不完。

  从这个层面上讲,他认为,他还是个很善良的人,你看,凡是被他坑的人,都是长安城里的富户。

  他的行为从某种层面上讲,也算是劫富济贫了!

  总之,他从来也没有祸害过平民百姓,他做的事情不仅不会对他们不利,还对他们大大的有利。

  接下来,只要能把茭白的种植推广出去,他也算是做了一件大好事了。

  又三日,朝廷的旨意正式颁下,李治要搬入东宫居住,沈安作为他力荐的随从,也是一定要跟着的。

  官位虽然还没有定下来,但这件事已经是没得商量了。

  李世民给了他们两天的时间收拾行李,安排家里的事情。

  在这个交接的阶段,李世民已经做好了安排,不需要沈安操心。他只需要照看好李治就是最大的贡献了。

  其实相比李治,他这里的事情倒是简单的很。

  他也不准备带多少随从,有阿钱和芙蓉就够了。

  剩下的人,出路可以分为三种。

  愿意跟着他继续干的,他也不拦着,可以先投亲靠友,安顿一阵,他会按月发钱。

  等到他的新宅院划定了,他们这些仆从就可以到新宅院帮他操持。

  在这期间,沈安自己先住到东宫去,等到一切都收拾妥当,甚至是待到和金金的婚礼举办完毕,再正式入住。

  不愿意继续做仆人的,他会按照正常的程序,放免了他们,让他们成为白身,并且给一部分的遣散费。

  当然了,这些人今后过的好不好就不是他要操心的事情了,也不能再麻烦他。

  还有一部分人,便是既不愿意离开善和坊,又不想去做别的差事,寻一条别的出路的。

  这些人,沈安也有安排,随才任用就是了。

  他们本就在善和坊当差,这口御井一看就是好几年,熟悉的不得了,甚至比他沈安都熟悉。

  只需要让他们留守,等待新任的都水谒者就可以了。

  反正他们的业务熟练,也不需要重新培养,新任的官员,应该是很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贞观小财神,贞观小财神最新章节,贞观小财神 顶点小说!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