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给的是马皇后,

  “奶奶,这个不烫了,

  孙儿帮您把土豆皮拔掉。”

  接着,

  向马皇后递了过去,

  马皇后眼里满是喜爱,笑道,

  “唉!奶奶的好大孙儿啊!”

  朱元璋在旁边有点不乐意了,马皇后还得意的朝朱元璋眨了眨眼,

  朱元璋哼了一声,把头转向另一边,

  “爷爷,您也拿着吃。”

  朱雄英眨巴着大眼睛,人畜无害的看向朱元璋,

  朱元璋瞬间心就化了,

  “唉!爷爷吃!”

  朱元璋接过这土豆,这是他从来没见过的东西,

  看起来圆圆的,黄黄的,

  朱元璋毫不犹豫的咬了一口,一种奇异的口感,在嘴里爆炸开。

  在古代无非是粟菽(ShU一声)稻,而且还不是现代这种改良过的,

  口感都偏硬,所以用来煮粥,

  但是土豆则完全不一样,煮的时间越长越是软糯。

  光是这口感就已经秒杀粟菽稻了。

  朱雄英拿着又给徐达和李文忠分了过去,

  徐达两手接过,连连道谢,

  李文忠满眼感激的看向朱雄英,这眼神给朱雄英弄得莫名其妙。

  “李叔,你也吃。”

  李文忠连忙接过,

  “唉!李叔也吃!”

  徐达和李文忠有样学样的扒掉土豆皮,一口咬了下去。

  软糯的口感瞬间在嘴里充满,

  这种感觉就会给人一种满足感。

  霎时间,

  大家伙都不说话了,就是专注于对付手里的土豆。

  土豆如此饱腹,还有一个原因。

  如果是喝粥,这粥直接就顺着喉咙下去了,

  不需要咀嚼。

  而吃土豆得咀嚼,

  频繁的咀嚼,就会让人产生饱腹感,

  有一种我确实是在吃东西的感觉。

  在场的除了马皇后,都是糙汉子,

  马皇后土豆刚吃了一小半,

  三个大汉已经大嘴马哈的全部吃下去了,

  朱元璋心中越发的郑重,

  不需要朱雄英多说,

  光是吃这一个土豆的时间,

  就让朱元璋明白了这个新农作物的妙处!

  不仅饱腹,还便于携带!

  古代行军粮还是比较单一的,

  明朝最有名的行军粮是穿孔烧饼,

  啥意思,

  就是给烧饼打个孔挂在身上,不吃的时候还能帮着挡弓箭。

  烧饼啊!

  不吃的时候能挡箭!

  这他娘的得多硬啊!

  比压缩饼干都难嚼动!

  不配着水根本顺不下去!

  而有了这土豆子以后,

  不论是士兵行军,还是农民下田,

  带几个土豆子就够了。

  最珍贵的是,

  它还不难吃!

  怎么看都比穿孔烧饼强!

  徐达和李文忠也是神情凝重的看向朱雄英,

  这都是老将军了,

  打眼就看出来了,

  这个小小的土豆,会变革整个时代!

  朱元璋严肃问道,

  “大孙儿,这玩意好种吗?收成咋样?”

  朱雄英笑了笑,

  “爷爷,您先别急,

  还有一个。”

  接着,

  朱雄英掏出玉米,玉米还热乎着呢,

  一掏出来,

  一股甜香味扑面而来!

  问得老朱几个人直咽吐沫!

  玉米还不需要特意的制作,这种纯天然甜口的食物,

  实在是太稀有了!

  朱元璋接过朱雄英递过来的玉米,张嘴就啃,

  吃得不亦乐乎,

  三两下就啃的干干净净。

  而在一旁的李文忠和徐达也是不遑多让。

  这味道香的好悬没给三个大老爷们吃哭了,

  吃一个还不够,

  老朱三人直接就造了小半麻袋的土豆和玉米。

  吃得肚子溜圆以后,

  朱元璋再也忍不住了,

  “大孙儿!这玩意咋种!”

  一想到要是以后吃不上这玩意,朱元璋已经开始难受了。

  徐达和李文忠也是目光灼灼的看向朱雄英,

  马皇后还在不紧不慢的吃着。

  朱雄英笑道,

  “爷爷,这玩意好种,

  南北方都能种。”

  一听这话,啪的一声!

  老朱重重拍了下大腿,

  “好啊!这玩意好啊!”

  接着,

  朱元璋又问道,

  “产量咋样?!”

  如果产量太稀少的话,这玩意只能偏向高端供应了,

  也没办法普及大明天下。

  现在是大明洪武朝,差不多已经到达了古代封建王朝农耕的极限,

  精耕细作到了极点。

  北方米粟乱码七糟的加起来,亩产量差不多两石。

  南方稻米亩产量差不多四石。

  苏湖熟,天下足。

  南方一直是封建王朝的重要粮仓。

  而为何北方粮产跟不上了,说到底还是因为地的肥力被压榨的差不多了。

  古人在种地上把智慧开发到了极限,

  生产工具不断革新,

  除此之外各种梯田,水田,湖田层出不穷,

  能种地的地方全给种上。

  再搭配上极其科学的耕种方法,轮耕。

  轮耕休耕,不会把土地肥力压榨到极限,

  但种了上千年的地了,

  就算再小心,肥力也差不多了。

  再加上,

  东北关外的黑土地还没被大明朝征服。

  也就是说,

  大明朝境内的现有耕种土地已经被开发到极限了。

  玉米亩产量差不多是一千两百斤,

  换算下来是十石左右。

  朱雄英说道,

  “爷爷,玉米,也就是吃起来甜甜的那个,

  每亩产量是十石。”

  “多少?!!!”

  朱元璋猛地站起来,惊呼道。

  不是不信任大孙,实在是这个数字太逆天了!

  十石意味着什么,

  就说明这个玉米的亩产量是北方粟米的五倍!

  可以多供养五倍的人口!

  而且,这玩意还好吃啊!

  马皇后、李文忠和徐达三人也是瞳孔地震,

  如果不是知道大孙儿从不扒瞎,

  在场人还真以为朱雄英在这胡说八道呢!

  朱雄英继续道,

  “爷爷,十石。

  这些只是样品,剩下的孙儿已经按亩种了下去。

  到时候一出产,就真相大白。”

  朱元璋剧烈起伏,闻言忙说道,

  “不,不是。

  大孙儿,爷爷不是不信任你,

  只是....”

  徐达小心翼翼的问道,

  “那,那另一个的产量呢?”

  土豆每亩地能产出两千五百斤。

  换算下来,每亩二十石。

  朱雄英咧嘴一笑,

  “土豆,亩产量二十石。”

  哐当!!!!

  徐达和李文忠直接从椅子上摔了下来,

  而朱元璋也是赶紧坐下,

  再不坐下,这高血压就得顶上来了!!!

  每亩二十石意味着什么?

  是南方稻米亩产量的五倍!

  南方一熟,天下人就能吃上口饭,

  而这产量再翻五倍!

  足以供应全天下的人吃饱饭!

  洪武十四年重新登记过黄册,

  在册人口六千万。

  以土豆和玉米的高产量,

  足以供应六千万人口,一天三顿吃饱!

  只要人口不剧烈膨胀,以大明现有的耕地,

  足够现存的大明人口,

  人人吃饱!!!

  朱元璋瞪大眼睛,

  哽咽道,

  “大孙儿,人人能吃饱?”

  朱雄英重重点头,

  眼中满是自信,

  “爷爷,人人能吃饱!”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八岁瞎眼圣孙,开局爬出大明皇陵,八岁瞎眼圣孙,开局爬出大明皇陵最新章节,八岁瞎眼圣孙,开局爬出大明皇陵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