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活之永恒 第102章 邵逸夫和方逸华

小说:虫活之永恒 作者:小楼观风雨 更新时间:2024-08-04 22:33:21 源网站:顶点小说
  邵逸夫并非香港最有钱的人,但却是香港富豪中屈指可数的大慈善家,他在香港的影响力源自于他的影视王国,而他在内地的口碑则主要是因为他的慈善捐赠。据统计,邵逸夫历年捐助社会公益、慈善事务超过100多亿港元,兴建了6000多个教育和医疗项目(截止至2014年)。

  尤其是对教育事业和科技事业,邵逸夫捐赠的教育资金遍布神州大地,全中国多家高等院校均有邵逸夫命名的“逸夫楼”。香港多间专上院校的建设曾得邵逸夫捐助,例如香港中文大学的逸夫书院、香港大学的邵逸夫楼、香港城市大学的邵逸夫图书馆等。

  1973年,邵逸夫设立了邵氏基金会,从1985年起,他平均每年向内地捐赠1亿多元,用于支持各项社会公益事业。

  1977年出资600万助政府兴建香港艺术中心,更同时倡办香港艺术节,成为当时的大会主席。1985年出资1000万,协助保育敦煌莫高窟壁画。

  1987年后,根在宁波的邵逸夫对故乡也倾注了很大的爱心,他不仅多次回乡探亲访问,还先后捐资4000多万元帮助发展教育、文化事业。这些项目包括位于宁波大学西区的邵逸夫图书馆、云南大学东陆园图书馆、曲阜师范大学曲阜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逸夫教学楼、逸夫剧院以及其祖居地康乐园等。他在浙江其他地区也有巨额捐赠,如他为杭州逸夫医院的捐赠近亿元。早在九十年代初,省、市政府就授予他“爱乡楷模”、“荣誉市民”称号,以表彰他为家乡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

  1990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为表彰邵逸夫对中国科学教育事业的贡献,将中国发现的2899号小行星命名为“邵逸夫星”。这是该台首次以当代知名人士命名小行星。

  20世纪90年代初,江浙一带遭遇罕见台风和洪涝灾害,不少学校被淹没。邵逸夫第一时间委托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马林博士来到浙江,马博士与几位教育系统同志划船深入校舍把真实情况反馈给邵先生,并着手参与灾后重建,创下一次性资助150多所受灾中小学的纪录。

  1991年,邵逸夫首次到内蒙古,在呼伦贝尔大草原参观考察海拉尔师专(呼伦贝尔学院前身)和部分中小学校,之后,一座又一座“逸夫楼”“逸夫学校”出现在内蒙古各地。邵逸夫先后16次向内蒙古地区捐赠善款,总额达1.37亿元港币,全区有逸夫学校104所。

  罗天成内心里对邵逸夫充满着尊敬,记得自己重生之前上的学校,还有称为“逸夫楼”的建筑存在,虽然有些老旧,但在修缮过后,最起码不会比其他教学楼差。就算罗天成拥有异宇宙记忆和虫族传承,但是毫不影响罗天成对于邵逸夫为人的敬佩,加上重生一世,没必要把自己抬的高高的,看谁都是不屑的样子。

  再牛在异宇宙还不是被虫族欺负,甚至濒临灭族的处境;再牛最后还不是被轰击到这里来,罗天成知道在没有实力的时候,还是低调一些为好,要不然凭借着罗天成手上现有的资源,谁能奈何的了,连美国都敢硬抗!

  没想到今天即将于这一传奇见面。

  第二天早上起来,吃过丰盛的早餐后,跟庄老夫人告别,罗天成坐着从李香江家里放置的车辆,前面是罗星文和罗星武两人,罗星文开着车子前往清水湾220附近。

  此时邵逸夫已经与罗天成约好,今天早上10点钟在邵氏兄弟有限公司见面。

  现在的香港电影行业形成三家独大的局面,一家是邵氏兄弟电影公司,一家是永盛电影公司,另外一家是华媒传奇影业。

  邵氏兄弟自然是由邵逸夫与邵仁枚两人创建,由邵逸夫担任总裁。

  永盛电影公司成立于1987年,创始人为向华强和向华胜两兄弟,原为一般规模之制片公司,因制作罗天成作为编剧的《赌神》、《逃学威龙》、《鹿鼎记》等高卖座电影而成为90年代初期最具影响力的电影公司。又与台湾赴港发展的年代公司合组永盛年代影视有限公司从事录影带发行业务。1993年起在深圳兴建片厂,并与大陆各片厂合拍多部电影。

  华媒传奇影业成立于1987年,创始人为罗星义,在制作罗天成成为编剧的《东邪西毒》、《东成西就》、《天若有情》等一样大卖的电影之后,在电影发展上与永盛和邵氏分庭抗礼。而且比永盛更早一步进入深圳兴建制片厂,在大陆合作的各片场一样多。

  永盛电影公司和华煤传奇影业都具有黑帮社团背景,永盛的老板向氏兄弟掌管着新义安,而华煤传奇影业罗星义掌管着华罗帮,新义安现在作为黑社会龙头老大,而华罗社团一样是香港三大黑帮之一,十四k和水房帮相机被华罗社团超越,凭借着组织的严密和对政界已经警界的渗透,现在香港警界内部暗暗把华罗帮作为一大威胁。

  但是华罗帮统治的区域犯案率逐渐下降,让香港上层又不知道如何取舍。

  罗星义现在在罗星辉,即俄罗斯新西伯利亚派的支持下,要武器有武器,要装备有装备,现在的华罗帮势力直逼新义安。

  由于有重生的优势,罗星义的华煤传奇影业自然网罗到一大堆的明星,如周星驰,郑伊健,邱淑贞,王祖贤,张曼玉等。

  “嗤——”

  汽车停在公司门口,罗天成作为第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穿着真是,一身黑色的西装,棕色的皮鞋,走下车子。

  作为神秘罗与邵氏兄弟电影公司的联络人葛山,早在半个小时前,已经在门口等候,且由于罗天成的要求,周围的名利暗处自然有保镖,防止狗仔队和娱乐八卦记者偷拍。

  “罗先生,欢迎欢迎。邵总已经在会议室等候。”葛山高兴地看到罗天成的到来,这还是第一次神秘罗来到一家公司,当然指的是在香港,里面的意寓可想而知。

  在葛山的带领下,罗天成三人来到会议室。

  第一眼,罗天成就已经认出邵逸夫来,头上带着一个帽子,正好把头发和半只耳朵遮住,带着四方眼睛,穿着一身便衣,手上拄着一根拐杖,坐在会议室中。

  而在邵逸夫边上,有一位女士穿着香奈儿套装配上利落的短发,正握着邵逸夫的手,亲昵的与邵逸夫在交谈,罗天成知道这位应该就是方义华了,相比今年方逸华的年纪也应该接近60了。

  说起方逸华不得不说,邵逸夫的风流往事了。

  方逸华不是邵逸夫的结发之妻。邵逸夫的原配,名叫黄美珍。

  从1937年结为夫妻到1987年黄美珍病逝于美国,邵逸夫和她维系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婚姻。而这漫长的岁月里,他从当年背着放映机闯荡南洋的无名小卒,成为享誉全球的电影大亨。有多少年轻貌美的女子,围绕在邵逸夫身边,又有多少女人,想方设法要成为这个传奇男人的新宠。但是,绯闻归绯闻,邵逸夫和黄美珍的婚姻,一直坚如磐石。

  只是,婚姻关系的牢不可破,未必能成为感情契合的保证。为邵逸夫生下两男两女4个孩子后,黄美珍就去美国定居了。她对丈夫的事业毫无兴趣,而是对教育和陪伴孩子非常用心。或许正因为此,才“成全”了邵逸夫生命里最为轰动也饱受争议的第二段感情……

  第二段感情的女主角,是后来远比黄美珍要广为人知的方逸华。1952年某晚,香港,邵逸夫在自家经营的夜总会听歌。听到半途准备起身离开时,主持人说:“下面请红遍南洋的女歌星方逸华小姐。”

  “方逸华”这个名字,在哪里听过?邵逸夫重新坐下来时,侍者告诉他:她是最近红遍南洋的歌手,成名曲是《花月佳期》。当时,《花月佳期》这首歌在香港、澳门等地很流行,红到邵逸夫也能轻声哼唱。

  “轻轻一吻,我含着泪,我的人儿呀!从今我属于你,永远永远,在你的怀里。”台上那个穿一身大花旗袍、眉毛画得弯弯的女子,有着上海女子的风韵和灵气。她的歌只唱到一半,邵逸夫便让侍者送上一大束鲜花。

  听说送花人是邵逸夫,一曲《花月佳期》唱完,方逸华换了一身素雅旗袍,亲自来到了邵逸夫落座的包厢。欠身,道谢,不卑不亢,落落大方。“方小姐莫非也是上海人?”听出她一口吴侬软语的乡音,邵逸夫问。

  方逸华也是上海人。身姿窈窕、歌喉美妙,17岁时只身一人来到香港,如今是香港各大戏楼争相邀请的歌星。这一年,方逸华21岁。

  从那以后,每次去香港,邵逸夫都去听方逸华唱歌。之后两人一起去酒楼,边吃夜宵边聊天。她给他讲上海的旧事,他说他前半生如少年派一般四处闯荡的经历。他礼貌地叫她“方小姐”,而她则恭敬地称他“邵老师”。

  对邵逸夫来说,方逸华起初不过是人生路上一个能相谈甚欢的红颜知己。而对方逸华而言,这个有着传奇人生经历又平易近人的“邵老师”,注定要成为她生命里的唯一。

  1987年,丧偶的“六叔”很伤心,根本没打算娶“六婶”。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虫活之永恒,虫活之永恒最新章节,虫活之永恒 顶点小说!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