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啦~”

  李明轻巧地耸了耸肩,仿佛自己只是做了件理所当然的事情似的。

  “因为我都是为了他们好啊。”

  一颦一笑,丑恶的嘴脸像极了某些掌控欲极强的父亲——

  打着“为子女好”的旗号,也确实做了为子女好的事情。

  “现实世界不是西域传来的杂文神话。政治要是真有你说的这么简单就好了!”

  李世民闷声回道。

  他也有过很多利国利民、同时也有利于官僚士绅阶层的想法。

  比如天下均田、抑制土地兼并什么的。

  他常拿汉末割据豪强并起,以至于互相征伐、民不聊生,最后导致五胡乱华,大家不论官民都没有好下场的历史教训,来规劝手下的文臣武将们。

  规劝他们吃相好看一点,别明着和均田制对着干,撬大唐特色封建主义的墙角别撬得那么明目张胆,给老百姓、尤其是河北关中的百姓留口汤喝,云云。

  作为文治榜上有名的贤明皇帝,他很早就意识到了“君”和“民”并不总是对立。

  中间还隔着一个中间商“臣”。

  很多时候,甚至国君和国民的立场是一致的,双方得共同应付中间商吃差价。

  “君、臣、民本是一体,三方同舟共济、一体同心。非君臣联合以欺民,或臣上欺君下迫民也”——这句话是李世民常挂在嘴边的。

  但是嘛,对于前任陛下的苦口婆心,“臣”这个中间阶级的反应出奇的一致——

  已读不回。

  毕竟贞观朝的官员们,多是门阀士族在朝廷中枢的代表,有些索性就是一族之长。

  让他们抑制兼并、自己革自己的命,那和与虎谋皮有何不同?

  即使此事有利于他们整体的、长远的利益,但他们也不愿意为此暂时牺牲短期的、局部的利益。

  这道理也不复杂。

  毕竟人都是短视的。

  一个父亲可以教导孩子要好好读书、天天向上,孩子也明知道好好读书的重要性。

  可是说归说,做归做,有几个孩子能真的听劝,发自内心地发奋用功呢?

  只怕是连让孩子每天准时上床睡觉,都得闹得鸡飞狗跳吧?

  管孩子和管大臣,某种意义上是相同的。

  连督促孩子学习都十分困难。

  又如何能利用“长期整体利益”这块画饼,来忽悠官场那群千年老狐狸吐出一点利益、心甘情愿地吃点亏呢?

  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都困难。

  因此,就愈发突出李明此举的含金量了——

  这位君父,把臣下的利益和灵魂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不但让他们乖乖交出了土地。

  甚至做到了让他们吃啥就吃啥、做操就做操的地步。

  这是真的在把臣下当儿子在养啊!

  驯狐有方啊,把这群老东西驯得服服帖帖,这小子是怎么做到的?

  “皇帝,为娘虽然不善政治,但也知道‘物极必反’这个道理。

  “你如此深入地干涉臣子的生活,是否会……适得其反呢?”

  杨太后从最初的震惊恢复了过来,表情有些担忧。

  “对对对,你这样太粗暴了。”

  李世民也回过了神来,妇唱夫随道:

  “你现在连臣下的饮食起居都操纵,就不怕他们对你心生不满,从而导致更大的反叛?

  “就像防民之口如防川的周厉王一样?”

  虽然好大儿把大臣们调教得服服帖帖,这种操作很爽。

  但是现实毕竟不是爽文。

  人的天性都是不喜欢被管束的,管得有多厉害,反噬就有多大。

  就好比竹子,你压迫得越用力,竹子反扇你一耳光的力道就越大。

  李明挠挠头:

  “道理我都懂,可是我也没硬逼他们啊。

  “是大臣们觉得我的方法好,择善而从之而已。”

  李世民和杨太后眼皮一抖,抱着胳膊就这么看着他。

  真的吗?我不信~

  “是真的,大臣们都是自愿的——咳咳,当然,我也是用了点小技巧。”

  李明轻咳一声。

  “我之前就此事向阿娘征询。依阿娘的意思,对官员的饮食不可过多干涉。

  “之后,我也询问了长孙舅舅的意思。国舅的做法与阿娘相反,认为我作为皇帝的权力是无限的,该让臣下吃什么,臣下就必须吃什么。

  “这之后,我又多方收集意见,各方的主意各不相同,根据政治图谱,有站太后一党的,也有站长孙相一党的。

  “所以我把各方意见杂糅了一下,以‘请客’的形式,邀请诸公共享盛宴。大家自愿参加,这样谁都说不了什么吧?”

  李世民听得不禁冷笑。

  是啊,皇帝请客,谁敢不自愿呢?

  他算是看出来大明官场的尿性了——

  看似立场各异,党派林立。

  但他们真的只有建议权,完全无法干涉决策。

  只要李明一发话,不论最终方案被魔改成什么样子,他们也能立刻停息争端,认真执行。

  林立的党派,反倒是分散了官僚集团的力量,让他们成为一滩散沙,根本无法单独抗衡强横的皇权。

  这哪是党派林立啊?

  这分明是只有“李明党”一个派系啊!

  自己一开始还担心少皇帝被老狐狸蒙骗呢,看来是瞎操心了。

  这是谁玩谁啊?

  “皇帝真是好手段,不愧是全大明至贤至圣的君父。”杨太后笑呵呵的。

  强迫了,但又没有完全强迫,给人一种“有自由选择”的错觉。

  确实能在心理上,一定程度抵消对方的抵触情绪。

  虽然无耻,但有效。

  “只是,哎呀皇帝真是言重了,臣妾哪有什么党羽门派,只是侥幸和一些大臣所见略同罢了~”

  杨太后面不改色地说出了不得了的话语。

  “哎呀阿娘也言重了,文官们对孩儿这么俯首称臣呀,也有阿娘制衡的一份功劳呀~”

  李明也面不改色地呵呵。

  高手过招,如落花流水,不留痕迹。

  李世民夹在这对母子之间,一脸黑线。

  作为老父亲,连他都听得有点坐立不安了。

  这对权力狂母子要是放在前朝,高低得整出个巫蛊之乱级别的滔天大祸出来。

  现在两人的关系维持得这么和谐,杨后性格温和固然是一个原因。

  但更多的要归因于李明的政治手腕。

  给朝堂里塞了一大堆立场相左的成员,既让杨后体验到了权力的滋味,但又真的只是字面意义的“体验”而已。

  当然,李世民也明白,政治手腕对李明来说,只是锦上添花罢了。

  光有手段没有硬实力,只是会让官员们互相掣肘、乌烟瘴气,大明这个国家止步不前而已。

  比如后世的某个同名同姓的带明,其中的某个道长皇帝。

  但李明手下的大明,显然不是这幅情况——

  皇权渗透到每一个角落,君臣一体,如臂使指。官员可以提建议,但决议一出,就必须执行,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这明显不是“权术”这种花拳绣腿可以达到的境界。

  真正能让群臣如此俯首帖耳、乖乖在少皇帝座下当儿子的根本秘法,还是李明所掌握的硬实力——

  听命与他的军队,无限忠诚的国民,广袤无垠的国度,以及对大唐的漂漂亮亮的灭国战——

  李明几乎是从零手搓出了这一切,这无疑把他的名望推到了当世无匹、后世也难以企及的高度。

  而官员们又是立场各异,在皇权面前一盘散沙,根本团结不起来。

  他们不敢反抗、不能反抗,同时也不想反抗。

  因为事实一再地证明,跟着李明走有肉吃,尽管过程有点古怪,但结局一定是皆大欢喜的。

  只要放弃思考,根据陛下圣谕照做,就能有美好结局。

  一文一武双管齐下,也难怪官员们能任由李明拿捏,被像小学生那样揉圆搓扁了也不反抗,甚至还乐在其中。

  “自己从头建立的国家,自己挑选的官吏……就是自由啊,想怎么折腾他们就怎么折腾。”

  作为皇帝同行,李世民对这种随心所欲的状态是真的羡慕了。

  好大儿在势术法上做到了极致,达到了“皇帝”这个职业的自由王国。

  这是连他都难以企及、甚至难以奢求的境界。

  李世民自己虽然贵为天策上将、天可汗,以及其他一大堆荣誉称号。

  但是,他的权力也是受限的。

  因为在获得权力的过程中,他也不可避免地和各大士族缔结同盟,甚至于老李家的起势,依靠的也是自己陇西门阀的身份。

  这才能起势起得这么快,力压泥腿子出身的隋末群雄,席卷全天下,创立大唐朝。

  但是,命运的馈赠都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正因为靠着门阀起势,老李在施政中也颇受门阀的掣肘,无法大展拳脚。

  甚至还常常被臣下以“进谏”的名义上眼药,而他还必须乖乖听着。

  甚至还被一本《氏族志》给当众骑脸了。

  同样的大臣,在大明朝就老实了,乖乖吃鸡胸肉了,让做操就做操了。

  李明作为皇帝的权力,真的是无限的。

  起点越低,终点越高。

  这家伙在辽东,几乎从泥腿子起家,打下了自己的天下。

  换句话说,这天下就是属于他的了,没有人能和他分享。

  那自然是想怎么弄,就怎么弄……

  “时候不早了,该到饭点了吧。

  “二位陛下若不嫌弃,不如在这儿将就一顿如何?”

  天好像有点聊死了,作为此间的主人,杨太后温和地提醒道。

  李世民精神一振,食指大动。

  “甚善甚善。”

  自立德殿以后,一家三口就甚少一起吃饭了。

  不知天下权力的中枢,中午都吃什么呢?

  答案很快揭晓——

  水煮蛋!

  白煮芥菜!

  大米拌小米!

  还有重量级,广受好评的,百济乌骨鸡胸肉!

  李世民的笑容登时凝固了,嘴里立刻浮现了难以下咽的肌肉粗纤维的触感。

  这,一定是百济国的阴谋……

  …………

  绿色健康的皇家午宴吃完,李明饭后遛弯离开了“宫殿”,出门左拐就到了上班的国务衙门。

  皇宫小也有小的好处啊,每天午休都能回家吃饭。

  “这雨得下到什么时候啊?”

  李明撑着伞,穿着防水的小鹿皮靴,啪嗒啪嗒地踩着水坑。

  当皇帝还是好啊,吃穿用度都是最顶配的,永远不用担心鞋子漏水。

  只是再下下去,咱这农业帝国就得漏了。

  不知各地堤防修筑地怎么样……

  想到这里,他不觉加快了脚步,在伪装成“热心市民”的便衣的簇拥下,来到了衙门门口。

  门廊底下挤满了人,都是响应养生号召,吃完饭遛弯的官吏。

  看见陛下来了,群臣立刻齐声高颂曰:

  “臣,叩见陛下~”

  “好好好,同志们好啊~”李明和蔼可亲地向属下们招招手,便信步走进了衙门。

  当头就撞见了狄仁杰。

  他今天没有和跟班在一起,是独自一人。

  “你现在还敢落单?真是不怕被大臣们套麻袋揍一顿啊。”李明咧着嘴笑道:

  “你这顿立威可立得够狠的,弄得唐州官场人人自危,谁人不知你狄大相的大名啊。”

  当然,他完全是在开玩笑。

  谁人不知狄仁杰代行的是他李明陛下的意志啊。

  敢乱动狄仁杰,九族疑似有点多了。

  “哎陛下,您就别拿我打趣了……”

  狄仁杰一脸的苦涩。

  李明给他布置的任务,是重点查办尚食局纵火案,但既然来都来了,那就“顺便”查一查国务衙门里的问题。

  比如贪腐啊什么的。

  论提高工作效率——或者换个词,压榨牛马——谁能比得过李明陛下啊!

  不过狄仁杰到底是有宰相之姿的,认认真真地完成着陛下布置的“既要又要”的工作。

  从鸡飞狗跳、战战兢兢的官场就能知道,至少第二个“整肃风纪”的任务,他完成得很好。

  “你吃过了吗?我还有事要忙,你趁中午先午睡休息一会儿吧。”

  李明满脑子都是水利堤防,和老同学寒暄了几句便要告辞。

  却被狄仁杰拉住了袖子。

  “这就是我单独找您汇报的原因,陛下。”

  他压低了声音。

  李明的表情立时严肃起来。

  对方这一本正经的样子,难道说……

  “你找到纵火案的线索了?”

  狄仁杰点点头:

  “是的陛下。

  “凶嫌,来自百济!”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最新章节,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