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俄国大使与德国的接触比较隐秘,但这样的消息还是很快传到了欧洲各国的耳中。
一旦这场大战双方最强大的国家开始接触和谈,这其实也代表着这场战争即将结束,并且是以和谈的方式结束的,而不是一方被另一方彻底打败。
不过相较于德国和俄国正在进行的和谈,欧洲各国明显更加关注这场战争后局势的走向。
目前以德奥为首的军事集团已经相当明朗,另一个列强意大利与这个军事集团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与这个强大军事集团对抗的,自然是战争的另一个主角俄国了。如果法俄能够缔结同盟条约,欧洲将彻底形成两大军事集团对抗的局面。
在两大军事集团对抗的局面之下,其他非同盟国家的存在性都会被大幅度降低。哪怕是英国,在这两个强大的军事集团面前也是没有太多存在感的。
这其实也代表着一件事,那就是欧洲各国该在这场战争结束之后表明自己的立场了。
立场最多只有三个,要么偏向两大军事集团其中的一个,要么就只能严格的保持中立。
保持中立还得考量两大军事集团的操守,毕竟所谓的中立不是自己说说就能成立的,要得到其他国家的公认才能确保自己不会受到入侵。
目前受公认的中立国家只有瑞士一个,除了瑞士宣布永久中立的时间比较早,并且通过1815年的《维也纳公会宣言》受欧洲其他国家承认永久中立身份之外,还有一大原因就是瑞士的地理环境多高山,地理位置也不太重要,各国自然没有必要冒着得罪其他国家的风险去进攻这个中立国。
除了瑞士这个永久中立国之外,欧洲其他国家都需要考虑在全新的欧洲局势之下,自己应该处于怎样的外交立场。
到底是支持其中一个军事集团还是保持中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需要完全贯彻自己的外交立场,避免在高墙上左右横跳。
德国和俄国的和平谈判持续了很长时间,双方对于波兰地区没有太大的争议,德国也知道这里是不可能在此时拿下的。
唯一有争议的是巴尔干地区,俄国并不愿意这么快就失去自己忠心的小弟塞尔维亚。
但很明显,此时塞尔维亚的局势已经不是俄国说了算了。
塞尔维亚国王米兰·奥布雷诺维奇宣布罢免亲俄派的内阁政府之后,立刻任命忠心于自己的贵族组建了临时军事政府。
临时政府上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大力清算之前的亲俄派内阁,并且动用舆论力量将战争的所有责任都甩到了上一任内阁的身上。
除了动用亲俄派的力量之外,塞尔维亚国王米兰·奥布雷诺维奇还很好地利用了贝尔格莱德的民众游行。
愤怒的民众冲到了上一届内阁政府官员的家中,对这些一己之力挑起战争的内阁官员进行了正义的围殴。
虽然大部分官员都被很快赶来的警察保护了起来,但还是有部分人在群众正义的围殴之下失去了自己的生命。
可以理解此时塞尔维亚民众的愤怒,因为这场战争让塞尔维亚和所有塞尔维亚人损失惨重。
独立后的塞尔维亚总人口只有270万人,这场战争导致的伤亡就已经高达10多万。
光是死亡以及重伤即将死亡的士兵,加起来就接近3万人。这代表的可是3万个家庭,超过10万塞尔维亚人失去了自己的家人。
除了人口的损失之外,因为战争爆发的时间正好是农业种植的重要时间,这也让塞尔维亚的农业几乎颗粒无收。
可以预料到的是,今年塞尔维亚的农业收成情况将会迎来10年以内的最低谷,将会有大量的塞尔维亚人没有足够的粮食可以生存。
而在这场战争爆发之前,因为俄国和奥匈帝国对于塞尔维亚政府控制权的争夺,让这个刚刚独立不久的小国家获得了大量的扶持。
那个时候的塞尔维亚民众生活的还是比较好的,因为这一场战争完全颠覆了自己的生活,这也是塞尔维亚民众对政府愤怒的原因。
在成功将民众的愤怒转嫁到上一届内阁政府之后,塞尔维亚国王很快发动了对上一届内阁政府的清算。
他和上一届内阁政府本来就是一个亲奥派,一个亲俄派,大家都是敌人,自然也没有什么好留情面的。
那些没有在塞维亚民众愤怒的群殴中被打死的内阁成员还没来得及庆幸,他们紧接着就迎来了国王正义的审判。
因为这届内阁政府导致塞尔维亚国内一片废墟,因此对于他们的审判不仅相当迅速,力度也是十分重的。
前任内阁首相尼古拉·赫里斯蒂奇被判处了死刑,并且在第二天就被执行了死刑。
剩下的内阁大臣们也都被判处了期限不一的监禁,其中前任首相尼古拉·赫里斯蒂奇的心腹外交大臣被判处了永久监禁,并且不得以任何借口和理由减刑或者提前释放。
与这些被清算的前任内阁首相的心腹相比,塞尔维亚国王米兰·奥布雷诺维奇自己的心腹以及一些军方的无党派人士得到了大范围的提拔。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塞尔维亚总参谋长科斯塔·普罗蒂奇。为了获得军方的支持,塞尔维亚国王米兰·奥布雷诺维奇直接任命总参谋长科斯塔·普罗蒂奇执掌临时军事政府,并且向其承诺,会在未来让他担任塞尔维亚内阁政府的下一届首相。
这算是一次政治利益交换。在总参谋长科斯塔·普罗蒂奇被提拔为政府的最高领导者之后,塞尔维亚国王米兰·奥布雷诺维奇也顺利的在军方安插了自己的几个心腹。
正因为塞尔维亚国王米兰·奥布雷诺维奇获得了军方的支持,导致他对前任内阁政府的清算变得十分顺利。
哪怕上一届内阁政府是有俄国支持的,也仍然无法抵挡军方和国王联合起来的清算。
除了内阁政府的几位大臣遭了殃之外,首相所在的党派也有许多成员被清算。
比较严重的直接驱逐出了塞尔维亚,不太严重的也都被判处了年份不等的监禁。
不得不承认,塞尔维亚国王米兰·奥布雷诺维奇的政治手段还是比较高明的。不仅将这次塞尔维亚战败的责任全部甩给了内阁政府,还通过和军方合作的方式变相地掌握了一定的话语权。
虽然还不能完全的掌控政府,但通过与军方的合作,坐稳自己的王位还是没问题的。
要知道在原本的历史中,这位国王因为过度亲奥的倾向,最终在1889年也就是今年,被迫让位给自己的儿子亚历山大。
目前来看,因为这场战争的影响,米兰·奥布雷诺维奇的王位还能再坐稳几年的时间。
当然,米兰·奥布雷诺维奇能够通过一系列手段再次稳定自己的王位,这离不开奥匈帝国给他的支持。
亲俄派内阁政府在位的时候,奥地利军队的进攻是相当猛烈的。奥地利的媒体也在向塞尔维亚不断地传播着关于战争的坏消息,挑动塞尔维亚人对于内阁政府的不满。
而在米兰·奥布雷诺维奇通过一系列手段掌控了政府之后,奥地利军队不仅开始有序地撤出塞尔维亚,还留下了一批物资帮助塞尔维亚恢复秩序。
当然,在名义上这批物资并不是奥地利人主动留下的,而是塞尔维亚人伟大的国王米兰·奥布雷诺维奇据理力争之后才让奥地利人舍弃的。
总之,不管是什么样的借口,部分受灾的塞尔维亚人确实拿到了这笔物资。
虽然这些物资也不多,但却能够保证让那些家破人亡的塞尔维亚人暂时不至于饿肚子。
在和导致自己家破人亡的上一届内阁政府一对比,塞尔维亚人也就能看出现任国王还是有那么一点能力的。
在暂时整顿了国内的秩序之后,塞尔维亚临时政府立刻和奥匈帝国接触,开始了双方关于和平的谈判。
其实按照正常道理来说,这场战争是因为塞尔维亚和奥匈帝国的边境冲突爆发的,这就导致和平谈判肯定是要一起进行的,顺带解决塞尔维亚和奥匈帝国的边境冲突。
但目前德国和俄国的和谈陷入了僵持,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关于塞尔维亚问题的争论。
奥匈帝国通过亲奥的塞尔维亚国王掌控了局势,自然不会傻傻等着俄国来和谈。
关于这位亲奥的塞尔维亚国王米兰·奥布雷诺维奇,还是有着很多可以说的事情的。
在塞尔维亚独立之后,塞尔维亚国内关于亲奥和亲俄这两个方向,有着极其激烈的争吵和矛盾。
作为亲奥派的塞尔维亚国王,米兰·奥布雷诺维奇为了获得奥匈帝国的支持,和奥匈帝国签订了一份贸易条约和秘密协约。
这份贸易条约放弃了塞尔维亚的经济主权,让奥匈帝国的工业产品瞬间充斥塞尔维亚的市场。
而这份秘密协议,则变相地放弃了塞尔维亚的主权。那段时间的塞尔维亚不得不听从奥匈帝国的统领,在外交上与奥匈帝国保持同一阵列。
也正是塞尔维亚的高度亲奥,让号称是斯拉夫人的引领者和保护者的沙皇俄国瞬间傻了眼。
塞尔维亚的地理位置是十分重要的,一定程度上来说比保加利亚更加重要。
这里既是俄国对抗塞尔维亚的第一线,也是奥匈帝国向南扩张的桥头堡。
谁能够取得塞尔维亚的支持,谁就能在巴尔干半岛的争夺中获得主动权。
为了重新让塞尔维亚变成亲俄派,沙皇俄国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努力,最终培养出了一个架空国王的亲俄派政府。
当然,之所以能够架空国王,实际上也是米兰·奥布雷诺维奇自己的骚操作害的。
如果只是亲近奥匈帝国,这也并非什么十恶不赦的事情。但在亲近奥匈帝国的同时,米兰·奥布雷诺维奇保持着高度独裁的专制统治,这引起了塞尔维亚人的不满。
刚刚独立的塞尔维亚人还没有接受大塞尔维亚主义的洗脑,他们对于波黑地区也没有太大的诉求。
塞尔维亚人比较关心的是自己的政治权利能否得到保护,这时候的独裁统治就显得相当显眼了。
对于国王的独裁统治,塞尔维亚国内爆发了多次游行,议会也进行了多次有关的争吵。
也正是这些游行和争吵,让俄国人钻了空子,大肆宣传大塞尔维亚主义,让塞尔维亚人看到了似乎更加光明的方向。
不过这场战争也证明大塞尔维亚主义似乎并没有那么靠谱,一个小国家有太多的野心往往并不是一件好事。
此时的塞尔维亚人哪里还会想着大塞尔维亚主义,能够保住自己的国土,维持那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就已经相当不错了。
在奥匈帝国与塞尔维亚和谈进行的同时,奥匈帝国也不忘放点甜头给塞维亚人尝尝。
在和谈进行的当天,奥地利军队就全面撤出了塞尔维亚的腹地城市,往边境城市的洛兹尼察后撤。
在后撤的同时,奥地利军队还留下了大批的粮食物资以及一部分传单。
传单上面印刷着这场战争爆发的原因,并且还声明奥地利本无意和塞尔维亚爆发战争,是上一届塞尔维亚内阁政府在俄国的误导之下,包庇了波斯尼亚地区严重的犯罪分子之后才引发的战争。
而奥地利留下的这批物资,自然就是向塞尔维亚人的补偿了。
虽然这对那些已经失去亲人的塞尔维亚人来说于事无补,但至少给他们指明了一个方向,告诉他们这场战争到底是因为谁而爆发的。
在前任内阁政府已经被清算的情况下,塞尔维亚人的仇恨自然也就来到了俄国这边。
当然,奥匈帝国的这点小小动作还无法让塞尔维亚彻底倒向自己这边。
这场战争毕竟是奥地利军队和塞尔维亚军队打的,想要靠这点小小补偿和传单就让塞尔维亚人原谅奥地利,这明显是不可能的。
在德国和俄国的和平谈判还陷入僵持的时候,奥匈帝国已经很快和塞尔维亚签署了和平协议,并且正式宣告结束这场战争。
这份和约的大部分内容都被公布了出去,其中的条款内容让塞尔维亚人都大吃一惊。
奥匈帝国并未要求塞尔维亚割让土地,作为战败方的塞尔维亚只需要象征性地支付一笔赔款即可。
虽然赔款的数目不少,但对于战败方来说这已经很划算了。
要知道,普法战争中法国作为战败方,除了高达50亿法郎的巨额赔款之外,法国还向当时的普鲁士割让了阿尔萨斯和洛林。
阿尔萨斯和洛林可不是普通的地区,这里不仅是法国重要的边陲重镇,同样也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煤矿和铁矿资源。
德意志帝国的工业化之所以如此顺利,来自阿尔萨斯和洛林的煤矿铁矿也发挥了不少的助力。
与普法战争中战败的法国相比,同样作为战败方的塞尔维亚的状况明显好了很多。
塞尔维亚需要向奥匈帝国支付的赔款加起来也只有1000万福林,也就是2000多万比塞塔而已。
这笔钱可能还不够奥匈帝国发动这场战争的军费,从这方面也能看出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的态度,那就是拉拢为主,打压为辅。
一旦这场大战双方最强大的国家开始接触和谈,这其实也代表着这场战争即将结束,并且是以和谈的方式结束的,而不是一方被另一方彻底打败。
不过相较于德国和俄国正在进行的和谈,欧洲各国明显更加关注这场战争后局势的走向。
目前以德奥为首的军事集团已经相当明朗,另一个列强意大利与这个军事集团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与这个强大军事集团对抗的,自然是战争的另一个主角俄国了。如果法俄能够缔结同盟条约,欧洲将彻底形成两大军事集团对抗的局面。
在两大军事集团对抗的局面之下,其他非同盟国家的存在性都会被大幅度降低。哪怕是英国,在这两个强大的军事集团面前也是没有太多存在感的。
这其实也代表着一件事,那就是欧洲各国该在这场战争结束之后表明自己的立场了。
立场最多只有三个,要么偏向两大军事集团其中的一个,要么就只能严格的保持中立。
保持中立还得考量两大军事集团的操守,毕竟所谓的中立不是自己说说就能成立的,要得到其他国家的公认才能确保自己不会受到入侵。
目前受公认的中立国家只有瑞士一个,除了瑞士宣布永久中立的时间比较早,并且通过1815年的《维也纳公会宣言》受欧洲其他国家承认永久中立身份之外,还有一大原因就是瑞士的地理环境多高山,地理位置也不太重要,各国自然没有必要冒着得罪其他国家的风险去进攻这个中立国。
除了瑞士这个永久中立国之外,欧洲其他国家都需要考虑在全新的欧洲局势之下,自己应该处于怎样的外交立场。
到底是支持其中一个军事集团还是保持中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需要完全贯彻自己的外交立场,避免在高墙上左右横跳。
德国和俄国的和平谈判持续了很长时间,双方对于波兰地区没有太大的争议,德国也知道这里是不可能在此时拿下的。
唯一有争议的是巴尔干地区,俄国并不愿意这么快就失去自己忠心的小弟塞尔维亚。
但很明显,此时塞尔维亚的局势已经不是俄国说了算了。
塞尔维亚国王米兰·奥布雷诺维奇宣布罢免亲俄派的内阁政府之后,立刻任命忠心于自己的贵族组建了临时军事政府。
临时政府上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大力清算之前的亲俄派内阁,并且动用舆论力量将战争的所有责任都甩到了上一任内阁的身上。
除了动用亲俄派的力量之外,塞尔维亚国王米兰·奥布雷诺维奇还很好地利用了贝尔格莱德的民众游行。
愤怒的民众冲到了上一届内阁政府官员的家中,对这些一己之力挑起战争的内阁官员进行了正义的围殴。
虽然大部分官员都被很快赶来的警察保护了起来,但还是有部分人在群众正义的围殴之下失去了自己的生命。
可以理解此时塞尔维亚民众的愤怒,因为这场战争让塞尔维亚和所有塞尔维亚人损失惨重。
独立后的塞尔维亚总人口只有270万人,这场战争导致的伤亡就已经高达10多万。
光是死亡以及重伤即将死亡的士兵,加起来就接近3万人。这代表的可是3万个家庭,超过10万塞尔维亚人失去了自己的家人。
除了人口的损失之外,因为战争爆发的时间正好是农业种植的重要时间,这也让塞尔维亚的农业几乎颗粒无收。
可以预料到的是,今年塞尔维亚的农业收成情况将会迎来10年以内的最低谷,将会有大量的塞尔维亚人没有足够的粮食可以生存。
而在这场战争爆发之前,因为俄国和奥匈帝国对于塞尔维亚政府控制权的争夺,让这个刚刚独立不久的小国家获得了大量的扶持。
那个时候的塞尔维亚民众生活的还是比较好的,因为这一场战争完全颠覆了自己的生活,这也是塞尔维亚民众对政府愤怒的原因。
在成功将民众的愤怒转嫁到上一届内阁政府之后,塞尔维亚国王很快发动了对上一届内阁政府的清算。
他和上一届内阁政府本来就是一个亲奥派,一个亲俄派,大家都是敌人,自然也没有什么好留情面的。
那些没有在塞维亚民众愤怒的群殴中被打死的内阁成员还没来得及庆幸,他们紧接着就迎来了国王正义的审判。
因为这届内阁政府导致塞尔维亚国内一片废墟,因此对于他们的审判不仅相当迅速,力度也是十分重的。
前任内阁首相尼古拉·赫里斯蒂奇被判处了死刑,并且在第二天就被执行了死刑。
剩下的内阁大臣们也都被判处了期限不一的监禁,其中前任首相尼古拉·赫里斯蒂奇的心腹外交大臣被判处了永久监禁,并且不得以任何借口和理由减刑或者提前释放。
与这些被清算的前任内阁首相的心腹相比,塞尔维亚国王米兰·奥布雷诺维奇自己的心腹以及一些军方的无党派人士得到了大范围的提拔。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塞尔维亚总参谋长科斯塔·普罗蒂奇。为了获得军方的支持,塞尔维亚国王米兰·奥布雷诺维奇直接任命总参谋长科斯塔·普罗蒂奇执掌临时军事政府,并且向其承诺,会在未来让他担任塞尔维亚内阁政府的下一届首相。
这算是一次政治利益交换。在总参谋长科斯塔·普罗蒂奇被提拔为政府的最高领导者之后,塞尔维亚国王米兰·奥布雷诺维奇也顺利的在军方安插了自己的几个心腹。
正因为塞尔维亚国王米兰·奥布雷诺维奇获得了军方的支持,导致他对前任内阁政府的清算变得十分顺利。
哪怕上一届内阁政府是有俄国支持的,也仍然无法抵挡军方和国王联合起来的清算。
除了内阁政府的几位大臣遭了殃之外,首相所在的党派也有许多成员被清算。
比较严重的直接驱逐出了塞尔维亚,不太严重的也都被判处了年份不等的监禁。
不得不承认,塞尔维亚国王米兰·奥布雷诺维奇的政治手段还是比较高明的。不仅将这次塞尔维亚战败的责任全部甩给了内阁政府,还通过和军方合作的方式变相地掌握了一定的话语权。
虽然还不能完全的掌控政府,但通过与军方的合作,坐稳自己的王位还是没问题的。
要知道在原本的历史中,这位国王因为过度亲奥的倾向,最终在1889年也就是今年,被迫让位给自己的儿子亚历山大。
目前来看,因为这场战争的影响,米兰·奥布雷诺维奇的王位还能再坐稳几年的时间。
当然,米兰·奥布雷诺维奇能够通过一系列手段再次稳定自己的王位,这离不开奥匈帝国给他的支持。
亲俄派内阁政府在位的时候,奥地利军队的进攻是相当猛烈的。奥地利的媒体也在向塞尔维亚不断地传播着关于战争的坏消息,挑动塞尔维亚人对于内阁政府的不满。
而在米兰·奥布雷诺维奇通过一系列手段掌控了政府之后,奥地利军队不仅开始有序地撤出塞尔维亚,还留下了一批物资帮助塞尔维亚恢复秩序。
当然,在名义上这批物资并不是奥地利人主动留下的,而是塞尔维亚人伟大的国王米兰·奥布雷诺维奇据理力争之后才让奥地利人舍弃的。
总之,不管是什么样的借口,部分受灾的塞尔维亚人确实拿到了这笔物资。
虽然这些物资也不多,但却能够保证让那些家破人亡的塞尔维亚人暂时不至于饿肚子。
在和导致自己家破人亡的上一届内阁政府一对比,塞尔维亚人也就能看出现任国王还是有那么一点能力的。
在暂时整顿了国内的秩序之后,塞尔维亚临时政府立刻和奥匈帝国接触,开始了双方关于和平的谈判。
其实按照正常道理来说,这场战争是因为塞尔维亚和奥匈帝国的边境冲突爆发的,这就导致和平谈判肯定是要一起进行的,顺带解决塞尔维亚和奥匈帝国的边境冲突。
但目前德国和俄国的和谈陷入了僵持,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关于塞尔维亚问题的争论。
奥匈帝国通过亲奥的塞尔维亚国王掌控了局势,自然不会傻傻等着俄国来和谈。
关于这位亲奥的塞尔维亚国王米兰·奥布雷诺维奇,还是有着很多可以说的事情的。
在塞尔维亚独立之后,塞尔维亚国内关于亲奥和亲俄这两个方向,有着极其激烈的争吵和矛盾。
作为亲奥派的塞尔维亚国王,米兰·奥布雷诺维奇为了获得奥匈帝国的支持,和奥匈帝国签订了一份贸易条约和秘密协约。
这份贸易条约放弃了塞尔维亚的经济主权,让奥匈帝国的工业产品瞬间充斥塞尔维亚的市场。
而这份秘密协议,则变相地放弃了塞尔维亚的主权。那段时间的塞尔维亚不得不听从奥匈帝国的统领,在外交上与奥匈帝国保持同一阵列。
也正是塞尔维亚的高度亲奥,让号称是斯拉夫人的引领者和保护者的沙皇俄国瞬间傻了眼。
塞尔维亚的地理位置是十分重要的,一定程度上来说比保加利亚更加重要。
这里既是俄国对抗塞尔维亚的第一线,也是奥匈帝国向南扩张的桥头堡。
谁能够取得塞尔维亚的支持,谁就能在巴尔干半岛的争夺中获得主动权。
为了重新让塞尔维亚变成亲俄派,沙皇俄国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努力,最终培养出了一个架空国王的亲俄派政府。
当然,之所以能够架空国王,实际上也是米兰·奥布雷诺维奇自己的骚操作害的。
如果只是亲近奥匈帝国,这也并非什么十恶不赦的事情。但在亲近奥匈帝国的同时,米兰·奥布雷诺维奇保持着高度独裁的专制统治,这引起了塞尔维亚人的不满。
刚刚独立的塞尔维亚人还没有接受大塞尔维亚主义的洗脑,他们对于波黑地区也没有太大的诉求。
塞尔维亚人比较关心的是自己的政治权利能否得到保护,这时候的独裁统治就显得相当显眼了。
对于国王的独裁统治,塞尔维亚国内爆发了多次游行,议会也进行了多次有关的争吵。
也正是这些游行和争吵,让俄国人钻了空子,大肆宣传大塞尔维亚主义,让塞尔维亚人看到了似乎更加光明的方向。
不过这场战争也证明大塞尔维亚主义似乎并没有那么靠谱,一个小国家有太多的野心往往并不是一件好事。
此时的塞尔维亚人哪里还会想着大塞尔维亚主义,能够保住自己的国土,维持那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就已经相当不错了。
在奥匈帝国与塞尔维亚和谈进行的同时,奥匈帝国也不忘放点甜头给塞维亚人尝尝。
在和谈进行的当天,奥地利军队就全面撤出了塞尔维亚的腹地城市,往边境城市的洛兹尼察后撤。
在后撤的同时,奥地利军队还留下了大批的粮食物资以及一部分传单。
传单上面印刷着这场战争爆发的原因,并且还声明奥地利本无意和塞尔维亚爆发战争,是上一届塞尔维亚内阁政府在俄国的误导之下,包庇了波斯尼亚地区严重的犯罪分子之后才引发的战争。
而奥地利留下的这批物资,自然就是向塞尔维亚人的补偿了。
虽然这对那些已经失去亲人的塞尔维亚人来说于事无补,但至少给他们指明了一个方向,告诉他们这场战争到底是因为谁而爆发的。
在前任内阁政府已经被清算的情况下,塞尔维亚人的仇恨自然也就来到了俄国这边。
当然,奥匈帝国的这点小小动作还无法让塞尔维亚彻底倒向自己这边。
这场战争毕竟是奥地利军队和塞尔维亚军队打的,想要靠这点小小补偿和传单就让塞尔维亚人原谅奥地利,这明显是不可能的。
在德国和俄国的和平谈判还陷入僵持的时候,奥匈帝国已经很快和塞尔维亚签署了和平协议,并且正式宣告结束这场战争。
这份和约的大部分内容都被公布了出去,其中的条款内容让塞尔维亚人都大吃一惊。
奥匈帝国并未要求塞尔维亚割让土地,作为战败方的塞尔维亚只需要象征性地支付一笔赔款即可。
虽然赔款的数目不少,但对于战败方来说这已经很划算了。
要知道,普法战争中法国作为战败方,除了高达50亿法郎的巨额赔款之外,法国还向当时的普鲁士割让了阿尔萨斯和洛林。
阿尔萨斯和洛林可不是普通的地区,这里不仅是法国重要的边陲重镇,同样也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煤矿和铁矿资源。
德意志帝国的工业化之所以如此顺利,来自阿尔萨斯和洛林的煤矿铁矿也发挥了不少的助力。
与普法战争中战败的法国相比,同样作为战败方的塞尔维亚的状况明显好了很多。
塞尔维亚需要向奥匈帝国支付的赔款加起来也只有1000万福林,也就是2000多万比塞塔而已。
这笔钱可能还不够奥匈帝国发动这场战争的军费,从这方面也能看出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的态度,那就是拉拢为主,打压为辅。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帝国崛起:西班牙,帝国崛起:西班牙最新章节,帝国崛起:西班牙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帝国崛起:西班牙,帝国崛起:西班牙最新章节,帝国崛起:西班牙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