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庭汉裔 第六十八章 常山王入阵

小说:晋庭汉裔 作者:陈瑞聪 更新时间:2025-05-09 12:01:57 源网站:平板电子书
  平先大胜而归,大大煞了赵王军的锐气。本来众将士对义军颇有渺视之意,没想到阵前竟然输得如此彻底,一时间军中无不骚动。

  孙会见状,先略有失色,回过神来后,立即大骂道:“许超愚昧!既然打不过,直接射杀了那人便是!怎么派人去单挑?”

  孙髦一时谔谔,他心想:射杀哪有这么容易?此前既然得胜,又怎么可能不派人应战?不然军心怎么办?只是实在料不到,敌军中竟有如此高人罢了。

  但事已至此,总要有人为此负责,孙髦只好肩负这个责任,安慰军心说:“贼军不过有一个勇将罢了,能打几个人?等会用弩箭射他,自然便为和贵报仇!贼军也是真技穷了,若是能战场得胜,何至于用这种办法!”

  赵王军将士听了,这才有所振奋。

  但这不妨碍义军的士气节节攀升,司马乂见人心思战,士气高涨,不禁大喜,问刘羡道:“府君,天色不早,此时是否该决战了?”

  刘羡摆手道:“殿下,还是要按捺住性子。若是我军军少,还可以考虑速战速决,打他个出其不意。可如今大军列阵,绵延有数里之长,我们不可能尽数指挥。若是将全军压上,一旦有将领出错,就没有改正的空间了。”

  “因此,大军指挥,要尽可能持重为上。尽可能引得对方犯错,而自己不犯错。”

  司马乂只听了这些,大概明白刘羡的意思了,他笑道:“这么说来,府君是要挑动对方先战了,让对方先犯错了。”

  “是这个道理。”

  刘羡唤来一名令兵,让他传令给刘弘道:“你去告知宣城公,让他派一千名轻骑上去,试试对方的态度。”

  “态度?”

  “对面如果不应战,就远射袭扰;如果对方同样派少量骑兵应战,就纠缠片刻;若是作战坚决,就撤回来。我会酌情应对。”

  刘弘身为边军名将,顿时明白刘羡的意思,他立刻下令,挑出一千二百轻骑,由女婿夏侯陟领兵向前。

  这一千二百轻骑,多是自边境中招募的胡人。这里面有乌桓人、鲜卑人,甚至有高句丽人,他们从小就与弓马作伴,骑射娴熟,又经过了刘弘多年的训练,即使在快速的奔行中,其队列也严谨不乱,保持了一个整体。

  他们如同一条游鱼,从右路军阵中划出一条漂亮的弧线,弧顶便是孙会本阵前八十步,在一个停留转向的瞬间,在夏侯陟的指挥下,他们齐声高呼一声,上千支箭就朝敌军士卒飞射过去。

  孙会本来做好了应战的准备,不料只有一阵箭雨后,他们又脱离了箭程。宁朔轻骑在两阵之间勒马降速,众人再从马鞍旁的箭囊中抽箭搭弓,等准备好后,他们才再度踏入箭程内,与赵王军进行射击。

  第一次的射击,赵王军没有准备,硬是被顶着射杀了数十人,吃了个闷亏。这时他们终于明白过来,对方不是要近身肉搏,而是要以对射伤人,于是纷纷提起弓箭,予以回击。

  但轻骑对步卒的优势就在这里,骑军速度太快,步卒瞄准不及,只要适当拉开阵型,对面即使射出箭雨,也足以令伤亡大减。可骑军射向那些结阵的步卒,人群密集,几乎不用认真瞄准,射击也是十有七中,双方进行对射,轻骑的优势近乎无限大。唯一有效的反制手段,无非是多穿铁甲,高举盾牌罢了。

  几次对射后,这现状让赵王军中产生些许骚动。虽然宁朔军造成的伤亡并不多,但这种近乎单方面挨打的姿态,令军中士卒深感不满。对于这些手上败将,他们渴望反击。

  刘羡密切地注视着对方阵型动向,他心想:

  如果对方是个老手,派千余骑进行反制,自己再加兵,对方再加兵,那就打成添油战术了,变数会多许多,即使获胜了,伤亡也会比较惨重。但如果对方按捺不住怨气,直接倾巢而动,朝己方阵型猛攻的话,那就可以引诱对方,来直接攻击自己列好防御的本阵。这样自己占据了地利,优势毫无疑问就会像自己倾斜,获胜也就理所当然了。

  对方会如何选呢?刘羡等待着对方的动作。

  对方并没有让他等待太久,大概两刻钟后,赵王军的号角响起来了。号声凄厉令人想起魂魄的哭声,随后在中间的本阵开始移动,可以清楚地看见,对方并非是派出了部分军队脱离阵列,而是整个本阵向前进军。不多时,就形成了一道骑军在前,步卒在后的锥形锋线,向刘羡所在的左路军发起了进攻。

  而随着敌方中军的行动,左军右军犹豫片刻后,也随之奏响号角,向北面缓缓开进,行走之间,速度越来越快。顷刻之后,三军形成了一道黑色的波浪,以浩浩荡荡的姿态,朝义军进攻过来!

  刘羡见状,心中大喜,他顿时判断出了对面变化的缘由——赵王军的中军率先进攻,两翼不敢让它独来,也只有随之而行,发动了这次总攻!想到这里,他不禁当空握拳道:“天助我也!此战已然胜了!”

  他立刻下令,令麾下各部准备应战。同时又派人传信给卢志,建议他做好准备:在敌军进攻之后,务必率军攻击其侧翼,在背后牵扯敌方的进攻。

  到了这个时候,其实一切胜利的条件都在于敌军第一波攻势的成果,只要挡住了第一波,后面的战事就没有悬念了。

  不过话是如此说,第一线面对敌兵的常山军士兵们都有些紧张。毕竟这样规模的会战,不止是司马乂第一次参加,他们也同样是第一次。眼看千军万马朝己方奔腾而来,滚滚浓烟在其后尾随,任何正常人都会心生胆怯。但胆怯之后,如何重拾勇气,才是决定了新兵与老兵差距的事情。

  在最前方负责的军官是令狐盛,他领着胜弩营处在左路军的中央,可以看见敌方的中军与左军形成了一道巨大的钳形攻势,也可以看到,大概有上千名甲骑具装组成了这道攻势最锐利的箭头。

  对于临时挖掘的这道拒马,是否能够阻拦敌方,令狐盛心中其实没有底。他脑海中甚至已经能够想象出这些骑兵踏断木桩,撕开阵线的场景了。可转瞬之间,他胸中又涌现出一股豪情,心想:天下有几人见过这样的场面?刀剑相向时方显英雄本色,假使自己死在这样的战事里,也算是不枉此生了。

  于是他鼓舞麾下士卒说:“人生几十年,不过是白驹过隙,一转而过,与其碌碌无为,不如死得壮烈!若是能杀退敌军,那更是名垂千古啊!”

  令狐盛又提起房子之战来,说道:“还记得我们在房子破城,爬上了四丈高的城墙,对面身上的铁甲,莫非比四丈高的城墙还硬吗?”

  这么说着,胜弩营的将士们渐渐生出些自豪感,原本有些发抖的手腕,此时也都安静下来了。

  他们屏气凝神地注视着来军,从腰间的箭囊抽出特制的铲形箭矢,搭在比一般长弓还要长上两寸的大长弓上。眼见着上千名甲骑具装越来越近——数百步、百步、五十步……

  等到了近二十步的时刻,射手们已经能看见敌军骑士手中长槊的锋芒了,他们终于放箭。

  这一射如同凭空射出了一排铁幕,唰地自空中铲了过去。按理来说,刘羡设置胜弩营,其实是用来对付寻常骑士的,对于这种武装到牙齿的甲骑具装并不能生效。可这一次,这一排长箭产生了出乎意料地成果——他们并非是射向敌军脖颈,而是一齐往马腿射去。

  在这个距离,马铠是难以护住腿部的。月牙铲头箭骤然飞出,几乎是削断竹节般飞了过去,将马腿前蹄径直削断,随后牢牢扎在了地上。第一排的赵王军重骑们毫无准备,但见转瞬之间,甲骑痛声嘶鸣,毫无预兆地冲撞在地上,马背上的骑士们也难以坐稳,随之翻倒在地,近百骑人仰马翻,在地上形成了一道肉墙。

  这不得不令后方的骑士们也勒马减速,有的人反应及时,调转马头,从一旁绕了过去,但更多的人反应不及时,哪怕勒住马缰,坐下的马匹也措不及防,直接将马蹄践踏在了前人身上,这又激起一阵惨叫。破碎的内脏与鲜血流淌出来,很快就将两军交锋处变得腥臭可怖。

  可即使如此,战事还是要继续,虽然在胜弩营眼前,这些人是大受挫折,但在整个左路军面前,战线仅仅是稍稍波动,就毫无阻碍地交融在一起。

  眼见义军眼前有拒马,那些骑马的甲士并不以为意,他们径直下马,用长槊对着拒马后的士卒乱戳乱刺。刘羡麾下没有准备这么多长槊,他们举着木楯,一面应对对方的戳刺,一面向上抛射长箭。或者用环首刀去砍伐对面的槊杆,然后再近身。

  司马乂身在刘羡身边,距离前线不过数十丈,他眼见麾下将士们与敌军乱战,战场上杀声震天,又不断地有战士倒在地上,胸中壮怀激烈。他对刘羡说:“既然上了战场,若是不杀敌,那不是成了懦夫吗?府君,你且在此处指挥,看我为国杀贼!”

  说罢,也不等刘羡回话,他已经一骑当先,率众向前线奔赴过去。

  司马乂练武多年,有一手好马术,也有一手好射术,面对着迎面而来的厮杀声与血腥味,他倍感兴奋,在移动的过程中,他扫视左右,看见一名高大的赵王军骑士后,他从箭囊中抽出两根雕羽破甲箭,用手指夹住一支箭后,他取另一支搭弓上弦,默念司马懿的威名,对准那人松弦射去。

  此箭自左眼而入,贯穿后脑而出,对方连索命之人都没看清,顷刻就魂飞西天,尸体应弦而落。

  那骑士旁边有一名从骑,见主人落马,射箭之人不过半箭之遥,大喝一声,试图催马持槊朝他飞刺而来。司马乂立刻手指转动,将夹在指间的箭搭在弓矢,拇指勾弦往后拉弓。正此即,那骑士马蹄飞奔已然竭尽,衰草碎石四溅,狰狞的铁面马首正对着他,槊尖前伸,不过近在咫尺!

  可司马乂在此刹那,已然拉满了弓,一个飞射,上仰堪堪躲过马槊,然后调转方向,往敌人更少处奔去。在他背后,那赵王军骑士仰面持缰,兀自端坐不动,而利箭钉入面门,一抹箭羽高高翘起,随着尸身上下起伏而轻轻颤动着。

  这真是好射术,周围的士卒见了,无不高声叫好。而他们定睛一看,发现射箭的竟然是司马乂,又高声欢呼起来,朗声道:“常山王!常胜王!”

  更远处的人听说常山王入阵了,义军士卒无不士气大振,都相互鼓舞说:“就连殿下都亲自入阵了,我们又有什么必要贪生怕死呢?”于是更加用力厮杀,所谓的畏战心理,此时已经全然与这些新兵无关了。

  但那些前来厮杀的赵王军将士们,听闻司马乂入阵,愕然的同时,也感到兴奋起来,他们心想:“若能擒杀这位常山王殿下,恐怕就立下了开战以来的第一大功了!传到洛阳去,怕不是能得个郡公?这样十代都不用愁了!”

  孙秀的厚赏信用还是很高的,在这种想法驱使下,赵王军将士们也士气高涨,舍生忘死地往内冲杀,在人群中辨别着司马乂。

  现场的战斗一时达到了高潮。

  司马乂入阵时,刘羡正在指挥作战,对此毫无准备,为此惊出了一身冷汗,但见司马乂在阵中如鱼得水,其随从上官巳等人又逐渐赶了上去,护卫左右,他这才松了一口气,在心中暗叹:“这位常山王殿下真是胆大包天,不同凡响,即使在所认识的朋友里,其胆量也算名列前茅了。”

  不过再看向整个战场,不难发现,两军的素质差距还是比较明显,赵王军带过来的多是禁军将士,无论是体力还是装备,都要强过义军许多。即使其处在种种不利因素下,与义军鏖战起来,依旧表现出势均力敌,短时间内难以分出胜负。甚至夸张一点说,如果就这么单纯地进行对杀,赵王军仍然有胜利的可能。

  好在刘羡并不是把杀招藏在这里,从一开始,他的算盘就是调动敌军,而非是靠正面斫杀取胜。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晋庭汉裔,晋庭汉裔最新章节,晋庭汉裔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