邕州。
烈日当空,黄土飞扬的邕州马匹博易场上,马嘶人喧,商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
司马西一袭素袍,缓步穿行于马群之间,目光如炬。他的身后是他的女儿司马剑南和义女桂馥馥。自从接到朝廷北伐的檄文之后,司马西和戚光都向朝廷上疏,请求参加北伐。可是章疏已经呈上一个多月了,朝廷至今尚未批复。而司马剑南和桂馥馥一看到檄文的第一个想到的是战马。上战场打仗第一件事情就是自己要有一位好马!因此,她俩都请司马西给自己物色一匹战马。司马西虽然是邕州茶马御史,平时在官署里总是身着深青色官袍,胸前补子绣㶉䳵,腰束草带悬魚袋,头戴直角幞头,但他每次进马市却从来不穿官袍,而是身着一袭素袍。马市上的人都不知道他是一位朝廷命官。
这几个月,司马西日日泡在马市上。昨天,他买了几百匹肌腱发达的驮运马,说是要送去荆南地区的淤泥湖女兵营的。今天他的任务是为京都南郊的马军司继续选购体形小巧、机敏灵活的适合骑兵作战的骑射马。这种骑射马司马西已经为朝廷输送近十万匹了,可是当今圣上还是嫌太少,下旨令司马西继续选购。司马西也想为自己和女儿女婿每人选购一匹战马,但一直没有遇着称心如意的。
司马剑南和桂馥馥都不懂马。马市上到处都是战马,只要毛色漂亮,司马剑南和桂馥馥都认为好。
“老汉,来看看这匹棕色马,毛水真滑呀……”
“老汉,您听听这匹白马的嘶鸣声,多哄亮啊”
“老汉,您看着这匹:膘肥体壮……”
司马西都不值一顾。他依然缓步穿行于马群之间。
在一匹瘦骨嶙峋的老马前,司马西停止了脚步。他打量着这匹老瘦马,只见毛色灰暗,肋骨分明;蹄铁磨损,喘息粗重如雷。
司马西俯身靠近,细心地看了起来。他记得当年师傅说过:“阿西,看马时必须用指尖轻抚着马颈,就像郎中看脉一样……”
司马西伸出右手,照着娄师傅所说,用指尖轻抚着老瘦马的颈。
“嗷嗷──”
那匹老瘦马突然昂首嘶鸣,声裂云霄,把周围的人都吓得连忙后退。
司马西连忙说道:“呵呵,知道啦!知道你啦!呵呵……”
老瘦马静下来了。
司马西对马的主人问道:“此马售价几何?”
马主人惊愕地说道:“这畜生又老又瘦,身上没有几两肉,几次送给马屠都拒收。伯乐若看上,赏给老翁几两碎银便可牵走。”
司马西转头对司马剑南说道:“女娃儿,这是老汉为你选购的坐骑,请付给马主人一百两银子吧!”围观的人都在嗤笑司马西,说他是傻子。
司马剑南横了周围人一眼,拿出一百两银子递给老瘦马的主人。
司马西一边摸抚着马颈,一边对马主人说道:“老翁,一百两银子买您这匹马是给得太少啦!但我们的钱都捐献给朝廷购买战马了,现在手头也很拮据……”
老瘦马的主人连忙把银子揣入怀中,双手紧紧地按着,说道:“已经成交了,不能反悔啦!银子我已经揣好,马你们牵走啦!”
司马西:“……”
一个月后的黄昏,暮色染透邕州知府衙门的马厩的檐角。
司马剑南身着一袭素纱罗裙,怀中抱着一只青瓷钵走进马厩。青瓷钵里有新割的苜蓿混着苞谷。她又饲马来了。
那匹被铁链锁住的马便是父亲那天在马市里用一百两银子选购回的老瘦马。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饲养,如今这匹老瘦马再也不瘦了。它──通体毛色亮丽红艳,油光鬓亮,在暮色之中就像一团点燃的火。它──头颅高昂,轮廓如刀削般凌厉,一对琥珀色的眸子炯炯生辉,似乎能洞穿远方的风尘。
司马剑南走近马槽,用左手纤指轻按着马槽的边沿,将青瓷钵里的草料徐徐地倾入槽中。
明天这匹马和几百匹驮运马就要送去荆南的淤泥湖女兵营了。司马剑南在心里十分不舍。
几天前,朝廷对司马西、戚光呈报给朝廷的章疏批复下来了:当今圣上不同意司马西、戚光、司马剑南和桂馥馥上战场!朝廷还下诏:一是恢复司马西巴蜀侯官街;二是封戚光为南省布政使兼邕州知府;三是册封司马剑南为巴蜀县主;四是册封桂馥馥为青神县主。四人都要留在邕州继续选购战马和运输战马。
经过一个多月的朝夕相处,司马剑南和那匹老瘦马已经心灵相通。可是自己不能上战场了,这匹马必须送给上战场的人。送给谁呢?司马剑南最后决定送给母亲赵绰韵。她知道母亲是要上战场的。
马似乎也知道要离别,低头“嘶嘶”。司马剑南从袖中取出浸过蜜水的桑叶,柔声说道:“老瘦马呀,你且尝尝这个,这是我司马剑南最后一次喂你蜜水桑叶啦!”
老瘦马迟疑片刻,终是低头衔住桑叶,慢慢嚼着。
司马剑南用纤指抚着马颈,说道:“老瘦马,你别难过!你的新主人是我的亲娘!她会像我一样爱着你的!”她将脸颊贴在马颈上,“老瘦马,答应我一件事,你到她身边之后一定要听她的话,乖乖的好吗?你告诉我娘,说剑南儿很想念她,也很爱她!在战场上刀枪无眼,请她注意安全!”
老瘦马忽然抬起头,琉璃般的眼珠里映出司马剑南满是泪珠的眼睛。它的两边眼角也流着泪滴。
老瘦马琉璃般的眼珠里还映出司马剑南身后还站着司马西、戚光、桂馥馥、戚游兄妹和大丫环春花秋梅的身影。他们眼睛里都流着眼泪。
司马西对司马剑南说道:“我们剑南儿别哭!你娘知道这匹马是你送给她的,一定会激动几天的!说不定她会上书给皇上封你为一位将军呢!”
司马剑南说道:“老汉,小娃儿只想母亲平安归来!”
当今圣上封顾玉人为北伐元帅,巴蜀郡主赵绰韵为监军兼粮草押运官。统兵六十万,战将五百员。
兵分三队,前队、中队和后队。
前队又分三路。中路先锋官解岸引兵十万,关怡引五千铁骑前面开路;左翼先锋官戚琼琼自引兵五万,段昭月引三千铁骑前面开路;右翼先锋官戚瑶强引兵五万,顾玉茹引三千铁骑前面开路。顾玉茹恢复真名,已被封为右骑将军。这一万一千铁骑都是从大理国引进的越啖驹,稳健且耐力长,适合长途冲锋陷阵,越奔越有精神。
顾玉人引二十五万雄兵为中军,丁副监军和杨文忠将军引兵五万做后队。丁副监军是谁呢?他便是当年萧归沐在桃花寨戡乱时夜访军营的丁提刊官丁鹤,现官居参知政事。杨文忠又是谁?他是南汉初年大名鼎鼎名将杨飞的后代。杨飞为南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杨文忠身长八尺,从小和弟弟杨文华一起练武,他不但熟习了祖先传下来的枪法,而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杨文华天生神力,神勇无比。二十多年前,北真入侵南汉时,他一人对战北真赫赫有名的四大元帅,一枪一个,四大元帅都被他杀死。杨文忠现为壮武将军,杨文华为忠武将军兼兵部尚书。
北伐的战鼓终于打响了。这是四月份。
六十万将士雄纠纠气昂昂渡过了长江。向北真杀去。
也许是天下大势分久必合之故吧!顾玉人元帅领着六十万北伐军浩浩荡荡,一路北上,所向披靡。北伐军所到之处,沿途百姓不但不抵抗,而是夹道欢迎。这大约是百姓苦北真王朝太久之故也!
北伐军出师不足半年,便收复大小城池几百个。
北真边官飞报北真皇宫。
小皇帝斯路面对着雪花般的“八百里加急”惊慌失措。对首辅向人纨哭泣道:“老爱卿,咱们刚过了几天安稳日子,如今又有南汉六十多万北伐军入寇,看来这次朕是死定啦!”
向人纨连忙安慰英宗,说道:“陛下稍安勿躁!俗话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南汉军队虽来势汹汹,号称六十万大军,但都是一群刚洗脚离田的村民,是一群乌合之众。你看看,他们的大元帅顾玉人是一个从未上过战场的进士;他手下的五百个战将要么是刚考取功名的秀才和举子,都是纸上谈兵的家伙,要么是把祖宗老子的洪福的世袭子弟,多半碌碌无为!他麾下的几个先锋官也是素不曾经战的年轻人,且多半又是娘儿们。娘儿们有什么可怕呢?看咱们北真军队,各路兵马猛将如云,兵强马壮,而且都参与了内乱平定。士气正旺!老臣敢写保票,南汉人敢来围攻咱们京都,必定杀他一个片甲不留,有来无回!”
英宗斯路转忧为喜,擦着眼泪说道:“听老爱卿如此说来,朕大可高枕无忧啦!”
向人纨说道:“有老臣在,陛下大可放心!”
小皇帝又问道:“那个,请问老爱御,如今派那一位武将挂帅御敌妥当呢?”
向人纨奏道:“启禀陛下,戎边将军猛安单兴镰在平定内乱中表现突出,战功卓著!”
小英宗瞪大了幼稚的双眼,说道:“老爱卿您是说那个一枪刺死二皇兄的……不,不,不……您是说那个一枪刺死叛贼同熙的猛安单兴镰将军吗?”
向人纨说道:“正是。是他带兵解了京都之围!”
小英宗高兴地说道:“我见过他。我的那对‘大将军’还是他送的呢。”
向人纨说道:“猛安单兴镰将军对陛下忠心耿耿,陛下可封他为大都督,引各路军马御敌!”
小英宗心花怒放地说道:“好!一切都按老爱卿的意思来办。”
这猛安单兴镰便是前面所说的臭名昭著的好财、好色、好阿谀的“三好”将军。他马上功夫平平,但阿谀功夫了得。他是向人纨的心腹,对向人纨忠心耿耿。皇次子同熙围攻京都时,是他从边廷引兵来解了京都之围。因此,他得到小皇帝英宗的喜爱。但他本是个贪财好色之徒,恶习难改,如今当了大都督,更是变本加厉,借着御敌之名,肆意妄为,残害百姓,敛财第一,御敌第二。
这一日,“三好将军”正在大都督府内同一班臭味相投的狐朋狗友饮酒取乐。人报倚天关的守将阿黑打派人来取粮食军需。猛安单兴镰骂道:“真扫兴!”北真京都南边有三个险要关隘:一是倚天关,二是通城,三是青杀口。猛安单兴镰也知道这三个关隘险要,因此都派重兵把守。把守倚天关的是北真第一猛将阿黑打。此人是皇亲,生得虎体熊腰,武艺超群。皇次子同熙以“清君侧”为由带兵围攻北真京城时,是阿黑打在关键时刻一剑刺死同熙解了京城之围,并不是猛安单兴镰。但阿黑打生性孤傲,目空一切。平时连首辅向人纨都不放在眼里,至于大都督猛安单兴镰,他从未正眼看过。
通城的守将叫谷爱师。他原是南汉人。在南汉京都沦陷前,他和他弟弟谷可师都是顾大同手下的大内侍卫。谷爱师为人霸道,又好色,常作些欺男霸女和偷鸡摸狗之事。有一次竟然偷了顾大同的东西被逮着。顾大同本来想报官,娄明轩知道后来劝和。顾大同也看在多年同僚的情面上没有报官。不久,北真人入侵南汉,谷爱师带着他的弟弟合可师投靠了北度人,成了北真人的走狗。如今他官居二品将军,负责守通城;他的弟弟也是二品将军,是北真皇城的南门提督。
守青杀口的是北真智多星将军阮颜术。此人足智多谋,自幼饱读兵书,熟谙战法,且身经百战。他有个副将叫萧哀,也是一个英勇无比之人。
听说阿黑打到来,猛安单兴镰嘴里虽骂“真扫兴!”可人已经飞到大门外,迎着阿黑打说道:“阿黑打将军快请进!本职正好在后院备好一些水酒,恭请将军一起畅饮。”
阿黑打毕竟是人家的下属,见上司如此客气,便眯着眼睛说道:“饮酒就免了,请大都督把倚天关的粮食军需交给本将军。”
猛安单兴镰第一次听到阿黑打对自己说话用了一个“请”字。他高兴万分,曲意逢迎地笑道:“粮食军需早就给将军备好啦。”
阿黑打依然眯着双眼,说道:“备好就好!不会是缺斤短两以次充好的东西吧?”
猛安单头镰霎时面红耳赤,讪讪地笑道:“朝廷拔给阿黑打将军的东西,谁有胆量造假呀?”
阿黑打说道:“不造假就好!”说着,飞身上马,提取粮食军需去了。
猛安单兴镰看着阿黑打离开的背影,骂道:“你蹦达吧!本大都督就是要你蹦达!你不蹦达谁在前面给本大都督当挡箭牌啊!”
到了翌年的三月,北伐军几乎收复了长城以南的州府。
经过一个冬季的休整,北伐军人人精神饱满,士气旺盛。三月中旬,顾玉人元帅命令六十多万大军向着长城脚下聚集。
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古代军事防御工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且连绵不断的长垣。都说长城是秦始皇修筑的,其实不太对。早在周王朝时就开始修筑长城了。当时北方的游牧民族总是侵扰住在华夏边境的百姓,于是周王朝就在边境线上修筑了很多土墙和土堡垒,用来抵御外族的侵袭。周幽王为博褒似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的故事就是发生在周王朝。
长城原是南方华夏政权用以限隔北方敌骑的防御体系,如今却倒过来成了北真人恨隔北伐军队前进的屏障。
是日午牌时分,中路军正副先锋官解岸和关怡正引着五千铁骑十万步军向长城脚下的通城逼进。
早有探马飞报通城守将谷爱师。谷爱师一面驰书报知大都督猛安单兴镰,请求派兵援助,一面命令副将王南引兵出城迎敌。
王南是谷爱师的徒弟,也是南汉人,当年跟随谷爱师来到北真。他对谷爱师说道:“师傅,北伐军来势汹汹,看来通城是守不住的!不如献城投降吧?您我都是南汉人,投降正好能回归故土!”
谷爱师听了大怒,骂道:“孽徒,你死了这条心吧!你知道为师早就背叛南汉朝廷,回归故土的路早就断绝啦!”
王南说道:“是您背叛南汉朝廷,又不是我!”
谷爱师气得发疯,骂道:“孽徒,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父是叛徒,儿子也是叛徒!你我只有战死这条路了。”
王南泪欲垂落,说道:“真后悔当初拜您为师!”说完,引兵出城。
关怡手提长枪坐在红鬓烈马上,看见城门被打开,一个副将引着一队人马走了出来。关怡看了看那个副将,头戴铜盔,知道他就是王南,便对解岸说道:“夫君,王南是谷爱师的第一徒弟,为妻先结果了他,给谷爱师一个下马威!”
解岸知道妻子的本事,应允道:“好的。”
关怡挺枪出马,骂道:“我南汉六十万大军一路北上,势如破竹!如今我夫妻俩奉顾玉人元帅之命来捉拿叛贼谷爱师并收复通城!你是何人,胆敢阻挠!”
王南也对骂道:“泼妇!我乃谷爱师将军手下副将王南。你要促拿谷将军并收复通城,先打败我吧!”
关怡挺枪骤马,直取王南。王南也挺枪来迎。战无三合,关怡大喝一声,刺死王南于马下。败军四散奔走,关怡命五千铁骑追杀。
谷爱师在城楼上见势头不好,急令关闭城门,等待支援,并驰书告急。
解岸正准备攻城,忽接到顾玉人元帅派人送来的文书:“不要马上攻城,先包围。”
解岸于是令十万步兵把通城围个水泄不通。
猛安单兴镰接到谷爱师的第一封求助信时,便说道:“这个谷爱师真不是东西,还未交战便开始求援了。”说着,把求助信撕成碎片。
猛安单兴镰接到谷爱师的第二封求援书时,骂道:“真是个无用的狗!首战便损失吾北真几位大将!”说完,把求援书狠狠地丢在地下。
奉顾玉人元帅之命令,右翼正副先锋官戚瑶瑶和顾玉茹引三千铁骑和五万军士浩浩荡荡地杀向青杀口关。
青杀口是通往塞北的重要隘口,夺得青杀口便可策马驰骋塞北!青杀口两边虽然有山,但山势比较平缓。地势平缓,防卫就很难。因此,这里的长城修筑得又高又厚,青杀口关有四道坚固的边墙,两条险深的壕沟,三座醒目的烽坞。据说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落雁”,出塞和藩,就是从青杀口关出塞。
青杀口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战乱频繁,是刀光剑影的战场。北真人自从独占一隅开始,便非常注重青杀口关。不但派重兵把守,而且改造了青杀口关。本来青杀口关人们上城墙的台阶豁口是在南边的,北真人却把南边的豁口堵死,把上城墙的台阶路口重新开在北边。并且不断加固加高加厚城墙。因为北真王朝知道,南汉朝廷迟早会进行北伐,为了华夏民族的统一,迟早会来攻关的。
是日,戚瑶瑶和顾玉茹引领的五万多人马终于达到达青杀口关。
戚瑶瑶下令,军马在关口前二十里的平坦地安营扎寨。戚瑶瑶的命令和扎寨不同寻常:各营要一一按照她的要求布置设防。
早有探马飞报青杀口的主将阮颜术,阮颜术命令迅速关闭关门,点燃烽火台上狼烟。他虽是智多星,但听到北伐军到来,仍召集萧哀等人商议守关之策。
萧哀说道:“主动出击才是最好的防守!南汉人远道而来,军士疲困,请主将拔给末将三千人马,末将今晚带他们出关,趁着天黑,劫他们的营寨。”
阮颜术说道:“萧将军的建议虽好,但谁都知道‘兵若远行疲困,可防劫寨’这事!别看他们引军来的是两位女将,刚才我在城楼上细心观察,敌军队列整齐划一,将士个个神武英勇,并没有疲困之象。你看他们扎的营寨非常特别!你想劫寨吗?知道从那里进去,那里出来吗?”
萧哀摇着头。
阮颜术说道:“咱们现在的任务是守关,守住青杀口就有机会守住京城。青杀口一破,京城迟早也破了。再说劫寨之事,你几干人去劫几万人的寨,即使今晚成功,只不过是引起一时的骚动而已,根本改变不了态势!”
萧哀等连忙抱拳施礼道:“多谢主将的教诲和提醒。下步我等咋办?”
阮颜术说道:“集中力量防守。”
“谨遵主将之命。”
戚瑶瑶命令军士离关二十里扎寨之后,又令各营赶紧埋锅造饭。
只见顾玉茹飞马过来,问道:“二嫂,今夜北真人会不会来劫寨呢?”
戚瑶瑶说道:“本先锋官早就做好防备啦!你去看看,咱们扎的是什么寨!”
顾玉茹拍马到各营走了一圈,回来说道:“二嫂,这寨扎的确实有点名堂!叫什么寨呀?”
戚瑶瑶得意地笑道:“是迷宫寨。”
顾玉茹惊讶地说道:“听说咱娘最擅长扎迷宫寨,你也会?是谁教给你的呢?”
戚瑶瑶说道:“当然是婆婆啦!”
顾玉茹摇着头说道:“不对!我记得你和我一样,只和阿妈见过一次面──在来京都的路上同沐文弟一起回到滨海古镇看望阿妈!”
戚瑶瑶说道:“你记性不错!就是在古镇的那天晚上,婆婆把我带到海边沙滩上,把她扎迷宫寨方法和布置图传授给我了。”
顾玉茹惊愕地说道:“我想起来啦!那天晚上你俩出去很久,半夜才回!原来是……二嫂,我阿妈真疼你!”
戚瑶瑶得意地笑道:“当然啦!我是她老人家的二儿媳妇呀!这个迷宫寨我已经扎过了,对防备偷营劫寨很管用!”
顾玉茹醒悟地说道:“你扎过啦?在哪里?”
戚瑶瑶说道:“在咱们攻打东平城那次战役。”
顾玉茹醒悟地说道:“我记起来啦!那天咱们刚到东平城的效外,刚扎下寨,夜里东平城的主将博雷便来劫寨,在寨里左冲右突,结果被咱们活捉了!
戚瑶瑶说道:“正是”。
顾玉茹高兴地说道:“看来阿妈的迷宫寨名不虚传!不知道今晚青杀口里的那位将军来劫寨呢?看来他倒霉是定啦!”
戚瑶瑶说道:“有可能是咱们是白费功夫了。我猜测,今晚他们不会来劫寨。”
顾玉茹问道:“凭啥呀?”
戚瑶瑶说道:“凭青杀口的主将是阮颜术!那老家伙有点意思,知道什么是主要的,不会胡来!”
顾玉茹点着头说道:“二嫂,看来咱们这阵是遇着劲敌了!”
戚瑶瑶也点头说道:“是的!但无论如何,明天咱们先到关前叫战,摸摸底,再商议攻关之策。”
顾玉茹说道:“听二嫂的。”
戚瑶瑶猜对了。这一夜阮颜术果然没派人来劫寨。
次日,戚瑶瑶和顾玉茹引五万大军和三千铁骑来到关前。
顾玉茹骤马来到关前,大声喊道:“请阮颜术出阵!”
萧哀在墙楼上说道:“南汉女将,你眼睛瞎了吗?在关墙上有我们挂出的免战牌!”
顾玉茹骂道:“还未交战便挂出免战牌!再不出阵,我们就攻关啦!”
萧哀嘻嘻笑道:“女将军,想攻就攻呗!你急啥?我看你的面相不像性急之人,为何比我萧哀还性急呀?你看看我们这上面堆的是什么呢?全是滚木礌石!正等着招待你们呢。”
顾玉茹拍马归队。
戚瑶瑶命令攻城。
霎时,关墙上箭如雨发;滚木礌石像洪水决提似的,砸向地面.
戚瑶瑶鸣金收兵,退回迷宫寨。
次日,戚瑶瑶亲自到关前叫战。阮颜术虽然在城墙上露了面,并同戚瑶瑶对了话,但依然挂出免战牌。戚瑶瑶又下令攻关,而城墙上照样箭如雨下,礌石滚木照样如山倒,戚瑶瑶跺着脚骂道:“这个阮老儿那来如此多的弓箭和礌石滚木呀?”
如此这般,双方足足僵持了一个月。
顾玉茹建议:“挖地道而入进行攻击吧?”
戚瑶瑶说道:“挖地道攻城自古至今多人用过!有成功也有失败!关键是出其不意。阮颜术是只老狐狸,我想他会早作防备的。”
顾玉茹说道:“可以试试”。
戚瑶瑶说道:“试试也可以。”
是夜,戚瑶瑶命一万军士每人加带一把洛阳铲,由顾玉茹引导,在城墙脚下多处挖地道。
阮颜术已经发觉,命令军士们在城墙上高声喊道:“南汉的戚瑶瑶先锋官请听好,我们阮颜术将军已经识破你的挖地道的计谋,请不要白费功夫啦!”
戚瑶瑶听了,咬了咬嘴唇,下令撤回挖地道的将士。
七月初的早晨,天空中弥漫着一层薄薄的雾气。几天后的中午,天空渐渐变得阴沉。
此时,戚瑶瑶正在大帐内来回踱步,脚步沉重──她正在为寻求攻关之策冥思苦想。
只见顾玉茹引着一位老者入来,高兴地说道:“二嫂,我们找到破关的方法啦!”
戚瑶瑶喜出望外地问道:“是什么方法呀?”
顾玉茹用手指着老者说道:“这位老爹知道。”
原来顾玉茹在这段时间里,为了寻求破关良策,走访了青杀口一带的名流。经一位老秀才介绍,认识了一位姓廖的老者。老者姓廖名良,是一位土著,曾中过举。交谈中知道廖良老爹很反感北真王朝的倒行逆施和对平民的残暴。于是询问破关良策,廖良老爹分析得头头地道。
顾玉菇激动地握着廖良老爹的手说道:“请廖老爹见我们戚先锋官一面。”
廖良答应道:“可以。”
顾玉茹一介绍完,只见戚瑶瑶上前施礼道:“北伐军右翼先锋官戚瑶瑶拜见廖良老爹。”
唐良老爹说道:“女将军快请起!我廖民是一方草民,不敢领女将军跪拜之礼!”
戚瑶瑶说道:“老爹是长辈,小将是晚辈,晚辈跪拜长辈是天经地义!”
叙礼毕,分宾主而坐。侍从献茶,茶毕。
戚瑶瑶婉转地问道:“老爹能把破关之法告诉晚辈吗?”
廖良老爹端起茶碗,吹一吹,喝了一口,然后侃侃说道:“这青杀口关很特别,有一个致命的缺陷:东依唐梓山,西傍大虎山,青杀口关便修建在两山之间开阔的闯头河的谷地里。而关口的西侧正是闯头河;河上用桥连接着两边的城墙。以往,这桥常被洪水冲断。此桥一断,堵塞了闯头河,洪水一来,数百里之垣皆毁……眼下是七月份,正是雨季。这几天草民观察天气,预测一场大暴雨就要来临。唐梓山和大虎山倒下来的泥石流又要淹埋一些良田了。”
戚瑶瑶早就激动不已,抱拳施礼道:“谢谢老爹的破关妙计!”说着,命令一位副将去筹备一万块木板;又命令另一位副将去准备三千条竹排;又命令一位校尉去准备二万条装泥沙的麻袋。
戚瑶瑶设宴款待廖良。
饮酒间,戚瑶瑶再次问道:“廖良老爹,按您的预测,这场大暴雨何时来到呢?”
廖良说道:“天上事变化无常!如果不算错的话,半个月后这场大暴雨准来。”
戚瑶瑶重复地问了一句:“半个月后么?”
廖良说道:“是的。”
送走了廖良,戚瑶瑶写了一封书,交给顾玉茹,吩附道:“时间紧迫,请你迅速送给顾元帅。”
顾玉茹问道:“什么书呀?”
戚瑶瑶说道:“求援书。”顾玉茹藏好书,带着一百个快马,星夜去了。
烈日当空,黄土飞扬的邕州马匹博易场上,马嘶人喧,商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
司马西一袭素袍,缓步穿行于马群之间,目光如炬。他的身后是他的女儿司马剑南和义女桂馥馥。自从接到朝廷北伐的檄文之后,司马西和戚光都向朝廷上疏,请求参加北伐。可是章疏已经呈上一个多月了,朝廷至今尚未批复。而司马剑南和桂馥馥一看到檄文的第一个想到的是战马。上战场打仗第一件事情就是自己要有一位好马!因此,她俩都请司马西给自己物色一匹战马。司马西虽然是邕州茶马御史,平时在官署里总是身着深青色官袍,胸前补子绣㶉䳵,腰束草带悬魚袋,头戴直角幞头,但他每次进马市却从来不穿官袍,而是身着一袭素袍。马市上的人都不知道他是一位朝廷命官。
这几个月,司马西日日泡在马市上。昨天,他买了几百匹肌腱发达的驮运马,说是要送去荆南地区的淤泥湖女兵营的。今天他的任务是为京都南郊的马军司继续选购体形小巧、机敏灵活的适合骑兵作战的骑射马。这种骑射马司马西已经为朝廷输送近十万匹了,可是当今圣上还是嫌太少,下旨令司马西继续选购。司马西也想为自己和女儿女婿每人选购一匹战马,但一直没有遇着称心如意的。
司马剑南和桂馥馥都不懂马。马市上到处都是战马,只要毛色漂亮,司马剑南和桂馥馥都认为好。
“老汉,来看看这匹棕色马,毛水真滑呀……”
“老汉,您听听这匹白马的嘶鸣声,多哄亮啊”
“老汉,您看着这匹:膘肥体壮……”
司马西都不值一顾。他依然缓步穿行于马群之间。
在一匹瘦骨嶙峋的老马前,司马西停止了脚步。他打量着这匹老瘦马,只见毛色灰暗,肋骨分明;蹄铁磨损,喘息粗重如雷。
司马西俯身靠近,细心地看了起来。他记得当年师傅说过:“阿西,看马时必须用指尖轻抚着马颈,就像郎中看脉一样……”
司马西伸出右手,照着娄师傅所说,用指尖轻抚着老瘦马的颈。
“嗷嗷──”
那匹老瘦马突然昂首嘶鸣,声裂云霄,把周围的人都吓得连忙后退。
司马西连忙说道:“呵呵,知道啦!知道你啦!呵呵……”
老瘦马静下来了。
司马西对马的主人问道:“此马售价几何?”
马主人惊愕地说道:“这畜生又老又瘦,身上没有几两肉,几次送给马屠都拒收。伯乐若看上,赏给老翁几两碎银便可牵走。”
司马西转头对司马剑南说道:“女娃儿,这是老汉为你选购的坐骑,请付给马主人一百两银子吧!”围观的人都在嗤笑司马西,说他是傻子。
司马剑南横了周围人一眼,拿出一百两银子递给老瘦马的主人。
司马西一边摸抚着马颈,一边对马主人说道:“老翁,一百两银子买您这匹马是给得太少啦!但我们的钱都捐献给朝廷购买战马了,现在手头也很拮据……”
老瘦马的主人连忙把银子揣入怀中,双手紧紧地按着,说道:“已经成交了,不能反悔啦!银子我已经揣好,马你们牵走啦!”
司马西:“……”
一个月后的黄昏,暮色染透邕州知府衙门的马厩的檐角。
司马剑南身着一袭素纱罗裙,怀中抱着一只青瓷钵走进马厩。青瓷钵里有新割的苜蓿混着苞谷。她又饲马来了。
那匹被铁链锁住的马便是父亲那天在马市里用一百两银子选购回的老瘦马。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饲养,如今这匹老瘦马再也不瘦了。它──通体毛色亮丽红艳,油光鬓亮,在暮色之中就像一团点燃的火。它──头颅高昂,轮廓如刀削般凌厉,一对琥珀色的眸子炯炯生辉,似乎能洞穿远方的风尘。
司马剑南走近马槽,用左手纤指轻按着马槽的边沿,将青瓷钵里的草料徐徐地倾入槽中。
明天这匹马和几百匹驮运马就要送去荆南的淤泥湖女兵营了。司马剑南在心里十分不舍。
几天前,朝廷对司马西、戚光呈报给朝廷的章疏批复下来了:当今圣上不同意司马西、戚光、司马剑南和桂馥馥上战场!朝廷还下诏:一是恢复司马西巴蜀侯官街;二是封戚光为南省布政使兼邕州知府;三是册封司马剑南为巴蜀县主;四是册封桂馥馥为青神县主。四人都要留在邕州继续选购战马和运输战马。
经过一个多月的朝夕相处,司马剑南和那匹老瘦马已经心灵相通。可是自己不能上战场了,这匹马必须送给上战场的人。送给谁呢?司马剑南最后决定送给母亲赵绰韵。她知道母亲是要上战场的。
马似乎也知道要离别,低头“嘶嘶”。司马剑南从袖中取出浸过蜜水的桑叶,柔声说道:“老瘦马呀,你且尝尝这个,这是我司马剑南最后一次喂你蜜水桑叶啦!”
老瘦马迟疑片刻,终是低头衔住桑叶,慢慢嚼着。
司马剑南用纤指抚着马颈,说道:“老瘦马,你别难过!你的新主人是我的亲娘!她会像我一样爱着你的!”她将脸颊贴在马颈上,“老瘦马,答应我一件事,你到她身边之后一定要听她的话,乖乖的好吗?你告诉我娘,说剑南儿很想念她,也很爱她!在战场上刀枪无眼,请她注意安全!”
老瘦马忽然抬起头,琉璃般的眼珠里映出司马剑南满是泪珠的眼睛。它的两边眼角也流着泪滴。
老瘦马琉璃般的眼珠里还映出司马剑南身后还站着司马西、戚光、桂馥馥、戚游兄妹和大丫环春花秋梅的身影。他们眼睛里都流着眼泪。
司马西对司马剑南说道:“我们剑南儿别哭!你娘知道这匹马是你送给她的,一定会激动几天的!说不定她会上书给皇上封你为一位将军呢!”
司马剑南说道:“老汉,小娃儿只想母亲平安归来!”
当今圣上封顾玉人为北伐元帅,巴蜀郡主赵绰韵为监军兼粮草押运官。统兵六十万,战将五百员。
兵分三队,前队、中队和后队。
前队又分三路。中路先锋官解岸引兵十万,关怡引五千铁骑前面开路;左翼先锋官戚琼琼自引兵五万,段昭月引三千铁骑前面开路;右翼先锋官戚瑶强引兵五万,顾玉茹引三千铁骑前面开路。顾玉茹恢复真名,已被封为右骑将军。这一万一千铁骑都是从大理国引进的越啖驹,稳健且耐力长,适合长途冲锋陷阵,越奔越有精神。
顾玉人引二十五万雄兵为中军,丁副监军和杨文忠将军引兵五万做后队。丁副监军是谁呢?他便是当年萧归沐在桃花寨戡乱时夜访军营的丁提刊官丁鹤,现官居参知政事。杨文忠又是谁?他是南汉初年大名鼎鼎名将杨飞的后代。杨飞为南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杨文忠身长八尺,从小和弟弟杨文华一起练武,他不但熟习了祖先传下来的枪法,而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杨文华天生神力,神勇无比。二十多年前,北真入侵南汉时,他一人对战北真赫赫有名的四大元帅,一枪一个,四大元帅都被他杀死。杨文忠现为壮武将军,杨文华为忠武将军兼兵部尚书。
北伐的战鼓终于打响了。这是四月份。
六十万将士雄纠纠气昂昂渡过了长江。向北真杀去。
也许是天下大势分久必合之故吧!顾玉人元帅领着六十万北伐军浩浩荡荡,一路北上,所向披靡。北伐军所到之处,沿途百姓不但不抵抗,而是夹道欢迎。这大约是百姓苦北真王朝太久之故也!
北伐军出师不足半年,便收复大小城池几百个。
北真边官飞报北真皇宫。
小皇帝斯路面对着雪花般的“八百里加急”惊慌失措。对首辅向人纨哭泣道:“老爱卿,咱们刚过了几天安稳日子,如今又有南汉六十多万北伐军入寇,看来这次朕是死定啦!”
向人纨连忙安慰英宗,说道:“陛下稍安勿躁!俗话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南汉军队虽来势汹汹,号称六十万大军,但都是一群刚洗脚离田的村民,是一群乌合之众。你看看,他们的大元帅顾玉人是一个从未上过战场的进士;他手下的五百个战将要么是刚考取功名的秀才和举子,都是纸上谈兵的家伙,要么是把祖宗老子的洪福的世袭子弟,多半碌碌无为!他麾下的几个先锋官也是素不曾经战的年轻人,且多半又是娘儿们。娘儿们有什么可怕呢?看咱们北真军队,各路兵马猛将如云,兵强马壮,而且都参与了内乱平定。士气正旺!老臣敢写保票,南汉人敢来围攻咱们京都,必定杀他一个片甲不留,有来无回!”
英宗斯路转忧为喜,擦着眼泪说道:“听老爱卿如此说来,朕大可高枕无忧啦!”
向人纨说道:“有老臣在,陛下大可放心!”
小皇帝又问道:“那个,请问老爱御,如今派那一位武将挂帅御敌妥当呢?”
向人纨奏道:“启禀陛下,戎边将军猛安单兴镰在平定内乱中表现突出,战功卓著!”
小英宗瞪大了幼稚的双眼,说道:“老爱卿您是说那个一枪刺死二皇兄的……不,不,不……您是说那个一枪刺死叛贼同熙的猛安单兴镰将军吗?”
向人纨说道:“正是。是他带兵解了京都之围!”
小英宗高兴地说道:“我见过他。我的那对‘大将军’还是他送的呢。”
向人纨说道:“猛安单兴镰将军对陛下忠心耿耿,陛下可封他为大都督,引各路军马御敌!”
小英宗心花怒放地说道:“好!一切都按老爱卿的意思来办。”
这猛安单兴镰便是前面所说的臭名昭著的好财、好色、好阿谀的“三好”将军。他马上功夫平平,但阿谀功夫了得。他是向人纨的心腹,对向人纨忠心耿耿。皇次子同熙围攻京都时,是他从边廷引兵来解了京都之围。因此,他得到小皇帝英宗的喜爱。但他本是个贪财好色之徒,恶习难改,如今当了大都督,更是变本加厉,借着御敌之名,肆意妄为,残害百姓,敛财第一,御敌第二。
这一日,“三好将军”正在大都督府内同一班臭味相投的狐朋狗友饮酒取乐。人报倚天关的守将阿黑打派人来取粮食军需。猛安单兴镰骂道:“真扫兴!”北真京都南边有三个险要关隘:一是倚天关,二是通城,三是青杀口。猛安单兴镰也知道这三个关隘险要,因此都派重兵把守。把守倚天关的是北真第一猛将阿黑打。此人是皇亲,生得虎体熊腰,武艺超群。皇次子同熙以“清君侧”为由带兵围攻北真京城时,是阿黑打在关键时刻一剑刺死同熙解了京城之围,并不是猛安单兴镰。但阿黑打生性孤傲,目空一切。平时连首辅向人纨都不放在眼里,至于大都督猛安单兴镰,他从未正眼看过。
通城的守将叫谷爱师。他原是南汉人。在南汉京都沦陷前,他和他弟弟谷可师都是顾大同手下的大内侍卫。谷爱师为人霸道,又好色,常作些欺男霸女和偷鸡摸狗之事。有一次竟然偷了顾大同的东西被逮着。顾大同本来想报官,娄明轩知道后来劝和。顾大同也看在多年同僚的情面上没有报官。不久,北真人入侵南汉,谷爱师带着他的弟弟合可师投靠了北度人,成了北真人的走狗。如今他官居二品将军,负责守通城;他的弟弟也是二品将军,是北真皇城的南门提督。
守青杀口的是北真智多星将军阮颜术。此人足智多谋,自幼饱读兵书,熟谙战法,且身经百战。他有个副将叫萧哀,也是一个英勇无比之人。
听说阿黑打到来,猛安单兴镰嘴里虽骂“真扫兴!”可人已经飞到大门外,迎着阿黑打说道:“阿黑打将军快请进!本职正好在后院备好一些水酒,恭请将军一起畅饮。”
阿黑打毕竟是人家的下属,见上司如此客气,便眯着眼睛说道:“饮酒就免了,请大都督把倚天关的粮食军需交给本将军。”
猛安单兴镰第一次听到阿黑打对自己说话用了一个“请”字。他高兴万分,曲意逢迎地笑道:“粮食军需早就给将军备好啦。”
阿黑打依然眯着双眼,说道:“备好就好!不会是缺斤短两以次充好的东西吧?”
猛安单头镰霎时面红耳赤,讪讪地笑道:“朝廷拔给阿黑打将军的东西,谁有胆量造假呀?”
阿黑打说道:“不造假就好!”说着,飞身上马,提取粮食军需去了。
猛安单兴镰看着阿黑打离开的背影,骂道:“你蹦达吧!本大都督就是要你蹦达!你不蹦达谁在前面给本大都督当挡箭牌啊!”
到了翌年的三月,北伐军几乎收复了长城以南的州府。
经过一个冬季的休整,北伐军人人精神饱满,士气旺盛。三月中旬,顾玉人元帅命令六十多万大军向着长城脚下聚集。
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古代军事防御工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且连绵不断的长垣。都说长城是秦始皇修筑的,其实不太对。早在周王朝时就开始修筑长城了。当时北方的游牧民族总是侵扰住在华夏边境的百姓,于是周王朝就在边境线上修筑了很多土墙和土堡垒,用来抵御外族的侵袭。周幽王为博褒似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的故事就是发生在周王朝。
长城原是南方华夏政权用以限隔北方敌骑的防御体系,如今却倒过来成了北真人恨隔北伐军队前进的屏障。
是日午牌时分,中路军正副先锋官解岸和关怡正引着五千铁骑十万步军向长城脚下的通城逼进。
早有探马飞报通城守将谷爱师。谷爱师一面驰书报知大都督猛安单兴镰,请求派兵援助,一面命令副将王南引兵出城迎敌。
王南是谷爱师的徒弟,也是南汉人,当年跟随谷爱师来到北真。他对谷爱师说道:“师傅,北伐军来势汹汹,看来通城是守不住的!不如献城投降吧?您我都是南汉人,投降正好能回归故土!”
谷爱师听了大怒,骂道:“孽徒,你死了这条心吧!你知道为师早就背叛南汉朝廷,回归故土的路早就断绝啦!”
王南说道:“是您背叛南汉朝廷,又不是我!”
谷爱师气得发疯,骂道:“孽徒,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父是叛徒,儿子也是叛徒!你我只有战死这条路了。”
王南泪欲垂落,说道:“真后悔当初拜您为师!”说完,引兵出城。
关怡手提长枪坐在红鬓烈马上,看见城门被打开,一个副将引着一队人马走了出来。关怡看了看那个副将,头戴铜盔,知道他就是王南,便对解岸说道:“夫君,王南是谷爱师的第一徒弟,为妻先结果了他,给谷爱师一个下马威!”
解岸知道妻子的本事,应允道:“好的。”
关怡挺枪出马,骂道:“我南汉六十万大军一路北上,势如破竹!如今我夫妻俩奉顾玉人元帅之命来捉拿叛贼谷爱师并收复通城!你是何人,胆敢阻挠!”
王南也对骂道:“泼妇!我乃谷爱师将军手下副将王南。你要促拿谷将军并收复通城,先打败我吧!”
关怡挺枪骤马,直取王南。王南也挺枪来迎。战无三合,关怡大喝一声,刺死王南于马下。败军四散奔走,关怡命五千铁骑追杀。
谷爱师在城楼上见势头不好,急令关闭城门,等待支援,并驰书告急。
解岸正准备攻城,忽接到顾玉人元帅派人送来的文书:“不要马上攻城,先包围。”
解岸于是令十万步兵把通城围个水泄不通。
猛安单兴镰接到谷爱师的第一封求助信时,便说道:“这个谷爱师真不是东西,还未交战便开始求援了。”说着,把求助信撕成碎片。
猛安单兴镰接到谷爱师的第二封求援书时,骂道:“真是个无用的狗!首战便损失吾北真几位大将!”说完,把求援书狠狠地丢在地下。
奉顾玉人元帅之命令,右翼正副先锋官戚瑶瑶和顾玉茹引三千铁骑和五万军士浩浩荡荡地杀向青杀口关。
青杀口是通往塞北的重要隘口,夺得青杀口便可策马驰骋塞北!青杀口两边虽然有山,但山势比较平缓。地势平缓,防卫就很难。因此,这里的长城修筑得又高又厚,青杀口关有四道坚固的边墙,两条险深的壕沟,三座醒目的烽坞。据说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落雁”,出塞和藩,就是从青杀口关出塞。
青杀口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战乱频繁,是刀光剑影的战场。北真人自从独占一隅开始,便非常注重青杀口关。不但派重兵把守,而且改造了青杀口关。本来青杀口关人们上城墙的台阶豁口是在南边的,北真人却把南边的豁口堵死,把上城墙的台阶路口重新开在北边。并且不断加固加高加厚城墙。因为北真王朝知道,南汉朝廷迟早会进行北伐,为了华夏民族的统一,迟早会来攻关的。
是日,戚瑶瑶和顾玉茹引领的五万多人马终于达到达青杀口关。
戚瑶瑶下令,军马在关口前二十里的平坦地安营扎寨。戚瑶瑶的命令和扎寨不同寻常:各营要一一按照她的要求布置设防。
早有探马飞报青杀口的主将阮颜术,阮颜术命令迅速关闭关门,点燃烽火台上狼烟。他虽是智多星,但听到北伐军到来,仍召集萧哀等人商议守关之策。
萧哀说道:“主动出击才是最好的防守!南汉人远道而来,军士疲困,请主将拔给末将三千人马,末将今晚带他们出关,趁着天黑,劫他们的营寨。”
阮颜术说道:“萧将军的建议虽好,但谁都知道‘兵若远行疲困,可防劫寨’这事!别看他们引军来的是两位女将,刚才我在城楼上细心观察,敌军队列整齐划一,将士个个神武英勇,并没有疲困之象。你看他们扎的营寨非常特别!你想劫寨吗?知道从那里进去,那里出来吗?”
萧哀摇着头。
阮颜术说道:“咱们现在的任务是守关,守住青杀口就有机会守住京城。青杀口一破,京城迟早也破了。再说劫寨之事,你几干人去劫几万人的寨,即使今晚成功,只不过是引起一时的骚动而已,根本改变不了态势!”
萧哀等连忙抱拳施礼道:“多谢主将的教诲和提醒。下步我等咋办?”
阮颜术说道:“集中力量防守。”
“谨遵主将之命。”
戚瑶瑶命令军士离关二十里扎寨之后,又令各营赶紧埋锅造饭。
只见顾玉茹飞马过来,问道:“二嫂,今夜北真人会不会来劫寨呢?”
戚瑶瑶说道:“本先锋官早就做好防备啦!你去看看,咱们扎的是什么寨!”
顾玉茹拍马到各营走了一圈,回来说道:“二嫂,这寨扎的确实有点名堂!叫什么寨呀?”
戚瑶瑶得意地笑道:“是迷宫寨。”
顾玉茹惊讶地说道:“听说咱娘最擅长扎迷宫寨,你也会?是谁教给你的呢?”
戚瑶瑶说道:“当然是婆婆啦!”
顾玉茹摇着头说道:“不对!我记得你和我一样,只和阿妈见过一次面──在来京都的路上同沐文弟一起回到滨海古镇看望阿妈!”
戚瑶瑶说道:“你记性不错!就是在古镇的那天晚上,婆婆把我带到海边沙滩上,把她扎迷宫寨方法和布置图传授给我了。”
顾玉茹惊愕地说道:“我想起来啦!那天晚上你俩出去很久,半夜才回!原来是……二嫂,我阿妈真疼你!”
戚瑶瑶得意地笑道:“当然啦!我是她老人家的二儿媳妇呀!这个迷宫寨我已经扎过了,对防备偷营劫寨很管用!”
顾玉茹醒悟地说道:“你扎过啦?在哪里?”
戚瑶瑶说道:“在咱们攻打东平城那次战役。”
顾玉茹醒悟地说道:“我记起来啦!那天咱们刚到东平城的效外,刚扎下寨,夜里东平城的主将博雷便来劫寨,在寨里左冲右突,结果被咱们活捉了!
戚瑶瑶说道:“正是”。
顾玉茹高兴地说道:“看来阿妈的迷宫寨名不虚传!不知道今晚青杀口里的那位将军来劫寨呢?看来他倒霉是定啦!”
戚瑶瑶说道:“有可能是咱们是白费功夫了。我猜测,今晚他们不会来劫寨。”
顾玉茹问道:“凭啥呀?”
戚瑶瑶说道:“凭青杀口的主将是阮颜术!那老家伙有点意思,知道什么是主要的,不会胡来!”
顾玉茹点着头说道:“二嫂,看来咱们这阵是遇着劲敌了!”
戚瑶瑶也点头说道:“是的!但无论如何,明天咱们先到关前叫战,摸摸底,再商议攻关之策。”
顾玉茹说道:“听二嫂的。”
戚瑶瑶猜对了。这一夜阮颜术果然没派人来劫寨。
次日,戚瑶瑶和顾玉茹引五万大军和三千铁骑来到关前。
顾玉茹骤马来到关前,大声喊道:“请阮颜术出阵!”
萧哀在墙楼上说道:“南汉女将,你眼睛瞎了吗?在关墙上有我们挂出的免战牌!”
顾玉茹骂道:“还未交战便挂出免战牌!再不出阵,我们就攻关啦!”
萧哀嘻嘻笑道:“女将军,想攻就攻呗!你急啥?我看你的面相不像性急之人,为何比我萧哀还性急呀?你看看我们这上面堆的是什么呢?全是滚木礌石!正等着招待你们呢。”
顾玉茹拍马归队。
戚瑶瑶命令攻城。
霎时,关墙上箭如雨发;滚木礌石像洪水决提似的,砸向地面.
戚瑶瑶鸣金收兵,退回迷宫寨。
次日,戚瑶瑶亲自到关前叫战。阮颜术虽然在城墙上露了面,并同戚瑶瑶对了话,但依然挂出免战牌。戚瑶瑶又下令攻关,而城墙上照样箭如雨下,礌石滚木照样如山倒,戚瑶瑶跺着脚骂道:“这个阮老儿那来如此多的弓箭和礌石滚木呀?”
如此这般,双方足足僵持了一个月。
顾玉茹建议:“挖地道而入进行攻击吧?”
戚瑶瑶说道:“挖地道攻城自古至今多人用过!有成功也有失败!关键是出其不意。阮颜术是只老狐狸,我想他会早作防备的。”
顾玉茹说道:“可以试试”。
戚瑶瑶说道:“试试也可以。”
是夜,戚瑶瑶命一万军士每人加带一把洛阳铲,由顾玉茹引导,在城墙脚下多处挖地道。
阮颜术已经发觉,命令军士们在城墙上高声喊道:“南汉的戚瑶瑶先锋官请听好,我们阮颜术将军已经识破你的挖地道的计谋,请不要白费功夫啦!”
戚瑶瑶听了,咬了咬嘴唇,下令撤回挖地道的将士。
七月初的早晨,天空中弥漫着一层薄薄的雾气。几天后的中午,天空渐渐变得阴沉。
此时,戚瑶瑶正在大帐内来回踱步,脚步沉重──她正在为寻求攻关之策冥思苦想。
只见顾玉茹引着一位老者入来,高兴地说道:“二嫂,我们找到破关的方法啦!”
戚瑶瑶喜出望外地问道:“是什么方法呀?”
顾玉茹用手指着老者说道:“这位老爹知道。”
原来顾玉茹在这段时间里,为了寻求破关良策,走访了青杀口一带的名流。经一位老秀才介绍,认识了一位姓廖的老者。老者姓廖名良,是一位土著,曾中过举。交谈中知道廖良老爹很反感北真王朝的倒行逆施和对平民的残暴。于是询问破关良策,廖良老爹分析得头头地道。
顾玉菇激动地握着廖良老爹的手说道:“请廖老爹见我们戚先锋官一面。”
廖良答应道:“可以。”
顾玉茹一介绍完,只见戚瑶瑶上前施礼道:“北伐军右翼先锋官戚瑶瑶拜见廖良老爹。”
唐良老爹说道:“女将军快请起!我廖民是一方草民,不敢领女将军跪拜之礼!”
戚瑶瑶说道:“老爹是长辈,小将是晚辈,晚辈跪拜长辈是天经地义!”
叙礼毕,分宾主而坐。侍从献茶,茶毕。
戚瑶瑶婉转地问道:“老爹能把破关之法告诉晚辈吗?”
廖良老爹端起茶碗,吹一吹,喝了一口,然后侃侃说道:“这青杀口关很特别,有一个致命的缺陷:东依唐梓山,西傍大虎山,青杀口关便修建在两山之间开阔的闯头河的谷地里。而关口的西侧正是闯头河;河上用桥连接着两边的城墙。以往,这桥常被洪水冲断。此桥一断,堵塞了闯头河,洪水一来,数百里之垣皆毁……眼下是七月份,正是雨季。这几天草民观察天气,预测一场大暴雨就要来临。唐梓山和大虎山倒下来的泥石流又要淹埋一些良田了。”
戚瑶瑶早就激动不已,抱拳施礼道:“谢谢老爹的破关妙计!”说着,命令一位副将去筹备一万块木板;又命令另一位副将去准备三千条竹排;又命令一位校尉去准备二万条装泥沙的麻袋。
戚瑶瑶设宴款待廖良。
饮酒间,戚瑶瑶再次问道:“廖良老爹,按您的预测,这场大暴雨何时来到呢?”
廖良说道:“天上事变化无常!如果不算错的话,半个月后这场大暴雨准来。”
戚瑶瑶重复地问了一句:“半个月后么?”
廖良说道:“是的。”
送走了廖良,戚瑶瑶写了一封书,交给顾玉茹,吩附道:“时间紧迫,请你迅速送给顾元帅。”
顾玉茹问道:“什么书呀?”
戚瑶瑶说道:“求援书。”顾玉茹藏好书,带着一百个快马,星夜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