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泽秀行的投子认负令在场人都感到不可思议。
这个老赌鬼虽然年纪大,精力却十分旺盛,在日本国内,他曾在第三次患癌后鏖战13个小时,硬生生逼垮了更年轻的小林秀一:日本队选他来做保底,就是看重他这一份能力。
比赛从快棋下成了慢棋,对藤泽秀行来说,实际上也是他故意在掌控节奏。因为聂伟平也是个快棋手,老聂经常在五十手之后突发恶疾,心态崩了,从而把胜利拱手让人。
没想到这一次心态崩溃的却是藤泽秀行。
裁判当即宣布聂伟平获胜、整个京城体育馆停顿了几秒,随后陷入到欢乐的海洋,欢呼声几乎要掀翻屋顶。
余切激动得挥舞拳头道:“老聂,你真牛逼,我就知道你能行!三场比赛,三场胜利,真让你干成了!”
聂卫平胜利了!中国围棋胜利了!这一消息如同旋风,迅速传递到大江南北,在燕京的街道上,人们自发的走上街头,口中喊道“中国,加油!”大学的寝室也爆发出欢呼,学生们把能带的上的锅碗瓢盆都带上,敲锣打鼓,向遇见的每一个人宣布中国围棋胜利的消息!
当日气氛的最高潮出现在余切给藤泽秀行剃光头的场面上。
原来,在比赛之前,老赌鬼藤泽秀行为了给自己讨个彩头,和聂伟平打赌:如果你真的三战三捷,我就剃个光头;如果我胜利了,你也剃光头。
聂伟平是个不怕事儿大的人,当即道:“有什么不行的?剃光头就剃光头。”
这下藤泽秀行输掉比赛,他真的要剃光头了。此时的主持人周汝南后来是围棋协会的主席,他很有大局观,已经为日本的棋手找好理由:
“观众朋友们,我们这里有一个小小的游戏要告诉大家,在比赛前,中日两方的选手,分别用自己的头发作为胜负的赌注。现在藤泽秀行已经输掉比赛,按理来说,他应该要剃掉自己的头发。”
“但这个赌注,在两国的胜负之间,已经显得不重要了。这是一场伟大的比赛,这是值得纪念的一晚,日本之前输掉比赛的选手,都已经提前乘飞机离开京城,在这里只剩下藤泽秀行一个人……也许在将来的有一天,我们就会看到藤泽秀行先生剃掉他的头发,这代表他以后会践行自己的诺言。”
藤泽秀行后来确实剃掉了自己的头发。
但余切就在这嘛,余切希望藤泽秀行现在就剃光头。
余切就像是那些守在赌场外,一旦藤泽秀行输掉比赛,就立刻来讨债的债主一样,藤泽秀行已经输了,他怎么会放藤泽秀行回去呢?
余切还会流利的日文,沟通没有阻碍,他当即到藤泽秀行和聂伟平之间道:“我听说你们有个剃光头的赌约?”
“是……是有这么一个……”聂伟平摸后脑勺,很有点不好意思。
——人家是日本的棋圣,哪里能这么羞辱别人。第一届比赛你赢了之后,就这么上嘴脸,以后还要不要办擂台赛了。
藤泽秀行的思路却异于常人,他忽然两眼放光望着余切道:
“我感到十分沮丧,今天我是日本围棋界的罪人,但我也有作为赌徒的基本操守,认赌服输。”藤泽秀行竟然越说越高兴:“我们日本人在犯下大错,无法弥补时,就用剖腹来表达自己的歉意,此时需要找一个有道德,有节操的君子执行这一仪式。”
聂伟平越听越吃惊:下个棋而已,怎么还谈到了剖腹?
藤泽秀行道:“今天我们已经不是野蛮的年代,但如果要我剃头的话,我希望余先生能帮我执行这个仪式……”
聂伟平惊呆了:卧槽,哥们,你来真的。
藤泽秀行:“有余先生这样的文豪来帮我剃头,让我去掉烦恼丝,这又何尝不是一件雅事呢?”
余切可不会客气,说干就干。
在场的领导原打算劝阻一下,看到执行人是余切之后,只好道:“让他去做吧。余切不是下围棋的,也不算特别的羞辱这个日本人。”
于是,在全场一千五百名观众的注目下,余切操起理发刀,抹上理发膏,沿着藤泽秀行的额头处就是一刀!一撮头发,当时就掉下来!随后又是仔仔细细、干干净净的推刀,三两下之后,藤泽秀行便只剩下一半头发了。
而后换到藤泽秀行的另外一边,如法炮制。藤泽秀行感觉到自己的太阳穴涨得发痛,而理发刀却是冰冰凉的,他忍不住闭着眼睛叹道:“开肠破肚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并不是君子来执行这一件事情。”
不知道是满足了,还是为自己的失败而懊悔,藤泽秀行落下一行清泪。
日本《朝日新闻》的记者拍下这一张照片:场馆里,无数观众正在欢呼;年轻的文豪笑嘻嘻拿着理发刀;日本的老棋手落下泪。
咔擦!
这一幕震撼了许多人。作家管谟业后来从报纸上看到这个场景,成了他某部作品《檀香刑》的灵感来源。
余切心里叹道:这老小子!真特么扯!真会搞新闻!
其实,藤泽秀行此时因为患癌,为了做化疗,本来就要剃光头发。他以为自己的时日无多,正要用这种方式,让世人记住他。
只是没想到,这个老家伙挺能活的,还有三十多年的寿命——后来聂伟平出轨,他老婆跑到日本去投奔亲戚,一开始没钱生活,也没个住处,恰恰是藤泽秀行到处托人给聂伟平前妻安的家。
说时迟,那时快,待藤泽秀行坐直了时,他已经彻底成了个光头。
余切拿来干净的毛巾,在热水盆中浸水,扭得半干,搭在藤泽秀行的脑袋上给他一顿怼,弄干净了。
藤泽秀行迷茫的望着余切;聂伟平也有点呆逼:真就给日本棋圣剃光头了?这事儿不应该在私底下偷摸摸的弄吗?
余切拍了拍藤泽秀行的光脑袋:“你怎么不说话?”
“我不知道说什么。”藤泽秀行道。
“怕什么,没了头发,你明天又去下棋,赌钱去,日子总是要这么过的。”余切说。
藤泽秀行悲从中起,不知道是感慨自己患癌后时日无多,还是被余切的话打动了,这个老头竟然靠在余切身上大哭。
那真是哇哇大哭啊!
藤泽秀行这一辈子相当抽象,他年少成名,在棋道的崛起速度并不逊色于余切。
中年后棋艺反而不如从前,而且他自己觉得,棋道已经走到了自己能力的极限。于是开始酗酒、寻欢作乐,到处欠债,搞出一堆私生子养不起,反而要让自己的原配来抚养。藤泽秀行比赛的时候,身边常常跟着一大堆“欠债军团”,他一赢得比赛,奖金立刻被债主瓜分,他则苦苦哀求,希望债主留给他一些钱,不要全部拿走……但他一拿到哪怕一丁点的钱,就会拿去喝酒和找女招待。
日子过成这个逼样,藤泽秀行却很关照中国大陆的围棋发展。从81年开始,藤泽秀行自费组织一大批日本棋手来大陆交流访问,以大陆当时的经济条件来说,他也不可能因此赚到什么钱。聂伟平之所以能涨棋,也和藤泽秀行的帮助有些关系。
真是让人一声叹息。
在哭声中,藤泽秀行这个老头说:“余先生,你的话让我感受到了天道。”
余切拍了拍这个老头的肩膀,一切尽在不言中了。
观众能知道啥呢?只能觉得,这个日本棋圣,不仅输了棋,风采上也彻底被折服……这无言的震撼一幕,顿时促使更大的一轮欢呼!
藤泽秀行一输了棋,立刻就要回日本了。余切和聂伟平等人在机场送别这个日本人。飞机发出巨大的轰鸣声,离开跑道。
聂伟平一下子成为民族英雄,走到哪里都是座上宾,媒体蜂拥而至,因为他战胜了日本棋圣,围棋协会甚至讨论起来,是否要给聂伟平一个“中国棋圣”的称号。
在机场,聂伟平对众多媒体谈到自己的获胜感想:“我没有辜负祖国和人民的期望。”
在电视台,聂伟平说的话就要老实一些了,他道:“我看到余切轻而易举就拿到大奖,就觉得我也可以……等发觉这事儿特别难的时候,我已经被架在火上,不得不战下去了。”
在和领导的桥牌桌面上,聂伟平道:“余切给了我四张牌,都是A,那个日本人也玩桥牌,他一看到我拿了四个A,忽然就不行了。”
“那我们不是有点胜之不武?”乔公道。
聂伟平回忆起了余切原先在日本东京某足球场跟他说的话,总结道:“竞技比赛就是要在规则内无所不用其极。前几轮江铸久连赢五人之后,日本人也在新大谷饭店外蹲点,晚上故意大声唱歌、喧哗,不让我们休息!今天的下棋,他们也故意下得很慢,想让我犯错,我只是以牙还牙——谁叫这个日本人,也是个打桥牌的?”
众人都忍不住大笑。
连战三场,连嬴三场,聂伟平这一壮举,将围棋这一精英运动,变成了大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许多将来的棋手都表示,正是因为这一场大战,才开始学习围棋的。席卷大陆的围棋热从此开始。
就像是许多家表示,是因为看到余切在东京拿奖后,才开始走上文学道路一样。
同在老聂守擂成功的这一天,女排也传来大好消息。在85年末的排球世界杯中,女排姑娘3:0轻取日本,达成了前无古人的四连冠伟业。体育在这时候的影响大得夸张,女排姑娘因此被领导接见,受到大力赞扬!随后《日报》发文,要求发扬女排精神!
媒体把女排获胜的战术总结为“团结协作,顽强拼搏”!
于是,“重视精神粮食”!“聂旋风!”“女排姑娘!”霸占了当年度的大众话题,如同三股巨大的风暴,成为这一年的历史数个瞬间,多年之后都仍然被反复提起。
12月,南方的羊城,《南周》报刊。
《南周》自从去年成立以后,逐渐树立起从娱乐八卦转型为综合性报纸的目标。虽然成立只有一年多,这份报纸已经迅速成为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之一。聚集了一批很优秀的撰稿人,其中很多人既是新闻记者,也是半个文学家。
实际上,《南方周末》标题的四个字,就是根据鲁迅的字裁切而来。这份报纸印着文学家的印迹,将来也是培养很多报刊的黄埔军校:《南风窗》、《京华时报》、《南方日报》等等。
报刊的总编是左房,他从业余作家训练班中挑出了一大堆“可造之材”,让这些人来和燕大、鸭大毕业的正规军一起去首都的中国新闻学院上课。为期两年,需要定期写学习报告给《南方周末》这边。
结果,这些有文学背景的学生,去了新闻学院之后,受到首都的文学熏陶,通通不想干记者了,而是想当家。他们寄回来的学习报告里面,字里行间全特么是“我要当家,做记者没意思”的吐槽。
然后呢,这些人既然想写,自然就会比较崇拜作家余切,把他们的报告竖着看,横着看,看一晚上,就会发现每一篇每一页都是两个字:余切。
左房虽然也是燕大中文系毕业的,但还是有点难绷。
有个叫“游燕玲”的中专生写了很长的年末总结,表示以后可以在每一年的开始,写一个“开篇词”,总结上一年的新闻大事。“这个东西目前还没有报刊做过,说不定可以作为我们《南周》的特色。”
那他到底总结了哪些东西呢?
从一月份到最后一个月,游燕玲的稿子里面频繁出现了余切。并且,他把“精神粮食”、“中日围棋擂台赛”和“女排”作为年末最重大的三件事情。
这不能够呀!
年末最重大的事情中,怎么能全是文艺界的新闻,没有政界、没有商界呢?除非这一文艺界的新闻,本身也成了某种历史大事件的契子。
左房刚一这么想,《南周》在鹏城的记者站,就从港地那边知道了一个奇怪的新闻:
有两个宝岛去港地出差的游客,因为形迹可疑,被查出来是特工。海关打开他们装得鼓鼓囊囊的行李箱检查,本来以为可能是某些违禁品,结果一打开所有人都傻眼了:
是几套完整的《潜伏》丛书,沪市文艺版本。
这一版本最全,印刷最精美,但按照当前的情况,它本不应该流传到宝岛去,何况还专门被人带去呢?
这个老赌鬼虽然年纪大,精力却十分旺盛,在日本国内,他曾在第三次患癌后鏖战13个小时,硬生生逼垮了更年轻的小林秀一:日本队选他来做保底,就是看重他这一份能力。
比赛从快棋下成了慢棋,对藤泽秀行来说,实际上也是他故意在掌控节奏。因为聂伟平也是个快棋手,老聂经常在五十手之后突发恶疾,心态崩了,从而把胜利拱手让人。
没想到这一次心态崩溃的却是藤泽秀行。
裁判当即宣布聂伟平获胜、整个京城体育馆停顿了几秒,随后陷入到欢乐的海洋,欢呼声几乎要掀翻屋顶。
余切激动得挥舞拳头道:“老聂,你真牛逼,我就知道你能行!三场比赛,三场胜利,真让你干成了!”
聂卫平胜利了!中国围棋胜利了!这一消息如同旋风,迅速传递到大江南北,在燕京的街道上,人们自发的走上街头,口中喊道“中国,加油!”大学的寝室也爆发出欢呼,学生们把能带的上的锅碗瓢盆都带上,敲锣打鼓,向遇见的每一个人宣布中国围棋胜利的消息!
当日气氛的最高潮出现在余切给藤泽秀行剃光头的场面上。
原来,在比赛之前,老赌鬼藤泽秀行为了给自己讨个彩头,和聂伟平打赌:如果你真的三战三捷,我就剃个光头;如果我胜利了,你也剃光头。
聂伟平是个不怕事儿大的人,当即道:“有什么不行的?剃光头就剃光头。”
这下藤泽秀行输掉比赛,他真的要剃光头了。此时的主持人周汝南后来是围棋协会的主席,他很有大局观,已经为日本的棋手找好理由:
“观众朋友们,我们这里有一个小小的游戏要告诉大家,在比赛前,中日两方的选手,分别用自己的头发作为胜负的赌注。现在藤泽秀行已经输掉比赛,按理来说,他应该要剃掉自己的头发。”
“但这个赌注,在两国的胜负之间,已经显得不重要了。这是一场伟大的比赛,这是值得纪念的一晚,日本之前输掉比赛的选手,都已经提前乘飞机离开京城,在这里只剩下藤泽秀行一个人……也许在将来的有一天,我们就会看到藤泽秀行先生剃掉他的头发,这代表他以后会践行自己的诺言。”
藤泽秀行后来确实剃掉了自己的头发。
但余切就在这嘛,余切希望藤泽秀行现在就剃光头。
余切就像是那些守在赌场外,一旦藤泽秀行输掉比赛,就立刻来讨债的债主一样,藤泽秀行已经输了,他怎么会放藤泽秀行回去呢?
余切还会流利的日文,沟通没有阻碍,他当即到藤泽秀行和聂伟平之间道:“我听说你们有个剃光头的赌约?”
“是……是有这么一个……”聂伟平摸后脑勺,很有点不好意思。
——人家是日本的棋圣,哪里能这么羞辱别人。第一届比赛你赢了之后,就这么上嘴脸,以后还要不要办擂台赛了。
藤泽秀行的思路却异于常人,他忽然两眼放光望着余切道:
“我感到十分沮丧,今天我是日本围棋界的罪人,但我也有作为赌徒的基本操守,认赌服输。”藤泽秀行竟然越说越高兴:“我们日本人在犯下大错,无法弥补时,就用剖腹来表达自己的歉意,此时需要找一个有道德,有节操的君子执行这一仪式。”
聂伟平越听越吃惊:下个棋而已,怎么还谈到了剖腹?
藤泽秀行道:“今天我们已经不是野蛮的年代,但如果要我剃头的话,我希望余先生能帮我执行这个仪式……”
聂伟平惊呆了:卧槽,哥们,你来真的。
藤泽秀行:“有余先生这样的文豪来帮我剃头,让我去掉烦恼丝,这又何尝不是一件雅事呢?”
余切可不会客气,说干就干。
在场的领导原打算劝阻一下,看到执行人是余切之后,只好道:“让他去做吧。余切不是下围棋的,也不算特别的羞辱这个日本人。”
于是,在全场一千五百名观众的注目下,余切操起理发刀,抹上理发膏,沿着藤泽秀行的额头处就是一刀!一撮头发,当时就掉下来!随后又是仔仔细细、干干净净的推刀,三两下之后,藤泽秀行便只剩下一半头发了。
而后换到藤泽秀行的另外一边,如法炮制。藤泽秀行感觉到自己的太阳穴涨得发痛,而理发刀却是冰冰凉的,他忍不住闭着眼睛叹道:“开肠破肚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并不是君子来执行这一件事情。”
不知道是满足了,还是为自己的失败而懊悔,藤泽秀行落下一行清泪。
日本《朝日新闻》的记者拍下这一张照片:场馆里,无数观众正在欢呼;年轻的文豪笑嘻嘻拿着理发刀;日本的老棋手落下泪。
咔擦!
这一幕震撼了许多人。作家管谟业后来从报纸上看到这个场景,成了他某部作品《檀香刑》的灵感来源。
余切心里叹道:这老小子!真特么扯!真会搞新闻!
其实,藤泽秀行此时因为患癌,为了做化疗,本来就要剃光头发。他以为自己的时日无多,正要用这种方式,让世人记住他。
只是没想到,这个老家伙挺能活的,还有三十多年的寿命——后来聂伟平出轨,他老婆跑到日本去投奔亲戚,一开始没钱生活,也没个住处,恰恰是藤泽秀行到处托人给聂伟平前妻安的家。
说时迟,那时快,待藤泽秀行坐直了时,他已经彻底成了个光头。
余切拿来干净的毛巾,在热水盆中浸水,扭得半干,搭在藤泽秀行的脑袋上给他一顿怼,弄干净了。
藤泽秀行迷茫的望着余切;聂伟平也有点呆逼:真就给日本棋圣剃光头了?这事儿不应该在私底下偷摸摸的弄吗?
余切拍了拍藤泽秀行的光脑袋:“你怎么不说话?”
“我不知道说什么。”藤泽秀行道。
“怕什么,没了头发,你明天又去下棋,赌钱去,日子总是要这么过的。”余切说。
藤泽秀行悲从中起,不知道是感慨自己患癌后时日无多,还是被余切的话打动了,这个老头竟然靠在余切身上大哭。
那真是哇哇大哭啊!
藤泽秀行这一辈子相当抽象,他年少成名,在棋道的崛起速度并不逊色于余切。
中年后棋艺反而不如从前,而且他自己觉得,棋道已经走到了自己能力的极限。于是开始酗酒、寻欢作乐,到处欠债,搞出一堆私生子养不起,反而要让自己的原配来抚养。藤泽秀行比赛的时候,身边常常跟着一大堆“欠债军团”,他一赢得比赛,奖金立刻被债主瓜分,他则苦苦哀求,希望债主留给他一些钱,不要全部拿走……但他一拿到哪怕一丁点的钱,就会拿去喝酒和找女招待。
日子过成这个逼样,藤泽秀行却很关照中国大陆的围棋发展。从81年开始,藤泽秀行自费组织一大批日本棋手来大陆交流访问,以大陆当时的经济条件来说,他也不可能因此赚到什么钱。聂伟平之所以能涨棋,也和藤泽秀行的帮助有些关系。
真是让人一声叹息。
在哭声中,藤泽秀行这个老头说:“余先生,你的话让我感受到了天道。”
余切拍了拍这个老头的肩膀,一切尽在不言中了。
观众能知道啥呢?只能觉得,这个日本棋圣,不仅输了棋,风采上也彻底被折服……这无言的震撼一幕,顿时促使更大的一轮欢呼!
藤泽秀行一输了棋,立刻就要回日本了。余切和聂伟平等人在机场送别这个日本人。飞机发出巨大的轰鸣声,离开跑道。
聂伟平一下子成为民族英雄,走到哪里都是座上宾,媒体蜂拥而至,因为他战胜了日本棋圣,围棋协会甚至讨论起来,是否要给聂伟平一个“中国棋圣”的称号。
在机场,聂伟平对众多媒体谈到自己的获胜感想:“我没有辜负祖国和人民的期望。”
在电视台,聂伟平说的话就要老实一些了,他道:“我看到余切轻而易举就拿到大奖,就觉得我也可以……等发觉这事儿特别难的时候,我已经被架在火上,不得不战下去了。”
在和领导的桥牌桌面上,聂伟平道:“余切给了我四张牌,都是A,那个日本人也玩桥牌,他一看到我拿了四个A,忽然就不行了。”
“那我们不是有点胜之不武?”乔公道。
聂伟平回忆起了余切原先在日本东京某足球场跟他说的话,总结道:“竞技比赛就是要在规则内无所不用其极。前几轮江铸久连赢五人之后,日本人也在新大谷饭店外蹲点,晚上故意大声唱歌、喧哗,不让我们休息!今天的下棋,他们也故意下得很慢,想让我犯错,我只是以牙还牙——谁叫这个日本人,也是个打桥牌的?”
众人都忍不住大笑。
连战三场,连嬴三场,聂伟平这一壮举,将围棋这一精英运动,变成了大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许多将来的棋手都表示,正是因为这一场大战,才开始学习围棋的。席卷大陆的围棋热从此开始。
就像是许多家表示,是因为看到余切在东京拿奖后,才开始走上文学道路一样。
同在老聂守擂成功的这一天,女排也传来大好消息。在85年末的排球世界杯中,女排姑娘3:0轻取日本,达成了前无古人的四连冠伟业。体育在这时候的影响大得夸张,女排姑娘因此被领导接见,受到大力赞扬!随后《日报》发文,要求发扬女排精神!
媒体把女排获胜的战术总结为“团结协作,顽强拼搏”!
于是,“重视精神粮食”!“聂旋风!”“女排姑娘!”霸占了当年度的大众话题,如同三股巨大的风暴,成为这一年的历史数个瞬间,多年之后都仍然被反复提起。
12月,南方的羊城,《南周》报刊。
《南周》自从去年成立以后,逐渐树立起从娱乐八卦转型为综合性报纸的目标。虽然成立只有一年多,这份报纸已经迅速成为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之一。聚集了一批很优秀的撰稿人,其中很多人既是新闻记者,也是半个文学家。
实际上,《南方周末》标题的四个字,就是根据鲁迅的字裁切而来。这份报纸印着文学家的印迹,将来也是培养很多报刊的黄埔军校:《南风窗》、《京华时报》、《南方日报》等等。
报刊的总编是左房,他从业余作家训练班中挑出了一大堆“可造之材”,让这些人来和燕大、鸭大毕业的正规军一起去首都的中国新闻学院上课。为期两年,需要定期写学习报告给《南方周末》这边。
结果,这些有文学背景的学生,去了新闻学院之后,受到首都的文学熏陶,通通不想干记者了,而是想当家。他们寄回来的学习报告里面,字里行间全特么是“我要当家,做记者没意思”的吐槽。
然后呢,这些人既然想写,自然就会比较崇拜作家余切,把他们的报告竖着看,横着看,看一晚上,就会发现每一篇每一页都是两个字:余切。
左房虽然也是燕大中文系毕业的,但还是有点难绷。
有个叫“游燕玲”的中专生写了很长的年末总结,表示以后可以在每一年的开始,写一个“开篇词”,总结上一年的新闻大事。“这个东西目前还没有报刊做过,说不定可以作为我们《南周》的特色。”
那他到底总结了哪些东西呢?
从一月份到最后一个月,游燕玲的稿子里面频繁出现了余切。并且,他把“精神粮食”、“中日围棋擂台赛”和“女排”作为年末最重大的三件事情。
这不能够呀!
年末最重大的事情中,怎么能全是文艺界的新闻,没有政界、没有商界呢?除非这一文艺界的新闻,本身也成了某种历史大事件的契子。
左房刚一这么想,《南周》在鹏城的记者站,就从港地那边知道了一个奇怪的新闻:
有两个宝岛去港地出差的游客,因为形迹可疑,被查出来是特工。海关打开他们装得鼓鼓囊囊的行李箱检查,本来以为可能是某些违禁品,结果一打开所有人都傻眼了:
是几套完整的《潜伏》丛书,沪市文艺版本。
这一版本最全,印刷最精美,但按照当前的情况,它本不应该流传到宝岛去,何况还专门被人带去呢?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文豪1983,文豪1983最新章节,文豪1983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文豪1983,文豪1983最新章节,文豪1983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