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83 第47章 临阵生娃

小说:文豪1983 作者:小时光恋曲 更新时间:2025-05-10 06:17:11 源网站:平板电子书
  余光钟的信寄到了《星星》诗刊,这是一个川省的文学杂志,地址在蓉城。而创始人流沙河仍然在京城,他已经在京城居住了小半年。

  编辑部打电话找到流沙河,说明情况,把信件原封不动的送到首都来。流沙河相当激动,等不及这一封来自跨海信件送到,就直接去找余切。

  流沙河先去《十月》编辑部,没找着,又去余切在鼓楼大街的居所,还是没找着,有人告诉他,余切已经搬了家;最后流沙河在燕大附近的蒋家胡同找到余切。

  一敲门进去,流沙河道:“余切,你怎么住这了?”

  “我在燕大欠的课太多,忙着学习,又要写,索性住在这里。”

  余切在首都已近有三个住处,一个是鼓楼大街的老地方;一个在景山公园;剩下一个就在燕大校园附近。

  “哦,就在学校,难怪!”流沙河明白了。他大致打量了一下余切现在住的地方,虽然不如他在鼓楼大街的豪华,但却打通了左右和中间的三套房,使之连起来成为一个早期“豪华大平层”,家电、书籍应有尽有。茶几正中央,还有个硕大的芒果放着。

  冬天吃芒果!奢侈!

  余切在手上切了一小片儿给流沙河:“你也吃点?”

  “来,来点吧。”

  1月份正是特别冷的时候,余切这个住处,却有二十好几度。

  “稀奇,你这怎么这么暖和?”

  “我装了中央空调。”余切说。

  “那一套得好几万吧……不愧是燕大,研究生也能住上单人间,条件就是好。”

  余切笑道:“这一块儿是燕大教师的家属区,院里面有教授要随女儿出国,我给全买了。”

  “多少钱?”

  “不贵,八百块钱一平方米。”

  “那中央空调呢?多少钱!”

  “不知道,松下在大陆的总裁是我的书迷,他来拜访我,我说我最近写字手冷,他激动得落泪,立马送了一套。”

  流沙河忽然想起来,去年11月份,好像有消息说:余切的在日本卖得不错,恐怕光是在那就有好几百万元入账。

  真是出手阔绰啊。怪不得宝岛人也欢迎余切,他们那里最追捧有钱人,怎么会不喜欢余切呢?

  现在余切的《潜伏》如果在宝岛出版,怕是更要赚一笔稿酬了。

  流沙河说明来意:“我之前给你提过的那几个宝岛作家,一起给你写了信,他们希望和你当面交流。”

  到哪里去交流?

  流沙河再一次提到聂华令组织的那个爱荷华大学“国际协作交流会”,说道:“我以为这个场合是比较合适的。不在大陆,不在宝岛,在美国爱荷华大学。”

  余切却笑了:“先不要着急。我们现在的情况,在美国见面的确是比较好的,但是未必要在聂华令那里,你先等我看到信件。”

  一周后,信件送到了余切这里。

  流沙河又过来,这次还有王濛,两人亲自把信送上门。王濛一见到余切就说:“中国该有一千个,一万个余切!你快看看怎么回。”

  余切打开余光钟写来的信。

  上面的内容很简单:余光钟介绍了一下宝岛这边对余切作品的印象。他的说法十分含蓄,用“蚂蚱”来表示“《潜伏》”,用他家的“菜园子”来表示“宝岛”。

  靠,这特么写得跟加密文件一样。

  余光钟也是个人才!

  中译中之后,大概意思是这样:一开始,当地很吃惊,竟然敢把余则成写成一个军统出身,而且有信仰有追求——这是否有其他版本?是不是存在引进后的美化?是不是大陆作家的奸计!

  本就优秀,又是大陆的作家来写的,一时间受到很大欢迎。

  然后,演变到中期,剧情中那种批判的意思很明显。当地又道:这简直用心险恶之极,作者把人骗进来,实在是坏的流脓!这都是特么的阴谋啊!

  于是,不许再看余切的书,不许再公开场合提起这本。然而此时已经流传甚广,大家都偷摸着看。

  最后,剧情进展到百万大军围城,津门情报站即将覆灭。情报站三巨头中:李涯意外身亡,余则成靠录音带扳回一城,吴站长差点也被送去砍甘蔗,整天为自己谋后路……吴站长把余则成叫来,冒出经典语录:李涯整天忙着查间谍,找内鬼,最后落得如此下场——难道我们的覆灭,是因为一个小小的津门站,一个情报导致的吗?那么多重兵把守的大城市丢了,那么多战功卓著的正编军丢了,什么原因?

  这一段既幽默,又格外严肃,是事实,又带有感慨,很可能打动了那边。余光钟在信中写道,连那边的人也为这一段拍手叫绝:咱之所以一败涂地,不就是这么一回事吗?

  吴站长好啊,吴站长这段话得学。

  ……

  余切看完这封信,王濛就说:“余切,你怕是要立刻回一封信过去!虽然两岸的学术界早已经在私下交流,但在这种公开场合,谈论到这种性质的,却是第一次。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

  “我希望这几封信件都连载到《人民文学》中去,将来说不定会变成有意义的历史记录。”

  “那感情好!”余切立刻着手开始写信。

  余切的信也很简单,既然余光钟这一批人邀请他去宝岛,余切就反过来,请他们来大陆。

  余光钟的祖籍是金陵,从小到大都在金陵长大,47年去了宝岛。他那首《乡愁》正是在宝岛家中写出的,由于大胆的表达了“乡愁”的情绪,这首诗一经写出就震惊文坛。

  他人在宝岛,“诗却比人先回乡”。这首诗写出来二十年后,也就是92年,余光钟才真正踏入故土。

  你也可以早点来嘛。

  一月中旬,余光钟立刻收到余切写来的信件,信件内容不稀奇,但余切的信能寄来到他手上,说明他们的讨论是“适当的”。余光钟大喜过望,连忙又寄去了一封信。

  余切收到信,第一时间拿去给《人民文学》,然后当场在编辑部写回信,又寄给余光钟。

  信件随即被《人民文学》刊登出版,又被其他报刊转载,被广泛报道……全国的读者都可以看到两个作家的来信。唯独国字头的新闻大报还没有头版报道过,可能还在等确切通知。

  ——86年的头两个月,余切和余光钟两个人,借助“文学讨论”由头,各自介绍彼时的文学发展。前后写了四封信,一封信比一封信热切。余光钟比马识途小十来岁,从年纪上讲,至少也得是余切的叔叔辈;余光钟是大学的系主任,将来还是宝岛笔会的会长。

  他却在信里面说自己是“愚兄”,称余切为“余先生”,两个人平辈相交。

  流沙河看到信之后感到很奇怪:“你们一个愚兄,一个愚弟,好像一辈人一样;我和余光钟是一辈人,我和你老师也是一辈人,你老师又是你的老师,我们该怎么称呼?”

  这个流沙河,还真是啥也不懂啊。

  王濛笑道:“他们一个代表这头,一个代表那头,当然要平辈相称了;难道余切管余光钟叫叔叔、伯伯?你先问我答不答应。”

  “哦!”流沙河才恍然大悟。

  2月份,余切低调回了趟老家,张俪也跟他一起回去。余光钟寄来的信还没有停,得知两人的信件在大陆连载后,余光钟已经越搞越大,开始在信里面公开祝所有人新年快乐,问自己什么时候能来大陆探亲。

  余切也很知趣,在万县的家里面,写了封喜庆的祝福语发了过去。余切自己家里面没有啥宝岛的亲戚,他只好在信里面说“每一个看我书的读者,都是我的亲友,我无比期待和那边读者的见面。”

  信一寄出,余切就有点后悔:不会真让我单枪匹马去吧,万一翻脸,把我扣下来了怎么办?

  岂不是瓮中捉鳖?

  不翻脸,设套让我钻,那也是很麻烦的。李傲可被整的够惨的,他虽然有个外号叫“狂士”,实际却没把人怎么样,只能耍嘴皮子,想办法请律师去告那些整过他的人。

  余切和余光钟两个人的信,到现在已经有些“被所有人推着走”的感觉。历史上,这一次破冰是有现实经济因素的。

  全世界各地的资本涌入大陆,不少企业都赚到了钱。而宝岛此时已经走完十大建设工程,急需向外拓宽资本的输出地,大陆自然是最佳的选择。

  张俪学习经济学已经有一年了,余切就把这个问题抛来问她:“假如有一天台商也能来投资,你觉得没有限制条件的话,投哪里比较好?”

  张俪不假思索:“当然是我们这儿。”

  “那这事儿最快发生在几年后?”

  “十年!”张俪估了个数字。

  余切摸了摸下巴:张俪说的没错,本来是这样……但转弯就是来的这么快,其实只剩下几个月了。

  张俪也有问题问余切:“报纸上都传你要去宝岛访问,你是不是真要去了?”

  “不清楚,搞不好真去。”

  “他们万一把你杀了怎么办?非得你去吗?”

  余切抱住张俪的后脑勺,摁在自己胸口上:“莫担心,没这回事。”

  破冰这个事儿,本来是《台儿庄战役》这部片子上映之后发生的。后来这一批电影演员到宝岛做访问,反而受到很大欢迎,饰演运输大队长的演员尤其有人气,宝岛那边简直把他当真的来对待。

  张俪又说:“陈小旭上次还和我讲,她要抓紧时间见你‘最后一面’,说不定你以后就很难见到了。”

  这个陈小旭,整天胡扯。

  但张俪还是受到陈小旭几句话的影响!

  晚上,一家人在看86年的春晚,朱世茂和陈佩嗣两人演了个小品《羊肉串》,这个节目太特么好笑了,朱世茂那个烂怂样,特别道貌岸然,他一出来余切就有点绷不住的大笑,从开头笑到小品结束。后面想起小品演的剧情,又忍不住大笑。

  怎么过去的春晚,小品类的节目那么好笑呢就?

  是谁说春晚必须得有价值观的?好笑不就是节目价值嘛。

  这个节目结束后不久,就到了凌晨。窗外提前十分钟开始放烟火,主持人团大合唱《拜年歌》,结束后互相迭着说串词:“观众朋友们~”

  “观众朋友们~”

  “全国人民,两岸三地同胞和全世界华人同胞们!”

  “全国人民,两岸……”

  “难忘今宵,难忘今宵~”

  张俪忽然坚定表示:“余切,我们要个孩子吧。”

  啊?不是,这……

  余切懵逼了。

  “万一你真去了那些地方,谁也不好担保你是安全的了。万一有个万一,你还有个孩子。”

  “这怎么能说得准?咱们又不是写,中奖几率挺小的。”

  “我算过,是这个日子!”张俪如同要奔赴战场,已经做好准备。

  余切翻身上马,挑灯用剑,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一晚上过去,中没中奖不知道,他反正是觉得有指望了。这么一幻想自己有个孩子,竟然还挺有成就感。赶快生几个娃,等成年的时候,还能赶上吃一波时代红利。

  随后去蓉城拜访张俪父母,以及余切的老师马识途,几个人打了几天桥牌。

  元宵节过后,余切乘飞机回首都,张俪也和他在同一个航班上。《红楼梦》剧组在京城的郊区建了个大观园,一部分剧情在这拍摄。

  “我是不是有了?”张俪一路都在摸自己平坦的肚皮。

  “你那太早了,至少得几个月才看得出来。”余切道。

  张俪有点不开心,扭头回剧组了。余切打了个车回燕大。自从诞生“黄色面的”这个东西之后,首都已经被黄色面的占领,医院、火车站、商业街……到处都是黄色面的,虽然车况简陋,但票价不便宜啊。

  刚一到燕大,屁股还没坐热,王濛就找上门来,还有几个干部气息很重的同志跟着。

  王濛道:“我们是来接你的,你收拾一下,我们谈一下和宝岛作家交流访问的事情。”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文豪1983,文豪1983最新章节,文豪1983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