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情况已经发展成这个样子,双方都开始商定会晤的时间。
余光钟不仅是一个诗人,还是宝岛师大的文学系主任,自己也有从政的想法。他把那些渴望和大陆作家交流,不害怕得罪当局的人组织到一起,共同议论出一个具体的时间。
这些人中,除了李傲、林清轩这些知名作家,还有画家兼散文家席慕蓉和她的老师蒋询,文学期刊《联合文学》的一些编辑,出版社的著名出版人等等。这就花了小半个月,此时,余切的已经在宝岛掀起一股热潮。
内地当代的作家和作品,对于这里的人来说充满神秘色彩,这之前很少被介绍到主流视线中来。正因为如此,一旦被引进来,就会爆发出不可思议的力量。
余切的就像是五六十年代轰然爆发的拉美文学潮流,在这里产生了“大爆炸”!他的一系列《大撒把》、《未婚妻的信》、《新现实系列》等都被引入进来,简直令读者眼花缭乱,每一篇都是美文!
当地的文学期刊《联合文学》以每一期两篇余切文章的速度进行连载,起初本来担心读者会不能接受,没想到却大受欢迎,到后来,就连服役的年轻人里面都搜出了余切的。宪兵抓住那些的人道:“这是谁?这里面是余切,你怎么能看他的?”
“我没看他的,我在看我们的文学期刊《联合文学》!”
“胡说!你以前除了买成人画报,从来没看过文学杂志,我根本不相信你是来看文学的!你一定是专门看上面连载的余切。”
“但是,你怎么知道这上面有余切的?”
“啊?!我……”
《台儿庄战役》这个内地片被复刻出许多卷,拿到各大影院去播放,观众一边夸电影拍的好,一边问这上面的演员怎么都没听过?有人指着电影里面的男主演道:这个人文质彬彬,又英武非常,看起来就有演大人物的天赋,怎么从前都没有看过?
电影院说:这是内地来的片子。
观众骇得要死:内地来的片子怎么可以拿来放的?我不会被抓起来吧!
电影院道:“这就是我们专门买来放的,哪里都在放,你保证没什么事!要抓,难道把所有人都抓起来?别担心!”
有一批当地的渔夫出海,跑得比较远,遇见了内地来打渔的渔船。因为打渔作业的特殊性,当时这是少有的可以碰面的职业,根据相关的条例,是不能说话和交流的,不仅如此,回来之后还要打报告,写经过书。一旦说了话,被人检举了,就会碰上大麻烦,要面临反复的审问和追查。
所以一般大家遇上了后就默不作声,调转船头,去其他地方打渔去。这一次本来也是这样,他们第一次碰面时立刻离开了。接着,从早上打到晚上,然而,早春的鱼获并不旺盛,在东海的海域上,秋季渔获种类最多,春季和夏季次之,冬季最少。
渔民的作业是很辛苦的,每一次出海都是煎熬,吃的住的睡的条件通通都很差,每天却都要使出十足的力气来捕鱼。一旦捕不到足够数量的鱼,不但不能赚到钱,连本来的成本都没办法覆盖。
这群人换了几个地方还打不到渔,咬咬牙又去了原来的地方,没想到,双方都想到了一处。碰巧这个地方的海底下起了一股暗流,卷起了海底的营养物质,吸引了几团大鱼群来。
他们撒下网,很快把两条船都装满了,肥美的青占鱼、黄占鱼在甲板上跳得很高,他们甚至捕到了一群昂贵的黄鱼、石斑鱼。这次是大丰收!还有很多鱼没捕完。
内地的渔船要差一两代,这一时期的渔船是七十年代替换木质渔船的产物,设计的不太合理,相比起对岸的船,空间要少一些,尤其是给人用的船舱比较浅。但是装鱼的空间就很大了,船都要满了,内地的渔民还在想办法再拖一群鱼。
宝岛这边,有个看过余切的水手就觉得很惊讶——明明内地的渔船要差一些,结果想办法却带走了更多的鱼,这特么不和余切里面写的差不多嘛!这个水手忽然忍不住道:“对面的‘余则成’们,你们好啊!你们真厉害!”
余则成?
对岸也看《潜伏》呢!
这边的人面面相觑,接着也兴奋的招起手来……
当地的民营报纸《时报》把这个新闻刊登到头版头条,命名为《和余则成的第一次会面》,结果竟然没有受到什么处罚;随后,另一家民营报纸《联合报》也把渔民相会的消息发到报纸上,还附上了满满一船鱼的照片,以及渔民的笑脸……也没有受到啥处罚。
一时间,所有人都感到发生了变化。
——————
《和余则成的第一次会面!》
《联合文学》的总编蒋询刚看完这篇文章,心里叹道:好的,就是能迅速的传播,不管是渔夫还是企业家,都能看到其中的美。
恐怕融冰的时候不远了!内地的作家余切就是这个大火炉!
为啥这么说呢?
因为余切目前的情况,和查良庸当年在这里的情况差不多。
查良庸在这里,以前被认为是左派作家,不准公开流通。所以尽管查良庸在华人世界享有盛名,但如果有报刊敢于公开出版他的,立刻就会遭受到处罚。
大概是四五年前,《联合文学》背后的《联合报》推动了查良庸在宝岛的公开流通,他们发觉地下黑市到处都是查良庸的盗版书,读者宁可坐牢都要看武侠……何必搞得这么悲催嘛,和钱过不去?
《联合报》就大着胆子发武侠。一开始,为了规避审核,先是把“查良庸”的笔名改成“全庸”打擦边球,把查良庸的《连城诀》拿去发……果然大受欢迎。随后其他报刊也跟进,掀起一股势头,一时间到处是公开的查良庸。
然后《联合报》发现,诶,他们竟然没啥事儿,他们立刻就明白了事情已经起了变化,派出说客去游说,最终促成查良庸这个作家在当地的解禁,让武侠堂堂正正的进入到市场。
余切正在经历这个过程。
自从《联合文学》把余切的拿去连载后,其他报刊也迅速跟进了。为了打擦边球,“余切”被改成“余弦”、“正切”、“正弦”、“余割”等等诨名。目前为止,没有听说有谁挨整了。
以前可不是这样!
八十年代初,欧洲文坛有一股有关大陆作家“沈聪文”的热潮,《联合文学》背后的《联合报》见状,就出了个“沈聪文专号”,这个专号一出现在市面上不久,就被机关找上门来,给他们自己惹上麻烦,《联合报》只好暂停介绍。
现在却啥事儿也没有,显然离余切被公开追捧和肯定已经不远了,甚至,更大的事情要发生。
余光钟都能组织起和内地作家的会面来!他是师大的主任,他是体制内啊!
《联合文学》这几个月因为余切的原因很受欢迎。报社做了个调研,收上来的回访信件显示,大部分的读者都是冲着余切而来,他们震惊之前竟然没发现过这么牛逼的作家,简直是秒杀宝岛一堆小却幸的散文家,余切的读得他们跟磕了药一样,直接狠狠上瘾。
宝岛给顶级作家的稿酬很高,余切是芥川文豪,牌面在这里。《联合文学》内部给余切的稿酬是每千字三千“币”,这是一个天价!换算成美元大概是115美金每千字。
目前,他们需要发放给余切的稿酬已经高达四万六千美金,但他们却不知道怎么把钱给余切。
报社里面有人说:余切是个内地人,反正他这辈子也拿不到稿酬,我们不给他好了。
这意见立刻被否定,余光钟也是《联合文学》的创刊人,他听说这事儿后,特地赶来打了这个人一巴掌。
然后又有意见:把钱寄去内地吧。
但是,此时的报社对内地有许多误会,他们并不相信内地报告文《人们想要成为余切》那里面的报道……两千块的普利司通自行车,法国的红酒,大别墅通通都是假的,都是老陆的胡说!
他们相信余切正过着一个内地作家该有的“清贫”生活,无论多少稿酬,都会被拿走,然后给一张不痛不痒的奖状。
正好,马上在美国和余作家会有一次会面。在这种情况下,整个报社的人都在出主意,如何把那四万六千美元亲手交到余切手里面:直接给美元吗?当然是不行的!海关对现金数量有规定。
给余切在美国开一个瑞士账户?恐怕也是不行的,他在内地永远没办法支取这一笔钱。
最后,这帮人查阅到余切曾经拿到过泰王勋章——那是个由黄金和玉石打造的大奖牌。《潜伏》里面又有一个“这两根金条,哪根高尚,哪根龌龊”的情节。
他们就想出一个逆天的主意:把四万六千美元拿到市面上,购买等值的黄金,然后再把黄金打造金银首饰,让那些去美国访问的宝岛作家们穿戴上,见到余切之后,就把首饰撸出来当场给余切。
这些首饰还没把美金花完,还剩下一点边角料,他们又打造了一个大金牌,大金牌里面包着玉石,把这个金牌也发给余切。
这些东西都准备好之后,余光钟也大概定好了时间,四月份。这个时候,聂华令那个写作交流马上要开始,余切也有充足的时间来美国,余光钟写了封信来内地问余切的意见:这封信漂洋过海,到首都之后所有人都欢欣鼓舞,余切当即回了个同意的信件。
伟大的先行者要出发了。
之后,他开始恶补起漂亮国和拉丁美洲的历史起来。
对余切来说,这个访问和哥伦比亚是连起来的,他和马尔克斯的信件来往在大陆也算是一个佳话,余切是中哥、中拉友谊的代表,既然都去了漂亮国,自然要去被漂亮国长期欺压的拉美兄弟内部的。
哥国的大统领已经对余切发来邀请,请他这个作家来看看这个如今已“焕然一新”的小国。
拉美的治安相当堪忧,不少地方的军阀现在还在混战,万一余切被人干掉了就好笑了。漂亮国的治安也不好,波士顿虽然是个白人城市,距离纽约也不远,近年来有黑化的趋势。保不齐晚上就有一群毒瘾犯了的街溜子随机点名。
而且,南方的冲突还没有完全停歇,谁知道会不会买凶杀人;余切写过的得罪了不少地方,大马指不定为了社会和谐,也要把他这种华人战狼适当的做掉。
还需要担心那些又爱他又恨他的极端书迷——六年前,摇滚歌手约翰列侬就是被一个他的骨灰级粉丝干掉的。
总之,外面的世界,实在是危机四伏啊!
文化部门为了余切的此次访问保密了又保密,还安排了一个便衣陪同他,到时候保护他安全。86年,大陆到美国去访问的各界人士很多,几乎每个月都有一大批人要去美国交流。余切等人就隐藏在这里面,用的都是化名。
这过程中,原先翻译过《百年孤独》的黄津炎、沈国政这些人加入名单中,钱忠书因为精通西班牙语,又懂拉美文学,也被请去赴会。为了记录这一刻,港地分社的几位记者也被请来。
月末,港地那边不知道怎么弄到的消息,把作家们可能在漂亮国交流的新闻发出来了。这一发,所有港媒都在转发,消息捅得全天下皆知。虽然九成九的可能性,是那边嘴并不严,把事情先泄露出去了。
但是,王濛这些人还是受到了批评,王濛气得快七窍升天——“我再三的强调,一定要有纪律,要保密,为什么做不到?”
余切眼见到王濛的嘴唇都颤抖了:“如果知道了我们什么行程,搞起破坏来很容易,说不定还威胁到同志们的人身安全。有的人就是不小心。”
余切的情况最危险,他是主要人物。上面有人来他:“是不是推迟一段时间?”
“不推迟,就这么来吧。”
余切的培训事项,又多了一个实枪演练。哥伦比亚这个地方,历史上政权换过多次,每一次都不太平,比如马尔克斯赚钱后实际的居住地在墨西哥,可见他相信墨西哥毒贩的良心,也不愿意相信哥伦比亚军阀整的狠活儿。
极端情况下,余切搞不好要自己拿枪保卫自己。余切办了个持枪证,附近有个靶场,余切每天都去练。
几天后,他的一个老朋友来找他,一见到他,余切就惊呆了:“宁克!”
宁克正是原先真正打死越南人的冲锋队队长,在前线服役的兵王。
余光钟不仅是一个诗人,还是宝岛师大的文学系主任,自己也有从政的想法。他把那些渴望和大陆作家交流,不害怕得罪当局的人组织到一起,共同议论出一个具体的时间。
这些人中,除了李傲、林清轩这些知名作家,还有画家兼散文家席慕蓉和她的老师蒋询,文学期刊《联合文学》的一些编辑,出版社的著名出版人等等。这就花了小半个月,此时,余切的已经在宝岛掀起一股热潮。
内地当代的作家和作品,对于这里的人来说充满神秘色彩,这之前很少被介绍到主流视线中来。正因为如此,一旦被引进来,就会爆发出不可思议的力量。
余切的就像是五六十年代轰然爆发的拉美文学潮流,在这里产生了“大爆炸”!他的一系列《大撒把》、《未婚妻的信》、《新现实系列》等都被引入进来,简直令读者眼花缭乱,每一篇都是美文!
当地的文学期刊《联合文学》以每一期两篇余切文章的速度进行连载,起初本来担心读者会不能接受,没想到却大受欢迎,到后来,就连服役的年轻人里面都搜出了余切的。宪兵抓住那些的人道:“这是谁?这里面是余切,你怎么能看他的?”
“我没看他的,我在看我们的文学期刊《联合文学》!”
“胡说!你以前除了买成人画报,从来没看过文学杂志,我根本不相信你是来看文学的!你一定是专门看上面连载的余切。”
“但是,你怎么知道这上面有余切的?”
“啊?!我……”
《台儿庄战役》这个内地片被复刻出许多卷,拿到各大影院去播放,观众一边夸电影拍的好,一边问这上面的演员怎么都没听过?有人指着电影里面的男主演道:这个人文质彬彬,又英武非常,看起来就有演大人物的天赋,怎么从前都没有看过?
电影院说:这是内地来的片子。
观众骇得要死:内地来的片子怎么可以拿来放的?我不会被抓起来吧!
电影院道:“这就是我们专门买来放的,哪里都在放,你保证没什么事!要抓,难道把所有人都抓起来?别担心!”
有一批当地的渔夫出海,跑得比较远,遇见了内地来打渔的渔船。因为打渔作业的特殊性,当时这是少有的可以碰面的职业,根据相关的条例,是不能说话和交流的,不仅如此,回来之后还要打报告,写经过书。一旦说了话,被人检举了,就会碰上大麻烦,要面临反复的审问和追查。
所以一般大家遇上了后就默不作声,调转船头,去其他地方打渔去。这一次本来也是这样,他们第一次碰面时立刻离开了。接着,从早上打到晚上,然而,早春的鱼获并不旺盛,在东海的海域上,秋季渔获种类最多,春季和夏季次之,冬季最少。
渔民的作业是很辛苦的,每一次出海都是煎熬,吃的住的睡的条件通通都很差,每天却都要使出十足的力气来捕鱼。一旦捕不到足够数量的鱼,不但不能赚到钱,连本来的成本都没办法覆盖。
这群人换了几个地方还打不到渔,咬咬牙又去了原来的地方,没想到,双方都想到了一处。碰巧这个地方的海底下起了一股暗流,卷起了海底的营养物质,吸引了几团大鱼群来。
他们撒下网,很快把两条船都装满了,肥美的青占鱼、黄占鱼在甲板上跳得很高,他们甚至捕到了一群昂贵的黄鱼、石斑鱼。这次是大丰收!还有很多鱼没捕完。
内地的渔船要差一两代,这一时期的渔船是七十年代替换木质渔船的产物,设计的不太合理,相比起对岸的船,空间要少一些,尤其是给人用的船舱比较浅。但是装鱼的空间就很大了,船都要满了,内地的渔民还在想办法再拖一群鱼。
宝岛这边,有个看过余切的水手就觉得很惊讶——明明内地的渔船要差一些,结果想办法却带走了更多的鱼,这特么不和余切里面写的差不多嘛!这个水手忽然忍不住道:“对面的‘余则成’们,你们好啊!你们真厉害!”
余则成?
对岸也看《潜伏》呢!
这边的人面面相觑,接着也兴奋的招起手来……
当地的民营报纸《时报》把这个新闻刊登到头版头条,命名为《和余则成的第一次会面》,结果竟然没有受到什么处罚;随后,另一家民营报纸《联合报》也把渔民相会的消息发到报纸上,还附上了满满一船鱼的照片,以及渔民的笑脸……也没有受到啥处罚。
一时间,所有人都感到发生了变化。
——————
《和余则成的第一次会面!》
《联合文学》的总编蒋询刚看完这篇文章,心里叹道:好的,就是能迅速的传播,不管是渔夫还是企业家,都能看到其中的美。
恐怕融冰的时候不远了!内地的作家余切就是这个大火炉!
为啥这么说呢?
因为余切目前的情况,和查良庸当年在这里的情况差不多。
查良庸在这里,以前被认为是左派作家,不准公开流通。所以尽管查良庸在华人世界享有盛名,但如果有报刊敢于公开出版他的,立刻就会遭受到处罚。
大概是四五年前,《联合文学》背后的《联合报》推动了查良庸在宝岛的公开流通,他们发觉地下黑市到处都是查良庸的盗版书,读者宁可坐牢都要看武侠……何必搞得这么悲催嘛,和钱过不去?
《联合报》就大着胆子发武侠。一开始,为了规避审核,先是把“查良庸”的笔名改成“全庸”打擦边球,把查良庸的《连城诀》拿去发……果然大受欢迎。随后其他报刊也跟进,掀起一股势头,一时间到处是公开的查良庸。
然后《联合报》发现,诶,他们竟然没啥事儿,他们立刻就明白了事情已经起了变化,派出说客去游说,最终促成查良庸这个作家在当地的解禁,让武侠堂堂正正的进入到市场。
余切正在经历这个过程。
自从《联合文学》把余切的拿去连载后,其他报刊也迅速跟进了。为了打擦边球,“余切”被改成“余弦”、“正切”、“正弦”、“余割”等等诨名。目前为止,没有听说有谁挨整了。
以前可不是这样!
八十年代初,欧洲文坛有一股有关大陆作家“沈聪文”的热潮,《联合文学》背后的《联合报》见状,就出了个“沈聪文专号”,这个专号一出现在市面上不久,就被机关找上门来,给他们自己惹上麻烦,《联合报》只好暂停介绍。
现在却啥事儿也没有,显然离余切被公开追捧和肯定已经不远了,甚至,更大的事情要发生。
余光钟都能组织起和内地作家的会面来!他是师大的主任,他是体制内啊!
《联合文学》这几个月因为余切的原因很受欢迎。报社做了个调研,收上来的回访信件显示,大部分的读者都是冲着余切而来,他们震惊之前竟然没发现过这么牛逼的作家,简直是秒杀宝岛一堆小却幸的散文家,余切的读得他们跟磕了药一样,直接狠狠上瘾。
宝岛给顶级作家的稿酬很高,余切是芥川文豪,牌面在这里。《联合文学》内部给余切的稿酬是每千字三千“币”,这是一个天价!换算成美元大概是115美金每千字。
目前,他们需要发放给余切的稿酬已经高达四万六千美金,但他们却不知道怎么把钱给余切。
报社里面有人说:余切是个内地人,反正他这辈子也拿不到稿酬,我们不给他好了。
这意见立刻被否定,余光钟也是《联合文学》的创刊人,他听说这事儿后,特地赶来打了这个人一巴掌。
然后又有意见:把钱寄去内地吧。
但是,此时的报社对内地有许多误会,他们并不相信内地报告文《人们想要成为余切》那里面的报道……两千块的普利司通自行车,法国的红酒,大别墅通通都是假的,都是老陆的胡说!
他们相信余切正过着一个内地作家该有的“清贫”生活,无论多少稿酬,都会被拿走,然后给一张不痛不痒的奖状。
正好,马上在美国和余作家会有一次会面。在这种情况下,整个报社的人都在出主意,如何把那四万六千美元亲手交到余切手里面:直接给美元吗?当然是不行的!海关对现金数量有规定。
给余切在美国开一个瑞士账户?恐怕也是不行的,他在内地永远没办法支取这一笔钱。
最后,这帮人查阅到余切曾经拿到过泰王勋章——那是个由黄金和玉石打造的大奖牌。《潜伏》里面又有一个“这两根金条,哪根高尚,哪根龌龊”的情节。
他们就想出一个逆天的主意:把四万六千美元拿到市面上,购买等值的黄金,然后再把黄金打造金银首饰,让那些去美国访问的宝岛作家们穿戴上,见到余切之后,就把首饰撸出来当场给余切。
这些首饰还没把美金花完,还剩下一点边角料,他们又打造了一个大金牌,大金牌里面包着玉石,把这个金牌也发给余切。
这些东西都准备好之后,余光钟也大概定好了时间,四月份。这个时候,聂华令那个写作交流马上要开始,余切也有充足的时间来美国,余光钟写了封信来内地问余切的意见:这封信漂洋过海,到首都之后所有人都欢欣鼓舞,余切当即回了个同意的信件。
伟大的先行者要出发了。
之后,他开始恶补起漂亮国和拉丁美洲的历史起来。
对余切来说,这个访问和哥伦比亚是连起来的,他和马尔克斯的信件来往在大陆也算是一个佳话,余切是中哥、中拉友谊的代表,既然都去了漂亮国,自然要去被漂亮国长期欺压的拉美兄弟内部的。
哥国的大统领已经对余切发来邀请,请他这个作家来看看这个如今已“焕然一新”的小国。
拉美的治安相当堪忧,不少地方的军阀现在还在混战,万一余切被人干掉了就好笑了。漂亮国的治安也不好,波士顿虽然是个白人城市,距离纽约也不远,近年来有黑化的趋势。保不齐晚上就有一群毒瘾犯了的街溜子随机点名。
而且,南方的冲突还没有完全停歇,谁知道会不会买凶杀人;余切写过的得罪了不少地方,大马指不定为了社会和谐,也要把他这种华人战狼适当的做掉。
还需要担心那些又爱他又恨他的极端书迷——六年前,摇滚歌手约翰列侬就是被一个他的骨灰级粉丝干掉的。
总之,外面的世界,实在是危机四伏啊!
文化部门为了余切的此次访问保密了又保密,还安排了一个便衣陪同他,到时候保护他安全。86年,大陆到美国去访问的各界人士很多,几乎每个月都有一大批人要去美国交流。余切等人就隐藏在这里面,用的都是化名。
这过程中,原先翻译过《百年孤独》的黄津炎、沈国政这些人加入名单中,钱忠书因为精通西班牙语,又懂拉美文学,也被请去赴会。为了记录这一刻,港地分社的几位记者也被请来。
月末,港地那边不知道怎么弄到的消息,把作家们可能在漂亮国交流的新闻发出来了。这一发,所有港媒都在转发,消息捅得全天下皆知。虽然九成九的可能性,是那边嘴并不严,把事情先泄露出去了。
但是,王濛这些人还是受到了批评,王濛气得快七窍升天——“我再三的强调,一定要有纪律,要保密,为什么做不到?”
余切眼见到王濛的嘴唇都颤抖了:“如果知道了我们什么行程,搞起破坏来很容易,说不定还威胁到同志们的人身安全。有的人就是不小心。”
余切的情况最危险,他是主要人物。上面有人来他:“是不是推迟一段时间?”
“不推迟,就这么来吧。”
余切的培训事项,又多了一个实枪演练。哥伦比亚这个地方,历史上政权换过多次,每一次都不太平,比如马尔克斯赚钱后实际的居住地在墨西哥,可见他相信墨西哥毒贩的良心,也不愿意相信哥伦比亚军阀整的狠活儿。
极端情况下,余切搞不好要自己拿枪保卫自己。余切办了个持枪证,附近有个靶场,余切每天都去练。
几天后,他的一个老朋友来找他,一见到他,余切就惊呆了:“宁克!”
宁克正是原先真正打死越南人的冲锋队队长,在前线服役的兵王。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文豪1983,文豪1983最新章节,文豪1983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文豪1983,文豪1983最新章节,文豪1983 平板电子书!